摘 要:隨著物質生活日趨豐富,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世界的追求,從而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這些年中國的文化產業如雨后春筍,出現了較好的發展勢頭。
關鍵詞: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努力方向及對策
一.文化產業發展趨勢
1品牌化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真正作為產業的卻極為稀少,歸根結底是缺乏將創意變為經濟實力的能力。中國的名著《三國演義》改成日本的動畫和韓國的游戲后,企業收益頗豐。中國的傳統文化被國外的文化公司改頭換面,從而獲取巨額利潤。中國創意思想和人才的缺乏,使文化軟實力很難提升,而要形成文化產業必須建立品牌,以品牌帶發展。
2產業集群化
在集群內或集群周圍,創意產業主體企業為主,還吸引了眾多配套企業和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商場和娛樂場所。北京、上海等地已經形成文化產業集群,并通過集群效應推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3國際化
隨著世界交流日趨頻繁, 中國的文化產業也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我國文化產品出口有以下特點: 電子游戲類軟件產品占一半以上;出口加工貿易比例大;外資企業處于領先地位, 民營企業發展勢頭強勁;文化服務出口以影視作品、雜技為主。文化產業進出口中, 服務占比大。
群眾文化消費水平與文化產業發展相輔相成。正確引導文化消費,改善消費結構,培養文化消費大市場是當務之急。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從而引導文化產業健康發展。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文化產業發展中需進行自我檢視,并吸取國外發達國家優秀經驗,提出以下發展方向:
(1)尊重文化,引入競爭。
我們應該尊重文化生產的規律,尊重文化者的勞動成果,真正把公開、公平、公正落到實處。,引入競爭激勵機制,讓廣大文化工作者充分發揮獨立自主的作用,創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完善文化產業的市場化。
將文化產業進行多層次的開發,多樣性人才加入文化產業,拓寬這個行業的創新意識。建議我國的文化產業市場打開思路,分層、分領域逐步開放,鼓勵國外優秀單位同境內單位合資組建由中方控股的文化公司,運用國外公司多年的工作經驗打造優異的本土文化產業公司。
(3)建立知識產權立法體系。
互聯網環境下, “山寨現象”屢禁不止,可以嘗試“版權開放”。消費者擁有使用權后,采取資源共享的方式收取相關費用,從中獲取收益。
(4)依據國家相關文件,出臺具體實施規范,全力支持文化產業發展。
對文化企業投融資予以特別扶持,鼓勵民營企業進入文化產業。為支持文化產業,政府要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積極為其辦理相關手續。
(5)完善社會福利制度,提高群眾的文化消費水平。
完善社會福利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維持社會穩定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帶動文化產品的消費增長,從而增強內需。
(6)保證文化產業價值鏈的連續性。
文化產業有著完備的產業鏈。如,由一部電影就可以衍生出海報、影音作品、書籍、時尚服裝、飾品、游戲等大批衍生產品,還能發展相關產業,最終成為一個產業鏈。我國文化產業的價值鏈體系基礎差,這就影響了我國文化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要貫通文化產業價值鏈的系列性,就需要政府引導文化產業,重點關注文化產業價值鏈的薄弱環節。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不斷開發、引進新技術,推動文化產業價值鏈發展。
(7)注重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開發。
人是第一位的,努力營造吸引人才、適合人才發展的開放環境。高校要配合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開設相關的專業學科,培養文化產業發展相關人才,同時從境外引進具有創新思想的人才,為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儲備人才。
二.企業發展文化產業的對策
1出口民族性文化產品。
全球化時代,人們互通有無,不同文化融會貫通。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們想要在文化產業的競爭中有所突破有所創新,也必須植根于我們的傳統文化,積極實踐和探索,發展屬于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特色。我們優先發展國外易懂又不失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項目,比如中國民族歌舞、中華武術,但不能一味按照外國人的喜好來。例如,中華餐飲隨處可見,但在國外卻失去了原本的中國口味,從而也錯過了推廣中國文化的機會。
2.文化產業內容創新與技術應用相結合。
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依賴于歷史文化,更依賴于現代文明。新文化資源在文化產業中位于主要地位,融合科技元素、市場領域和文化資源,賦予文化新的呈現面貌,有創新的文化才是文化產業的重要資源。文化產業是要靠創新內容來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產品有無競爭力,主要源于創新的程度深淺、層次高低,歸根結底在于文化產業機體中創新“基因”。當前最鮮明的一個特征是引進高科技,但是僅有高科技不能產生優秀作品,它必須與文化的獨到性、創新性相結合,必須有創新的發展理念思路和發展手段,必須形成差異化的優勢,才能有獲得更快發展并產生更廣泛和深刻的影響,才能煥發更強大的生命力。人民群眾迫切呼喚優秀的文藝作品,文化企業作為產出方,不僅要推出大量的影視娛樂節目等,更要保證這些產品的正向性。文化產品的生產不僅有技術應用問題,更主要的是內容創新,比如電影、電視有了高清晰的技術、3D技術,但是如果沒有內容的不斷創新或者過時陳舊的內容占據主導,就徹底喪失了文化產品本應具備的活力和生命力。
3打造自己的品牌。
一家新的文化企業成立,大眾很難認可它的產品。這時,企業靠自己的實力推出一部極具影響力的作品,口碑好,品牌效應凸顯。同時,多向知名企業取經,學習同行的先進之處。通過品牌拓寬市場,吸引越來越多的作品和人才,提高企業知名度。
4培養文化優秀人才。
文化產業是高科技行業,集中體現在誰集思廣益誰就領先一步。做好人才的引進工作,在企業內部培養優秀人才,德才兼備,既擁有突出的專業技能,又能勝任管理崗位,帶領企業走向更輝煌的明天。
5擁有服務意識,推動社會發展。
文化根植于人們的內心深處,文化產業的推廣旨在引領群眾追求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可見文化產業有著艱巨的使命,任重道遠。創辦者時刻謹記:我們是為大眾服務的,我們是有利于社會的,為社會發展盡一份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這樣的企業文化才能扎下文化企業的根,從而茁壯成長,走得更遠!
文化產業是一個集思廣益、倡導創新的產業,其成功的關鍵就是生產出豐富多彩為群眾喜聞樂見的高質量文化產品。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邁向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趨勢[J]. 王占請.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3(17) 頁碼:16-18
作者簡介:
倪麗花(1978年11月),女,江蘇省常熟市,本科,學士,中級,研究方向: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