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 旭
(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0)
自2006年黨中央提出新農村規劃之后,各個地方出臺有關村莊規劃編制的文件。于是有一大批的農村編制了規劃并有所成效,與此同時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規劃脫離農村實際、不具有指導性、實施性等。關于鄉村發展的思路和新農村規劃的方法模式也進入了新一階段的討論時期。
新一輪全國村莊試點規劃于2013年啟動,目的在于規劃方法的創新和優秀范例的制定。2015年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編制了《2015年山西省村莊規劃編制研究試點工作方案》,并選取了一些試點村進行村莊規劃,目的在于為其他同類規劃提供指導性、示范性。
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56.6萬個行政村中,已經有52%的村莊委托相關單位進行了規劃編制。而真正能夠指導建設的規劃卻少的可憐,僅僅有10%。
2.2.1規劃質量差
脫離農村實際,照搬城市規劃模式,指導性和實施性差[2]。村莊質量差的原因如下:
1)理論和實踐不成熟。
a.村莊規劃實踐時間短。村莊規劃于2008年被城鄉規劃法列入法定規劃,近幾年才得以重視。
b.大學里沒有村莊規劃專業。做村莊規劃的專業人士基本都是就城市規劃的理論方法和設計思路對村莊進行規劃。
2)工作基礎薄弱。
a.缺乏在城鄉規劃法基礎上形成的,能有效指導村莊規劃的規章制度和技術標準[3]。
b.村莊規劃編制人員中真正熟悉并了解農村的很少[4]。
c.很多地方村莊規劃重視不夠,資金投入不足。
2.2.2規劃編制率低
據統計全國58萬個行政村,其中52%的村莊找相關單位編制了村莊規劃,但是僅有10%的規劃能夠有效的指導具體建設實施。
2.2.3規劃實施不力
不按規劃實施建設;不按規劃管理建設。具體原因如下:
1)沒規劃或規劃脫離實際。
2)管理機制不成熟。
3)農民守法意識差。
4)管理隊伍缺人和能力不足。
“實”是針對鄉村實際,以解決問題、滿足需求為根本進行規劃;“用”是指能夠操作和實施,最終達到規劃目的、實現理想效果[5]。實用性村莊規劃的標準是:需求導向、解決基本、農村特色、便于普及、簡明易懂、農民支持、易于實施[6]。
1)我國村莊規劃編制任務重。
2)針對我國農村建設主要任務規劃編制的需要。
3)我國村莊規劃脫離實際現象普遍。
村莊有分散型或規模較小的村莊、一般村莊、特色村莊、農民自主編制規劃的村莊。每個村子的需求不同,有農房建設管控需求、村莊建設整治需求、村莊特色建設需求等。不同的村莊和不同的需求會導致村莊類型的定位不同。任何一個村莊都可以對應圖1找到對應的村莊類型。
張村位于靈石縣兩渡鎮鎮區的對面,與兩渡鎮隔路相望。新一版《兩渡鎮總體規劃》將張村的建設用地劃入鎮區用地。村莊比較集中,且被規劃為采煤沉陷區安置區,做試點村莊規劃時已經建成了8棟樓,其余的多層建筑在建設中。對應圖1,張村屬于一般村莊。

4.2.1村莊規劃內容
張村的規劃內容包括農房建設規劃要求(A)和村莊整治規劃(B)。農房建設規劃要求內容包括建筑層數或高度、屋頂形式、建筑色彩和建筑風格等規定,有需要的也可以包括地塊位置、用地范圍、建筑安全等規定。村莊整治規劃(B)內容包括村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公共環境和村莊風貌整治措施。
通過現狀分析,確定張村的建筑層數為1層~2層,屋頂形式為硬山坡屋頂,建筑顏色為灰瓦青灰墻或者灰瓦白墻,建筑風格為晉商古韻。基礎設施方面,給排水、電力電信和燃氣供熱結合鎮區統一布置管線,對道路進行整治,具體措施為:1)清除道路兩側垃圾,種植本土植物;2)道路旁增設路燈;3)路面進行硬化;4)清理路邊雜物,種植花叢或者灌木。
4.2.2村莊規劃目標
結合村莊需要規劃的內容以及實際情況確定本次規劃主要的目標。張村作為未來鎮區的一部分,作為采煤沉陷安置區,人口安置和解決用地緊張是首要解決的問題,其次是人口激增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經分析確定張村的規劃目標如下:
1)解決采煤沉陷區2 750人的安居問題。對農房(包括建筑形式、色彩等)進行整治引導。
2)改善張村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水平,改善張村的居住環境。
3)結合張村現狀協調《神嶺生態園修建性詳細規劃》和《金朝陽采煤沉陷安置舊區改造修建性詳細規劃》。
該理念方法包括針對性的深入調查、具體化的需求導向、多層面的技術融合、村域土地空間管控、農村生產設施布局、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6個方法[7]。
張村村莊規劃中用到了其中4個方法,分別是針對性的深入調查、具體化的需求導向、多層面的技術融合、村域土地空間管控。
5.2.1針對性的深入調查
根據張村的具體規劃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調研。針對房屋改造與引導對張村現狀建筑窗戶、大門、墻體、屋頂等要素的樣式與特征進行了詳細的調研,以便進行農房建設引導時設計符合當地特色的建筑。針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整治,對張村的道路、給排水、電力電信、燃氣供熱等基礎設施的現狀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對幼兒園、小學、養老院、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的現狀分布以及規模等進行調查;針對公共開放空間及綠化空間的整治對張村的入口空間、閑置地、公共活動場所布局規模及風貌情況進行深入的調查。
5.2.2具體化的需求導向
通過深入的調研,發現張村已經有一定的基礎設施,但燃氣供熱設施急需改善;公共服務設施嚴重不足,不能滿足村民以及采煤沉陷安置區居民的需求;安置區導致張村的人口劇增,村莊建設用地緊張,不能滿足居民的安居需求;環境很差,垃圾隨意堆放,村莊呈現出臟、亂、差的現象,尤其是道路兩側;建筑色彩、樣式以及屋頂形式等不統一,風貌不佳。針對以上五大問題制定相應的對策,圖2為制定的需求導向圖,圖3為建筑整治圖。


表1 管控內容

類別建設管理要求基本農田嚴格按照《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落實基本農田保護要求,嚴格控制在本區域內進行各項非農建設,禁止一切可能導致農業污染、土地環境破壞的經營活動獨立工業區可進行適量的廠礦建設農村居民點提高農村居民點用地效率和集約化程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的活動河灘及生態功能保護區禁建區
5.2.3多層面的技術融合
張村規劃對兩渡鎮總體規劃和采煤沉陷區規劃以及生態園修建性詳細規劃這三個規劃進行多層面的融合。
5.2.4村域土地空間管控
張村為快速城鎮化地區的村莊,其管控內容包括:村莊基本農田控制、建設空間邊界控制,具體管理要求見表1。
鄉村問題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在村莊問題諸多而不成熟的當下,我們雖不能通過一個規劃解決村莊所有的問題,但作為規劃師我們做些能落實的實事,盡我們的微薄之力消除一些村莊問題。
在其他鄉村的建設規劃中可嘗試將這種“實用性村莊規劃”的理念方法用于其中,規劃出需求導向、解決基本、因地制宜、農村特色、便于普及、簡明易懂、農民支持、易于實施的村莊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