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新 亞
(深圳市市政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廣東 深圳 518034)
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10號線工程光雅園站位于深圳市龍崗區五和大道與雅園路的十字路口下,車站站址范圍地形平坦。采用明挖法施工。車站全長218.8 m。
車站主體圍護結構采用1 000 mm地下連續墻+局部內支撐系統。地連墻的入土深度設計為基坑底為全風化地層或土層,嵌固深度不小于6.0 m;基坑底為強風化地層,嵌固深度不小于4.5 m;基坑底為中風化地層,嵌固深度不小于2.5 m(局部為3.5 m);基坑底為微風化地層,嵌固深度不小于1.5 m。主體結構標準段基坑三層段豎向設五道水平支撐,其中第一道支撐為鋼筋混凝土支撐,水平間距不大于9 m,第三道支撐為直徑800 mm的鋼支撐,水平間距不大于3 m,第二、四、五道支撐為直徑609 mm鋼管支撐,支撐的水平間距不大于3.0 m。
金方華建筑物結構距光雅園站基坑約33 m,距離基坑較遠,在圍護結構施工期間未對其進行監測。因前期管線改遷單位在金方華附件進行管線改遷施工,對其路面和圍墻造成了沉降,所以開始開展監測工作,其中包括金方華電商園建筑物和周邊路面,監測頻率為每周一次。截至目前在整個監測周期內涉及到對金方華建構筑物有影響的施工活動主要是光雅園站圍護結構施工、前期管線單位施工、光雅園站基坑土方開挖及主體施工。金方華周邊的測點埋設情況如表1所示[1,2]。

表1 金方華周邊測點埋設情況
圍護結構施工和前期管線改遷階段建筑物沉降、地表沉降監測時態曲線如圖1,圖2所示。


本階段金方華建筑物和周邊地表累計沉降-3 mm~-7 mm,平均變化速率-0.04 mm/d~-0.07 mm/d,占整個累計沉降量的15%~25%。
西側圍護結構施工階段建筑物沉降、地表沉降監測時態曲線如圖3,圖4所示。
本階段金方華建筑物累計沉降-2 mm~-4 mm,平均變化速率-0.04 mm/d~-0.07 mm/d,占整個累計沉降量的10%~16%;地表累計沉降-2 mm~-5 mm,平均變化速率-0.04 mm/d~-0.09 mm/d,占整個累計沉降量的10%~19%。
基坑土方開挖到10月31日預警期間建筑物沉降、地表沉降、水位和樁體水平位移監測時態曲線如圖5~圖8所示。
本階段金方華建筑物累計沉降-13 mm~-17 mm,平均變化速率-0.12 mm/d~-0.16 mm/d,占整個累計沉降量的60%~68%;地表累計沉降-14 mm~-18 mm,平均變化速率-0.13 mm/d~-0.17 mm/d,占整個累計沉降量的60%~70%;其中本階段變化較大的時間階段為9月25日到累計預警階段,平均每天變化速率-0.24 mm/d~-0.28 mm/d,占本階段變化量的70%~80%;墻體水平位移本階段變化最大ZQT-16(8.5 m)在第三段土方開挖的部位,累計18.07 mm,本階段對應施工工況為第一、二段底板澆筑和第三段土方開挖,截至10月30日,第三段底板墊層澆筑完成。





預警后截至目前建筑物沉降、地表沉降、水位、樁體水平位移以及擋墻水平位移監測時態曲線如圖9~圖13所示。

預警后截至目前,地表和建筑物沉降均還有緩慢下沉的趨勢,日平均變化速率-0.30 mm/d~-0.45 mm/d,目前第三段底板墊層已澆筑完成,正在進行人工開挖抗拔樁,11月6日,第四段正在進行土方開挖時,支撐架設后未及時預加軸力,導致墻體水平位移ZQT-16號測點12.5 m~14.5 m處變化較大,變化速率和累計超預警值;發送黃色預警,預警后施工單位及時對鋼支撐進行加力,變形隨后得到控制,后續監測數據也無繼續變化。



1)光雅園站基坑降水開挖導致周邊土體地下水位下降,土體重新固結,容易引起周邊土體及建筑物沉降;基坑開挖過程中支撐架設不及時、架設后未及時預加軸力和部分預加軸力不足,圍護結構墻體往基坑內側偏移,導致周邊土體往基坑內側移動和沉降;目前變形較大部位對應基坑位置基底暴露時間較長,未及時封閉,抗拔樁施工開挖過程中局部采用爆破開挖,基坑底部及周邊土體長期未穩定,容易造成周邊土體變形,引發土體沉降和墻體位移。

2)基坑北側金方華電商園場地內土體密實度較低且還存在淤泥地層,厚度約4 m,埋深在11 m~15 m處,金方華場地位置比基坑冠梁高4 m,受基坑開挖降水和土方開挖擾動影響,容易引起土體和房屋沉降。
3)光雅園站周邊為五和大道,車流量大,且施工場地狹窄,重型機械設備在基坑周邊長期作業,基坑開挖影響范圍內長期受車輛動荷載影響,容易引起基坑周邊土體沉降。
1)控制基坑降水開挖時的降水量,對圍護結構存在滲漏水的區域及時進行排查和處理;加快施工進度,加快工序的銜接,對變形較大部位對應的基坑位置加快底板施工,及時封底;基坑爆破施工時注意爆破震動對周邊環境和建筑物的影響,爆破時注意控制藥量參數。
2)土方開挖過程中分段、分層開挖,及時架設鋼支撐,先撐后挖;嚴格按照設計施工,合理優化施工工序,主體結構施工支撐拆除期間應加強周邊部位的各項監測工作和巡視工作。
3)在地面裂縫增大的部位設置警示標識,排查基坑周邊和預警部位是否存在空洞,加強對基坑周邊環境的巡視工作;建議在金方華周邊合適的部位增設回灌井,適當對地下水進行補充。
4)加強預警部位及周邊的監測工作和周邊環境巡視工作,如有異常情況,及時上報。
5)嚴格控制周邊堆載土方、建筑材料、運輸車輛與基坑的距離及重量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