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金 玉
(上海萬廈建筑裝飾加固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62)
1)建筑暖通項目設計不合理。目前,相當數量的建筑暖通空調設計人員將機器的外觀和機械性能的優良視為設計的重點內容。在設計過程中,他們時常會忽略節能減排的理念,因此,盡管其設計的建筑暖通空調具備漂亮的外觀和良好的系統性能,但是機械的運作通常會造成巨大的能源損耗。并且,在設計生產的過程中,許多項目為了盡可能減少成本,拒絕運用新技術,有意避開先進的施工工藝,完全不注意落實綠色施工理念,這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加大了資源的浪費。
3)建筑暖通空調維護不到位。在建筑暖通空調項目施工完成以后,需要對設備進行有效維護才能盡可能減少能源損耗。此項工作通常由具備相關專業技能以及擁有豐富操作經驗的人員來完成,而我國眾多建筑暖通空調項目嚴重缺乏這類人員,因此,很難根據室內室外環境改變、相關建筑的空調負荷以及設備的使用狀況等實際情況做出有效且及時的調整。這種現象也給設備能耗的降低帶來一定的阻礙。
在對空調系統進行設計的時候必須從始至終將節能減排的理念全方位融入其中,必須把能源的節約視為設計的一大重要目標。為此,應當重點關注空調的風系統、水系統以及冷熱源。
一般來說,空調運行通常伴隨有大量的熱量產生,這些熱量只有被有效轉移,才能夠保證整個空調系統的正常運行。針對目前建筑樓層高、人員多且面積大的特點,采用水環熱泵調節系統實現熱量的轉移是一個較好的選擇。但就建筑暖通空調現狀而言,其大多采用的是開式系統,事實上,在設計過程中可以試著利用閉式循環水系統。對于三管制水系統而言,流經其中的冷水和熱水通常會在同一根管道中流過,這就容易因為冷熱混合而形成能源損耗,因此,若是采用三管制水系統,其對于實際生產的應用價值并不高。
在進行暖通空調設計的過程中,建筑圍護結構也應當被重點關注。通常情況下,空調系統所受的負荷和建筑墻體結構的保溫情況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可以說,建筑圍護結構對空調系統的送風量具有直接影響。如果建筑圍護結構合理、良好,那么在夏季其能夠將熱量有效散發出去,在冬季其又能夠將熱量充分鎖住,這樣建筑圍護就能起到良好的減輕空調系統運行負荷的作用,其對于實現節能的目標也是意義重大。因此,在對暖通空調的建筑圍護結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有關設計人員必須把冬、夏兩季建筑結構的保溫性能納入重點考慮范圍,必須在設計時就保證送風量的合理性。通常情況下,送風溫度和室內空氣露點溫度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在夏天,室內的露點溫度是22.4 ℃,而其對應的送風溫度通常應定在25 ℃左右,應當保證約有5 ℃的送風溫差存在。如圖1所示,送風狀態點與相對濕度都為53%的時候,濕度是9.1 g/kg,焓值是46.9 kJ/kg。


由于蓄冷系統對于用電高峰期與低谷期有著不一樣的作用,在進行建筑暖通空調設計時也應當盡可能對其進行優化。在用電低谷期,蓄冷系統能夠把產生的電量蓄冷,使水結為冰。在用電的高峰期,其又可以釋放電量,有效減輕供電系統的運行壓力,大大緩解能源損耗。對于運行狀態下的空調系統而言,其運行狀態通常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作出相應的變化,但是在全負荷狀態下一般不會出現。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建筑暖通空調設備采用了變頻系統,該系統可以將空調系統的額定功率有效地控制于正常范圍內,這樣就能夠避免空調系統發生全負荷運行現象,其對于節能減排也有較大的意義。在空調系統中,通風量對于空間濕度也有較大的影響。在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的時候也必須對其進行充分考慮。一般來說,在室外濕度比室內濕度大的情況下,不得利用空調通風進行除濕處理,反之,在室外濕度比室內濕度小的情況下,則可以利用空調進行除濕處理。如圖2所示,通風量為0的時間占有52%左右,這說明夏季室內濕度比室外濕度小的時間約為52%,這種情況下不可以進行通風除濕處理。其余48%的時間通風量都大于0,那么在這些時間內可以利用空調進行除濕處理。
為了進一步節能減排,在暖通空調設計中也應當有效結合新能源的發展進行設計。比如,可以用太陽能構建暖通空調中的地泵系統,從而減小設備對電能的依賴,改善作業環境。
我國暖通空調項目設計不合理、管理不科學、維護不到位,在設計過程中應不斷應用建筑暖通空調設計中的節能減排理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