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峰 許有全 冉 磊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為適應我國重載鐵路發展需要,1996年在彈條Ⅲ型扣件科研成果的基礎上研制了預埋鐵座式扣件系統:軌枕上預埋鐵座、采用Ⅲ型彈條扣壓鐵墊板,預埋鐵座材料為黑心可鍛鑄鐵(kTH350-10),最小抗拉強度350 MPa;抗橫向水平力能力為靜態100 kN,動態70 kN。該預埋鐵座扣件運營中發現:在軌枕上表面和預埋鐵座交界面附近,鐵座有開裂現象。2000年設計對預埋鐵座材料進行優化,采用球墨鑄鐵(QT450-10),最小抗拉強度為450 MPa。
2006年,泰國機場線道岔結構設計采用了Ⅱ型彈條預埋鐵座式扣件系統;2007年,國鐵小半徑曲線采用了預埋鐵座扣件系統,主要用于50 kg/m鋼軌、半徑為250 m~350 m的曲線地段。

從圖1,圖2對比可知,傳統螺釘緊固鐵墊板與岔枕聯結方式相比,采用預埋鐵座扣件系統,能減少塑料套管失效、螺釘折斷等傷損問題,具有抗橫向力能力強、穩定性好等優點。為滿足國內30 t軸重鐵路發展需要,重載道岔采用了預埋鐵座扣件系統,并在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改進和優化,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下面給出了三種預埋鐵座設計方案,從容許應力、安全儲備等方面進行了比選,以確定最終設計方案。
貨車軸重30 t;動輪載180 kN;預埋鐵座橫向力85 kN;預埋鐵座材質:QT450-10(球墨鑄鐵),屈服強度310 N/mm2,抗拉強度450 N/mm2。采用有限元法計算預埋鐵座受力,其中混凝土對鐵座的約束考慮為線性彈簧,自鐵座頂面向下建立坐標系,如圖3所示。

三種預埋鐵座方案如圖4~圖6所示。為降低鐵座預埋部分所受應力、減少應力集中現象,在國鐵線路用預埋鐵座基礎上,方案一、方案二設計時調整了鐵座中預埋部分尺寸。
從圖7和表1中數據可以看出。國鐵線路用預埋鐵座在軌枕上表面所受拉應力為142 MPa,最大拉應力為226 MPa,出現在距鐵座頂部72 mm處,球墨鑄鐵的屈服強度為310 MPa,安全儲備系數為137%,在鐵座32 mm寬度處應力集中明顯。


表1 三種預埋鐵座方案應力比較

鐵座類型岔枕表面應力最大應力應力值/MPa安全系數應力值/MPa應力范圍/mm安全系數國鐵線路用1422.18226721.37結構一26.911.5315868~1051.96結構二26.911.5315468~1052.01
結構一在軌枕上表面所受拉應力為26.9 MPa,最大拉應力為158 MPa,范圍是距離鐵座頂部68 mm~105 mm位置,最大拉應力分布均勻,安全儲備系數196%。
結構二在軌枕上表面所受拉應力為26.9 MPa,最大拉應力為154 MPa,范圍是距離鐵座頂部68 mm~105 mm位置,最大拉應力分布均勻,安全儲備系數201%。
從三種方案數據比較可知,國鐵線路用預埋鐵座所受拉應力較大,且存在應力集中現象,方案一和方案二應力集中不明顯,應力峰值分布均勻,方案二所受應力最小,安全系數最高,因此推薦重載道岔預埋鐵座采用結構二形式。
按照預埋鐵座抗拔力試驗方法,對岔枕預埋鐵座進行了抗拔力試驗,預埋鐵座抗拔力加載60 kN時,試驗結果合格,滿足重載岔枕技術條件要求,同時現場試驗荷載加載到100 kN時,岔枕和鐵座無傷損,滿足使用要求。
預埋鐵座扣件系統經過室內200萬次組裝疲勞試驗,結果表明:扣件系統沒有發生破裂損壞,疲勞試驗結束后軌距擴大量均值為1 mm,滿足重載道岔技術條件要求。

預埋鐵座扣件系統通過抗拔力和組裝疲勞試驗后,在我國第一條30 t軸重重載鐵路——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和張鐵路上道應用,如圖8所示,從2014年年底開通到現在,該扣件系統使用狀況良好,沒有發現鐵座開裂、折斷等現象。
為滿足30 t軸重重載道岔設計需要,提高扣件系統強度和穩定性,采用了預埋鐵座扣件系統,對三種預埋鐵座方案進行了比選,主要結論如下:1)方案二在軌枕表面應力和最大拉應力方面都優于其他兩個方案,安全儲備系數2.01,所受拉應力遠低于鐵座材料屈服強度310 N/mm2,推薦本方案為設計方案。2)預埋鐵座扣件系統通過了上拔力和室內組裝疲勞試驗,滿足相應技術條件要求。3)預埋鐵座扣件系統在山西中南部30 t軸重重載鐵路、張唐鐵路線使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