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張克躍 翁雪峰
(中鐵五局集團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對于大縱肋正交異性鋼—RPC組合橋面板的體系分析,本質上屬于材料力學的范疇,其關鍵在于確定翼板的有效寬度[1]。作為一種新型結構,目前關于該類結構基本力學特性的研究較少。并且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常采用忽略剪力滯效應影響的做法,這樣將會低估腹板和翼板交接處的撓度和應力,從而導致部分梁橋出現橫向裂縫,直接危及橋梁結構的安全性。大多研究者發現[2]:有效寬度在結構的截面特征參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合理的有效寬度取值考慮剪力滯效應的影響確保計算準確性。
在鋼—混組合結構中,梁和板經過一定方式連接而共同作用,它們的受力并不是簡單相加兩者的受力性能,它們在各自的空間方向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有限元空間分析[3]大多采用ANSYS軟件,它的分析步驟是:
1)對結構進行離散化處理,利用網格把分析的結構進行分割。
2)求解唯一關系,分析計算單元剛度矩陣。
3)疊加換成整體的剛度矩陣。
4)加載。
5)確定單元的邊界。
6)求解,計算位移。
7)對單元做循環,計算出單元的力。
有效寬度be的計算圖如圖1所示。

根據截面上合力等效的原則混凝土橫截面上壓力的合力為:

(1)
最大應力處即鋼梁腹板與混凝土板翼緣交界處:

(2)
由組合梁翼緣有效寬度定義方法,為使混凝土中合力不變,即:
F=σmaxbe
(3)
聯立以上三式得:
(4)
而另外一種定義則不在Y方向做積分:
(5)
考慮到混凝土本構的復雜性,以及積分計算的難度,目前通常采用式(1)~式(5)來對組合梁有效寬度進行計算。
綜合考慮有限元法的思想,認為只要翼板混凝土網格劃分的精度夠高,那么有限元分析出的結果的精確度是達到要求的[4]。
運用有限元軟件ANSYS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各個部件主要材料見表1,具體的幾何尺寸見表2。
在計算模型上,利用子模型法,進行邊界切割,讀取該部分邊界在整體中的邊界條件。該方法可以使局部的計算結果更為準確,而且降低了計算量。切割出來的子模型b為4 m,同時對切割出來的子模型的網格進行細化,具體如仿真模型見圖2,子模型及網格劃分見圖3。

表1 材料主要物理指標

表2 各組成構件的尺寸
為了研究分析荷載類型與沿跨方向對大縱肋正交異性鋼—RPC組合橋面板翼板有效寬度的影響,選擇了3種不同的加載方式,如圖4所示。沿跨方向選擇分別計算1/8~7/8截面的有效寬度。寬跨比選擇了0.1~0.8,其中子模型的寬度保持不變,改變跨度來改變寬跨比。在加載的時候,通過一步步加載,直到混凝土壓碎破壞,而極限荷載以混凝土達到標準抗壓值為標志。



為便于闡述各種荷載形式下大縱肋正交異性鋼—RPC組合橋面板翼緣有效寬度的變化,引入有效寬度比α指標:表示有效寬度be與組合梁實際寬度b的比值。α越小說明剪力滯效應越明顯,應力越集中,反之,則不明顯。
本文通過加載3種不同類型的荷載形式,如圖4所示,分別是線性均布荷載、腹板跨中集中荷載、腹板1/4和3/4對稱四分點荷載。為了研究在沿跨方向上,該結構有效翼緣寬度的規律,我們分別對1/8~7/8沿跨斷面進行計算對比研究,同時對寬跨比也做了分析。

由圖5可知,在均布荷載作用下,大縱肋正交異性鋼—RPC組合橋面板翼緣有效寬度在同種寬跨比的條件下沿跨方向呈“鐘形”變化,變化均勻平滑,先增大后減小,在跨中處應力集中最明顯。

由圖6可知,在跨中集中荷載的作用下,大縱肋正交異性鋼—RPC組合橋面板翼緣有效寬度沿跨方向呈“M”形變化,其在1/4截面和3/4截面的加載處取得最大值,在跨中位置取得最小值。
由圖7可知,在對稱四分點荷載的作用下,大縱肋正交異性鋼—RPC組合橋面板翼緣有效寬度沿跨方向呈“W”形變化。
同時由圖5~圖7綜合可以看出,在各個類型荷載的作用下,寬跨比增大時,大縱肋正交異性鋼—RPC組合橋面板的有效寬度不斷的降低,應力越來越集中。
1)寬跨比對大縱肋正交異性鋼—RPC組合橋面板翼緣有效寬度的影響較為突出,隨著寬跨比的增加,有效寬度不斷減少,應力集中現象越明顯。
2)不同的荷載類型對大縱肋正交異性鋼—RPC組合橋面板有效寬度的影響不同,但是,相同荷載作用下的有效寬度變化趨勢還是大體一致;對均布荷載,在跨中有效寬度最小;對集中荷載,在荷載作用處有效寬度最小。
3)在進行設計計算時,有必要根據結構承受荷載類型對正交異性鋼—RPC組合橋面板的有效寬度加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