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鵬
【摘 要】現階段,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了新常態, 在此基礎上, 金融行業發展也逐漸進入新常態, 這樣不僅呈現出了復雜化的現實狀況, 而且還使多種金融風險頻發, 怎樣預防以及控制好系統金融風險, 發展為金融行業工作者必須要考慮的重點問題。為了更好地防范金融風險, 必須要加強頂層設計, 不斷完善監管體系, 并規范相關的操作步驟, 從根本上防范風險。本文就新常態下的金融風險防范機制展開詳細論述。
【關鍵詞】新常態;金融風險;防范機制
隨著現代化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發展, 金融行業已經逐漸發展為國民經濟以及對外國際關系的靈魂行業。然而, 金融風險往往會伴隨著金融行業的發展而不斷出現。目前, 時常爆發的金融行業危機, 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所以說, 建立起科學化的金融風險防范體制, 是國家安全以及經濟安全的典型標志。
一、 金融風險的重要影響
從金融風險在宏觀經濟方面的影響來看, 金融風險非常容易轉化成金融危機, 進而造成證券市場的嚴重崩盤以及本國貨幣貶值, 甚至還會帶來企業債務危機以及金融機構倒閉等重大影響。當金融風險出現的時候, 將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 嚴重的時候會使國家經濟長時間停滯, 進而帶來社會動蕩, 甚至會引發局部戰爭。從金融風險在微觀經濟層面的影響來看, 將會對金融風險可能經濟主體造成直接或者是潛在損失, 甚至還會影響到企業投資人員的預期收益, 進一步加大管理成本, 實資金利用率大大降低, 從根本上增加交易成本。當影響非常嚴重的時候, 還會造成個人傾家蕩產, 使企業破產。
二、促進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
(一) 債券市場走向
第一, 市場利率或將維持在相對高位, 債券發行量或受影響。中國經濟會議提出要保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這與近年的提法基本保持一致, 表明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將得以延續, 但與去年“調節好貨幣閥門”相比, 本次會議提出要“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并“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從“調節”到“管住”, 并新增通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指標進行管控, 表明貨幣政策調控力度或將有所加大。再加上國家防控金融風險以及美聯儲縮表、加息的背景, 未來貨幣政策將可能中性偏緊, 市場利率或將維持在相對高位, 在階段性流動性趨緊時還有可能小幅上行, 而融資成本較高一定程度上將抑制債券市場發行量的增長。
第二, 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將不會明顯放松, 中小房企信用風險將繼續加大。中國經濟會議明確提出防控金融風險, 其中要促成金融和房地產的良好循環。2016年下半年以來, 監管層通過提高房地產行業債券發行門檻、限制募集資金用途等方式加強房地產行業信用風險管控, 對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的流動性狀況產生一定壓力。在此次會議對金融與房地產關系進一步強調的背景下, 預計未來房企融資渠道將不會出現明顯放松, 房企發債規模不會出現明顯回升, 同時在國家對房地產行業持續進行宏觀調控、房企融資渠道受限且融資成本較高、未來房企所發債券大規模集中到期的背景下, 房企尤其是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房企信用風險將繼續加大。此外, 本次會議提出加快建立多方主體供應土地、多渠道保障、租賃并舉的住房制度, 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的發展將得到鼓勵和支持, 未來住房租賃資產證券化有望得到快速發展。
第三, 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 綠色債券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中央經濟會議明確提出要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等內容。在此背景下, 與環保相關的產業發展將得到進一步的鼓勵和支持, 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 綠色債券近年來發展迅速, 對環境改善和綠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政府高度重視污染防治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 綠色債券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 監管層或將繼續出臺相關政策, 從財政貼息、發行便利化等方面加大對綠色債券的支持力度, 綠色債券的發行量有望繼續增長。
第四, 債券市場風險管控將進一步強化。近年來, 債券市場違約事件日趨常態化, 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債券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來監管層或將繼續加強債市風險管控, 出臺更多監管政策, 通過加強信息披露、加強行業監管、完善違約后續處置機制等方式進一步完善相關體制機制, 促進債券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與此同時, 會議再次強調要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表明監管層將堅持對地方政府債務“堵后門, 開前門”, 規范地方政府發債行為, 持續保持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監督的高壓態勢, 同時或將繼續出臺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相關政策,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量或將增加。
(二) 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創新的合規性將進一步將強
金融產品的創新和金融工具的創新, 有利于突破制度藩籬, 為投資者和融資者提供新的選擇和機會, 促進金融業的進步。但過度的創新常常伴隨著不合規, 當這種不合規積累到一定階段, 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甚至引發金融風險。經過長期的培育和發展, 我國形成了銀行、債券、保險、小貸、保理、擔保以及私募股權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基金等十八個金融品種。金融機構在創新過程中往往利用一些手段對這十八種金融品種進行各種組合、嵌套。比如, 為了吸引資金而大量使用高息理財、為了增加信用給予投資者剛性兌付的承諾、為了沉淀資金建立資金池、為了提高資金投放效益大量使用期限錯配、多抽屜嵌套、多通道疊加等手段, 這些手段事實上會使金融系統杠桿累積、透明度降低, 在順經濟周期時產品效益大幅疊加增長, 在逆經濟周期時產品虧損也是大幅疊加增長。
隨著防風險攻堅戰的推進, 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的創新必將收到進一步監管, 勢必加強監管協調查漏補缺, 補齊監管短板, 在理財端監管可能在新規和大資管業務監管有所作為。把理財更加合理和規范, 風險更可控, 而這些規范化監管將迎來更大的理財機構的加入。
(三) 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近幾年的發展力度很大, 但出的問題也不少, 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比如P2P公司, P2P網貸在20世紀90年代發源于英國, 其宗旨是讓投資人和借貸人通過網絡這樣一個中介平臺, 建立起點對點的直接借貸關系。 到目前為止, 20多年過去了, 整個英國僅有20多家P2P公司。在美國, P2P只能在限定條件下發展, 它既不是貸款公司, 也不是投資公司, 而被當作對儲蓄賬戶、貨幣市場賬戶和存款證明等低息傳統存款工具的補充, 市場規模僅幾十億美元。總體看, P2P網貸在英美等國家因受到嚴格監管, 市場空間有限, 基本不存在系統性風險。從其生存發展的土壤看, 有三個重要的基礎:一是信用體系完備, 二是利率完全市場化, 三是監管非常嚴格。
2006年P2P首次引入中國, 2015年達3800家, 融資規模增長2.8倍, 達到9800億元, 約為美國的7倍。由于開始沒有資金第三方存管、沒有抵押物、沒有投資項目與投資者一一對應這些負面清單, P2P的無節制發展, 導致金融風險不斷暴露。
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大致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許多人對互聯網技術和金融本質的認識不夠深刻和全面, 對各類金融產品的本質屬性缺乏準確的了解, 對金融的法律紅線缺乏敬畏之心。
二是現有的金融產品設計不能滿足不同風險承受能力投資人的需求, 因而出現了一些有市場但不合規的產品, 運作不當給市場帶來風險。
三是創新的度沒把握好。互聯網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興業態, 創新余地和空間很大, 一旦把握不好這個度, 就容易出現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看, 做好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對金融防風險工作意義重大。下一步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一定不會放松, 不會停止。
(四) 民間金融
在我國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發展不完善的前提下, 民間金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補充作用, 對民營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 民間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之中, 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 出現了一些不健康的東西。目前, 隱匿于民間的各種非法金融活動猖獗, 既有傳統的、原始的龐氏騙局那一套, 也有結合互聯網搞違規亂集資活動。這些無牌無照、小雜散的非法金融組織, 其活動方式隱蔽性強、傳染性高、突發性猛、危害性大, 事后的處置過程往往又極其復雜。盡管政府部門采取嚴格管制、露頭就打、打早打小的措施, 但潛在風險和隱患仍在積累。主要包括:一是高息攬儲、亂集資, 二是民間“老鼠會”、傳銷組織, 三是民間典當行、地下錢莊、高利貸公司。
在金融防風險攻堅戰中, 民間金融的規范和監管必定進一步收緊, 這是不可避免的。民間金融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但其發展將逐漸走向規范化和合理化。
三、結束語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 金融行業肩負重要使命。在實際工作中, 金融業者以及管理人員必須要重視金融風險的日益凸顯, 在創新中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做到未雨綢繆, 增強風險防控意識, 并搭建立體化風險防范體系, 實現金融行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牛廣軒. 中國金融監管體制分權架構研究[D].云南大學,2016.
[2]吳華雨. 中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及其防范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5.
[3]張泉泉.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誘因和防范:金融與財政聯動視角[J].改革,2014(10):74-83.
[4]項俊波.金融風險的防范與法律制度的完善[J].金融研究,200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