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紅
【摘 要】對于農村農業經濟發展來說,農村信息化建設不僅全面提升了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也為農村經濟帶來了便利和福利。文章從信息化建設給農村農業經濟帶來的影響出發,首先分析了當前階段農村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具體討論了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有效措施,希望對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信息化;農村;農業經濟;影響
引言:
信息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其價值也是在不斷地建設中逐漸體現的,尤其是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中,這一過程顯得更加明顯。在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首先要認識到,科技進步及信息化水平提高對農村農業經濟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要了解,只有農村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農村信息化建設才能提速增效,對此,最重要的就是從農村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探索適合國內農村信息化發展的有效措施。
一、信息化建設給農村農業經濟帶來的影響
(一)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
科學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通常能夠帶動整體農村農業產業鏈的發展,進而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而農村信息化的建設為農村經濟與世界經濟的接軌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同時,農村信息化建設也有效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具體來說,當農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就需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而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能夠增強農產品競爭實力,帶來更多全新的商機和信息,因此,需要信息化技術的支持。
(二)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
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三產業互相帶動的結果,而第一產業內部的調整,也能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具體來說,隨著第一產業內種植業的下降,農林牧副漁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并且已經達到了質變的邊緣,成為了成熟期和成長期的競爭產物。在世界范圍內人們加強了對于服務業的青睞和重視,加強了對于第三產業的投入。因此,通過農村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推進高水平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理順整個產業鏈,實行利益和共贏的原則,培養現代化農業經濟的龍頭企業。
二、農村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低
雖然國家在大力加強對農村信息化的建設,但是依然存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缺少高科技設備,硬件投入不到位,農業信息網絡建設不完善等問題。具體表現在農業應用軟件極度缺乏,農業網站建設不完善,缺少專業性、有特色的信息;農業信息處理能力差,對數據的加工、分析力度不夠,數據利用率低,數據共享少。
(二)專業信息化人才匱乏
專業信息化人才匱乏是農村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制約農村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對信息化技術應用不熟練、農業信息更新不及時、信息分析不到位、法律法規意識薄弱、綜合素質偏低等。
(三)現代化農業信息應用意識淡薄
由于農民的文化水平低,制約了農民對現代技術的掌握,特別是中老年人群,更是缺乏應用現代化農業信息的意識。一些農業信息的搜集往往依靠電視和廣播,較少使用網絡搜集農業信息,降低了對農業信息的掌控能力。
三、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基礎信息建設
從上文可知,信息化建設對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也要認識到,薄弱的經濟基礎也會極大地限制農村信息化建設。因此,在進行農村基礎信息化建設時,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展開實際分析。要完善農村地的信息化基礎的建設,并不能單靠政府的力量,應該調動全社會的力量,鼓勵更多人參與到農村信息化的建設中。廣泛采用有效意見,采取更能被農民接收的方式推進信息技術。這樣一個過程雖然會導致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減慢,但是,只要做好基礎建設,后面就能真正加快速度,用更短的時間周期,更少的投入,真正建立系統化的農村信息化工程。
(二)建立專業的技術平臺
基礎信息化設備的完善只是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在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專業技術平臺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具體來說,該平臺是連接農村農業經濟和外界市場的重要渠道,因此,該平臺需要能夠進行大量的市場信息分析,同時統計當地的農產品信息,然后進行有效的對比分析,輔助地方進行農業產業調整。這一過程的實施需要專業的信息化技術作為支撐,以便能夠從海量信息中提取出有價值的信息,如果選取的基礎信息有問題,很可能對最終的結果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在推進農村信息化的進程中,要整合現有的零散的信息平臺,選取專業有效的技術平臺,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鏈條,降低獲取信息的成本,加快提取信息的時間,提高發布信息的時效性與準確性。
(三)重視信息化人才培訓
農村信息化建設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在于信息化人才的培養。信息化技術本身是一個技術性相當強的項目,需要一批有技術、有能力并且經驗豐富的專業隊伍來進行農村信息化的建設。因此,地方政府需有意識地社會上引進一些具有精湛業務水平的專業人才。同時,政府部門還需要對所有參與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人員進行系統、有效的業務培訓,培訓的目的是對專業人員加強業務水平、交流專業知識,以便能更快的適應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需要。另外,在當地開展農村信息化的科普工作的時候,要嘗試讓更多的農村居民接觸到信息化帶來的種種益處,從而能更好的推動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四)建立長期信息化發展的規劃
長期有效地信息化發展規劃是確保農村信息化建設方向正確的重要基礎,具體來說,雖然國家非常重視對農村信息化的建設,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只是按照上級指示盲目地推進農村信息化,并沒有真正考慮地區農業發展的真正需求,從而出現了諸如基礎設施重復建設、現有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因此,要想保證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方向正確,首先政府作為大政方針的提供者,要真正提供切實有效的支持政策和管理規范;第二,地方政府在真正開始信息化建設前,首先要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意義有所認識,并且了解信息化建設非朝夕之功,從而能夠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不急功近利,也不盲目推進;第三,地方政府需要從地方實際出發,深入基礎,長遠規劃,根據地方經濟的發展狀況設計信息化建設路線,切實實現信息化與地方農業經濟的協同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農村的信息化發展對于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的加速有著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當前時期,國家對農村農業經濟愈加重視,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不斷進行,而信息化的發展,從深度和廣度兩方面共同促進了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成果的擴大,并且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也將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實現信息興農,實現農村農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許丹丹.農村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發揮發展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22):92-94.
[2]黃小勇.信息化發展對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J].低碳世界,2017(31):244-245.
[3]池云.我國農村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7(29):92-93.
[4]楊海明.農村信息化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