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亮 吳瓊
【摘要】為主動適應現代經濟與社會發展對人才結構的需求,本文分析WEB應用程序技術課程教學現狀,對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課程當中人才培養的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師資隊伍、校內外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建設等進行探索,同時對課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進行闡述。希望通過此次研究分析,能夠對WEB應用程序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創新創業;WEB應用程序技術;項目化教學
1970年,美國的第一個創業教育課程誕生,其他發達國家也陸續在大學提供一種或多種創業課程,啟動大學生創業項目,甚至是創業學位。1997年,“清華大學創業計劃大賽”正式拉開了我國創業教育的帷幕。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頒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根據高校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的需要,大力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探索創新創業教育之路,特別強調加強校內外創新創業基地(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積極落實和完善大學生在校期間自主創業扶持政策,同時利用好高校與企業的資源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服務工作等,形成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工作合力。
目前,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及各大高校倡導并組織創新發明競賽,實施創業項目實踐,“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挑戰杯大學生科技競賽”等賽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成為關注的熱點。這就要求高校在突出各專業發展特色時要把創新創業知識與專業課程知識互相融合,在高職院校中強調實踐技能活動,更應注重與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地銜接,探索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改革研究等。
針對高職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的研究還很少,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偏薄弱,強調不夠。為此,本文圍繞基于項目化教學的高職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體系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改革與研究。
一、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大部分高職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主要來自課堂上教師分散知識點的灌輸和實驗課上照本操作,知識前后甚至不連貫,缺少貫穿所有知識的主線。長時間下來,學生知識和技能學習的主動性、拓展性大打折扣。當學生畢業時,雖然具有一定系統的專業知識,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仍然感覺到迷茫,沒有項目整體開發和實操經驗,缺少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無法消化知識進而再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無法再創新,更談不上走創業之路。
二、課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探索
結合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與社會生產、生活管理等的密切聯系及實踐性比較強的特點,以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為目標,探索校企合作之路,校企協同制定WEB課程人才培養方案,討論教學內容等,突出以實際項目為導向,專業實踐活動與創新創業知識、技能相融合,學用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我們需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課程體系中,特別是進行專業教育強調注重實踐能力訓練,所以融入專業教育的創新創業教育也要強調注重對課程實踐教學的指導,從而由專業技能實踐能力,轉化為創業能力。
構建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教育教學體系,使創新創業教育與課程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地融合,主要從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師資隊伍、校內外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建設等幾方面考慮。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融合
在課程標準修訂中,首先,需擬定WEB應用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培養的創新創業能力指標體系,同時必須確立學生在之前所學習的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創新創業指導(創業社會常識、創業心理與技能等)課程中創新創業知識應融入到WEB應用程序設計教學中,明確以掌握WEB程序開發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塑造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培養學生善于溝通和團結合作能力,以及在已有項目消化吸收后,再進行創新,并能成功運用商業活動推廣WEB項目程序,提升創業能力。
(二)教學內容的融合
在課程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即將創新創業知識與技能運用等融入到專業技能課程中,運用項目化教學,以項目為中心,學生為主體,增設任務分工合作、創新思考、知識拓展等環節,在掌握課程知識、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奮斗精神、開拓精神、奉獻精神等。
(三)教學師資隊伍組建的融合
創新創業模式下,教師團隊的構成形式,即培養“雙師型”教師團隊。推動校企合作,邀請企業骨干參與到課程實踐教學中。此時,應注意企業和學校工作的差異,通過兩者的角色轉換、相互學習來彌補教學、實戰經驗不足的缺陷。學校提供教師在假期或特定時間段到企業鍛煉的機會,教師真正融入到企業職場,體驗其工作方式,對自身職業知識、技術進行充電;企業骨干人員也應該掌握教學規程和學生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突出實效。
這支“雙師型”教師隊伍,均需要在專業相關的企業有兼職或幫助畢業生創業的經歷,真正為學生創新、創業和就業提供幫助。
(四)校內外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建設的融合
加強校企合作、互相聯動,充分利用大學生學到的科學文化知識、實踐技術與企業創業經驗相融合,建立校外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孵化基地等,挖掘好的創意、好的項目、好的創業團隊;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創客空間”“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等有效的創新創業平臺,為學生提供創業機會,同時減免場地租賃費用,爭取更多更好的創新創業政策等。
三、基于項目化教學的課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具體實施
課程創新創業教育全過程中采用項目化教學,根據與企業相關人員共同研究討論,引入經典項目,以項目開發流程中的工作任務為設計學習情境,建立真實工作任務與專業及創新創業知識、專業技能的聯系。在實踐教學中,通過師生完成一個實際的WEB項目,努力做到理論知識講解與實踐教學相融合,淡化純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界限,真正實現學到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操作技能。
我們強調實踐教學過程,大致分為三大環節:在第一環節中,先讓學生們充當用戶,完全使用教學中的WEB程序項目。學生了解該WEB項目的功能與作用,甚至初步了解其項目的模塊及數據情況等,通過體會使用者的需求和直觀的認識,給自己開發WEB項目時進行需求分析和系統設計等工作奠定基礎,增加了學生的好奇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對融入到項目各模塊(含專業知識點)進行講解、演示,并實施設問、提醒等。第二環節WEB項目開發協作實操部分。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一同完成WEB項目的需求分析、系統設計、數據庫設計、程序編寫、程序調試等各項開發任務,在此基礎上通過增設創新思考任務,對已有項目消化吸收后,再進行創新。第三環節是通過分析研究一個實際的WEB項目創新創業競賽策劃,融入創新創業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充分了解具有開拓性和創新性特征的,能夠增進經濟價值或社會價值的活動。
整個項目化教學中采取3~4人為小組學習的形式,設立項目組長,全面負責整體協調小組項目研發工作安排,根據各小組成員特長進行分工合作,如邏輯能力強、思維靈活敏捷的負責項目規劃設計;具有良好的審美能力及網頁設計能力強的負責WEB網頁前臺設計,WEB開發基礎編程能力強的負責程序編碼和調試等。參與實際項目完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由小組開展社會調查,收集資料,針對每一任務模塊進行分析研究,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收獲,同時各個成員努力的成果與全體成員進行分享,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四、結語
通過在項目化教學中實施WEB應用程序技術課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使學生收獲知識,提高技能,感受實際工作過程,增強學生的直觀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最終能夠運用WEB技術解決實際生產需要,不斷創新,提高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英.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48).
[2]何開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究———以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為例[J].散文百家,2018(05).
作者簡介:曾曉亮(1984—),男,漢族,碩士,江西贛州人,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軟件工程、職業指導;吳瓊(1983—),女,漢族,碩士研究生,江西鄱陽人,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現代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