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研究運用觀察法和訪談法,以訪學所在的英國亞伯大學和工作所在的江西警察學院之間的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的對比,分析中英大學生課堂學習行為在學習態(tài)度、課程設置方式、上課出勤率、課堂參與度、教材使用、課程考試、考核制度、教室設施等方面的差異,從學生、教師、學校三方面提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行為的引導策略,為改善高校教學水平和效果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校課堂;學習行為;中英對比
課堂學習行為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切行為,集中反映出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式、學習習慣等方面的情況,對學生的學習乃至成長成才都有著直接的影響。本研究運用行為主義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通過對比中英大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的差異,探索課堂學習行為規(guī)律,提出切實可行的學生課堂學習行為引導策略,培養(yǎng)良好的學生課堂學習行為,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國外對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的研究集中在學生的問題行為、從教師角度探討改善學生課堂行為、從師生互動角度研究課堂交際活動的有效性等三方面,國外研究更多地關注教師行為及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并未把課堂學習行為作為獨立的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國內研究多為探討學習行為的影響因素問題,主要集中在學習動機和具體的學科心理方面,著力分析影響學生學習行為效果的因素上,多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把學習行為等同于學習方式進行研究。與國外有關研究相比,國內的研究相對比較零散,對教師行為的關注多于對學生學習行為的關注,對比國外大學課堂的學生學習行為進行實證研究就更為鮮見。
一、中英大學生課堂學習行為對比分析
本研究以亞伯大學日語專業(yè)大三年級學生與江西警察學院英語專業(yè)大三年級學生作為對比研究對象,主要運用課堂觀察法和訪談法,對學生課堂學習行為進行了近一個學期的深入研究,除整體對課堂進行觀察外,為了更科學、有效的了解中英課堂學生學習行為的差異,隨機從課堂中各選擇4名學生作為長期觀測點,對其二語課堂學習行為進行跟蹤觀察記錄和課后訪談。
(一)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采用量表記錄進行,刻度參數(shù)是以陳瑤2002年的記錄系統(tǒng)作為模板,課題組確定了10個觀察項目,包括5個積極的行為(聽講課、記筆記、回答老師、回答問題、完成任務)和5個消極的行為(打瞌睡、偷偷溜走、打擾別人、聊天、玩手機),觀察員每2分鐘記錄一次,所以英國一堂課為50分鐘,可分為25個部分,中國一堂課為45分鐘,分為22個部分(忽略最后1分鐘),觀察員在觀察過程中按時間順序對項目進行標記。課堂觀察開始于2016年3月,于6月結束,各30次課堂記錄,然后對觀測記錄結果進行整理分析。(詳見圖1和圖2)
從圖1和圖2可以看出英國學生課堂各項積極行為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普遍比中國的學生多。中國學生在回應老師、回答問題、完成任務這幾項次數(shù)顯著低于英國學生,尤其是回答問題和完成任務兩項,30次課堂觀察數(shù)據(jù)中顯示:4名中國學生累計回答問題和完成任務次數(shù)均低于10次,而英國學生平均一堂課不少于一次;中國學生在打瞌睡、偷偷溜走、閑聊、打手機這幾項消極課堂行為出現(xiàn)次數(shù)明顯高于英國學生,尤其是打瞌睡問題中國學生明顯較高。
(二)訪談
為了獲得更深入的研究信息,彌補課堂觀察定量分析無法反映的內容,本研究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方式進行個案研究。課題組成員于2016年6月在自愿的前提下分別對中英四名被觀測學生進行了訪談,每人約20分鐘。訪談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二語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和學習行為。訪談反映出英國的學生都喜歡學習日語,且目標明確,都認為對自己今后的發(fā)展有幫助,在學習過程中均會提前預習,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發(fā)言;而我院學生只有一人表達了喜歡學習英語,其余三人均認為學習英語是無奈之事,目標都只是為了過級和畢業(yè),并認為對自己今后的發(fā)展幫助不大,除了完成老師明確要交的作業(yè)外,基本不會主動預習查資料,上課只是聽聽,只有老師提問時才會發(fā)言,整個學習過程基本是被動的。
(三)中英大學生課堂學習行為差異分析
探索中英學生之間的課堂學習行為差異應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做全面的理解和認識。從前面的觀察和訪談的分析可知中英學生課堂學習行為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學習態(tài)度
從以上觀察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在英國課堂上參與討論、提出問題、不打瞌睡、記筆記的學生要多于中國的學生,體現(xiàn)出中英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上有明顯差異。主要原因有:一是英國的大學生比較獨立,基本上都是自己選擇的大學和專業(yè),符合自己的學習興趣;二是英國大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基本是自己負擔,有90%的學生在課余時間勤工儉學,也有申請助學貸款,這就使得學生非常珍惜課堂的學習機會和時間,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課堂行為。而我國的大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在生活上、思想上很依賴父母,在報考學校、專業(yè)選擇及學習費用基本上都是父母安排的,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學生的自理能力普遍低下。
2.課程設置方式
英國大學主干課都分為Lecture(講授課)、seminar(研討課)和Tutorial(輔導課)三種,學生入學后要注冊一張多功能智能卡,獲得登錄學校網站Blackboard學習平臺的賬號和密碼,同時獲得一個學校郵箱,學生選課之后會在自己的賬號下查詢到你所有選修的課程名稱,點擊課程名稱即進入你要修的科目網站,教師在學期初會將本門課程相關的資料放在網站上,并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先預習和查閱相關資料。講授課通常在大教室合班上,以教師講授為主,也穿插提問、討論;而研討課是小班化教學,不超過15個人,你可能是同個大班的同學但可能不在同個小組上課,一般一周一次講授課就至少有一次研討課,研討課基本以學生為主,教師會在Blackboard里提前發(fā)布討論的問題或內容范圍,學生提前準備,在討論課上要求每個人都要表達自己的觀點;輔導課由助教老師和小組學生組成,其主要目的是講解學生有關所學內容的作業(yè),也會就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而在我國通常一門課程只有講授課,有些有實訓課,但多流于形式,存在教師一言堂現(xiàn)象,即使有些教師會合理的設計一些提問討論環(huán)節(jié),由于課堂時間受限,學生的互動不積極,也鮮有人參與討論。
3.上課出勤率
在英國,出勤率是學生平時表現(xiàn)的考核指標之一,但比重不大,學校通過在每個教室門口安裝一個刷卡器來監(jiān)督學生和老師的到課率,學生和老師在上課前、下課后都需要刷入學時注冊的智能卡,這些數(shù)據(jù)會及時上傳到大學所在的市政中心,市政中心將其作為大學排名的一項指標,學生的到課率很高。而在課題組所在學校,出勤率同樣作為期末總成績的考核標準之一,占總成績的30%,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70%,一般教師采用每堂課點名的方式或抽點的方式統(tǒng)計學生的到課率。盡管教師為了提高到課率會在學期初出臺一些獎懲的措施,但學生常有曠課情況發(fā)生,為點名和簽到而上課的學生也不少,中途離開教室或早退的現(xiàn)象則更為嚴重。
4.課堂參與度
參與度指學生在課堂中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在英國,學生進入大學后選擇課程的自由度比較大,通常憑自己的興趣選擇一門課,當然也不排除為了獎學金而選擇較容易的課程。而且,只要他們在課堂上就會積極加入討論或是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據(jù)在亞伯課堂的觀察,很少有學生在課堂上玩電腦、手機游戲或是用電腦和手機上網做與課程無關的事情,但是他們會在討論遇到問題時用手機馬上上網查閱。老師在課堂拋出一個問題會立刻有很多同學舉手響應,甚至有學生會質疑老師的觀點并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而在我國的課堂上,一般是教師一直講,學生不停的做筆記,即便教師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通常也很難組織起來,偶爾有一兩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卻被同學“嗤之以鼻”。
5.教材使用
在英國,學校不會給學生統(tǒng)一購書,學生選修一門課程后登錄Blackboard,可以看到課程的相關信息,教師會提前把與本門課程相關的參考書目列在其中,你可以選擇去圖書館借、二手書店購買等方式閱讀,教師按照自己的教學目標去找上課的資料,并不局限于某一本書,而且如果學生不提前閱讀就跟不上教師的節(jié)奏,也沒有辦法在討論課中發(fā)言,這勢必促使學生作提前準備,有了提前準備就更能幫助其養(yǎng)成積極的課堂學習習慣。而在中國,教材多為指定的,尤其是在本科階段。在課題組成員所在學校,通常學校統(tǒng)一按照課程計劃依據(jù)任課教師上報的教材給學生統(tǒng)一訂購,教師也基本上使用指定的教材授課,甚至存在照本宣科的現(xiàn)象。
6.課程考試
考試通常作為學生一段時間學習情況的重要衡量手段,一般分為閉卷考試、面試、開卷考試等多種形式。在英國,考試期間允許帶工具書,即使教師不在場,考場也很安靜,學生在答題期間基本沒有夾帶、交頭接耳、傳紙條等舞弊現(xiàn)象。對考試結果英國大學生更關注錯在哪?隨后在試題講評的過程中會提出自己的疑惑,有的甚至堅持自己的觀點和教師展開激烈的爭辯。而在中國,考試過程通常是試卷和答題紙,不能帶任何工具書,手機要求關機并上交,教室里還需用屏蔽儀以達到雙重“保險”。考場上或多或少有夾帶或抄襲等作弊現(xiàn)象。考試后,學生只關心卷面的分數(shù)是否及格。
7.考核制度
在英國亞伯大學對課程的考核評定標準分配如下:小測試3次共占30%,課堂表現(xiàn)(出勤率和積極性)占10%,討論表現(xiàn)占30%,家庭作業(yè)占10%,期末考試占20%。從上面可看出,平時成績占了80%,而期末成績只占了20%。這表明一考定成績的原則在英國大學行不通,平時不認真是不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也很難拿到畢業(yè)證和學位證的。學習成為英國學生每天要認真持續(xù)的一個狀態(tài),學生的最終成績以ABCD等級制評定,這樣做的優(yōu)點在于分數(shù)間的小差別并不能說明學生之間學習成果的差異。而在中國,學期成績多以期末考試成績?yōu)橹鳎晕以簽槔谀┛荚囌?0%,平時成績(出勤率、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占30%,由于平時成績占比不高,很多學生不重視平時的學習,而更重視考前突擊復習,即使平時表現(xiàn)很差,只要期末成績考好了就不影響畢業(yè),勢必讓很多貪玩、自覺性和自控能力差的學生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而且,我們的期末成績嚴格地按照百分比換算成具體的分數(shù),一人一個分,學生評優(yōu)評先等都參考學習成績,分數(shù)間的小差別導致各種獎勵擦肩而過,使學生很關注自己的期末成績和排名,有時候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學生對教師的看法,影響師生間的和諧。
8.教室設施
在英國亞伯大學,一般講授課在大教室和階梯教室上,討論課則在各種桌子布局的小教室里上,小教室一般只能容納10到20個人,有圓桌、橢圓桌、三角形桌等各種布局,方便同學圍坐討論,也方便教師在學生討論的時候參與其中平等交流,使教師更容易看到每位小組成員的反映,及時發(fā)現(xiàn)并適當鼓勵不積極、不參與的同學。除此之外,亞伯校園里還有多處供學生學習、討論、閱讀的PUB,這里不僅提供寬大的沙發(fā)和酒吧桌椅,還會提供一些簡單的食物和飲料等,在這里閱讀有種不一樣的放松感,可以邊吃邊看,還可以和同學朋友交流、討論。而在中國,教室通常只有兩種,可容納60人左右的常規(guī)教室和可容納100人以上的階梯教室,都是固定座位,不能隨意移動,導致課堂布置小組討論等活動時,學生不方便圍坐在一起,影響交流討論的效果,也或多或少會削弱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基本沒有這種類似的PUB的集休閑娛樂飲食一體的閱讀場所,這也許是英國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多于我國學生的原因之一。
二、培養(yǎng)大學生課堂良好學習行為的引導策略
為學習借鑒發(fā)達國家高等教育體系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課堂學習行為的好做法,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特提出以下培養(yǎng)我國大學學生良好課堂學習行為的引導策略,以此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學生方面
(1)堅持課前自主學習,培養(yǎng)獨立主動學習的習慣。學生課前根據(jù)教師提供的閱讀書目、討論任務,提前閱讀預習,課堂上就能緊跟教師的步伐,回答教師的提問,參與小組討論,進而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形成積極課堂學習行為的良性循環(huán)。
(2)培養(yǎng)合作探究精神,不斷提高課堂積極參與度。改變以往不愿說的狀態(tài),課前預習、上課認真,鼓勵學生積極響應教師的提問、參與小組討論。讓新思想在不斷的質疑、討論、爭辯中迸發(fā)火花。
(3)培養(yǎng)學生反思能力,及時矯正不良的課堂學習習慣。學習的過程不止于學,還需要不斷的反思,反思一段時間的學習內容、狀態(tài)、思想,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矯正不良的課堂學習習慣。
(4)加強課后閱讀學習,促進積極課堂學習行為的養(yǎng)成。積極拓展課堂延伸到課外,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強課后閱讀學習,促進學生積極課堂學習行為的養(yǎng)成。
(5)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能力,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要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能力,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么,進而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規(guī)劃,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yǎng)與人相處及團隊協(xié)作精神。
(二)教師方面
(1)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學習英國課堂教師多角度、靈活變通提問的技巧,融入多種課堂教學形式,促進學生積極課堂學習行為養(yǎng)成。如上討論課前先把要討論的問題、資料發(fā)給學生,讓他們先做準備,課堂上多組織角色討論和小組討論等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2)積極拓展課堂延伸。除了提升課堂教學外,還要充分利用課外的時間空間拓展課堂延伸。例如:開展讀書會、討論或辯論會等靈活多樣的課外活動形式,鼓勵學生善于分享、勇于表達自己,老師適當?shù)貙Ρ憩F(xiàn)好的學生進行肯定、表示贊賞等等,在實踐活動中促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課堂學習行為。
(3)發(fā)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在我國的高校,尤其在我院實行警務化管理,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密切,教師既是一個教育者,同時還是服務者和管理者,所以教師既要把握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大方向,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思想狀態(tài),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又要從細節(jié)引導學生端正課堂學習行為;同時還要加強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不斷促進學生端正態(tài)度,養(yǎng)成積極的課堂學習行為。
(4)提高教師設計問題的技巧性。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提高教師設計問題的技巧性來吸引學生參與課堂的活動,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要教會學生如何組織討論,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等活動組織常識,問題的設計既要能巧妙的反映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又要能引起學生的思考,以引導啟發(fā)學生進行討論、互動。
(三)學校方面
(1)人性化的硬件設施。給學生提供專門的研討室、休閑閱讀區(qū)等良好的學習、閱讀場所,專門的高質量的研討室既可以激勵教師優(yōu)化教學方法,為教學提供好的保障,又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小組學習討論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完成課堂延伸,深化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課內外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
(2)合理化的課程設置。改變原有單一的課程設置,一門課程除了講授課程外還可以設置專門的討論課,講授課以教師講授為主但可以穿插提問或討論,而討論課以學生為主,教師只起帶領引導作用,教師在每次討論課前先把討論的任務或延伸閱讀任務給學生去準備,以使討論課真正達到思想碰撞、知識內化的作用。
(3)科學化的考核制度。改變原有以期末考試占主要成績的考核方式,設計多角度彈性衡量學生成績,把成績考核的方式分成平時測試、作業(yè)、討論、課堂表現(xiàn)、出勤率、筆試等多重方式,多角度、多方面衡量,既能促進學生平時學習不松懈,又能促進學生認真聽課、討論、做平時作業(yè),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學習行為。
總之,高校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的主要陣地,其教育理念和宗旨決定了大學生的成長方向。英國作為發(fā)達國家,擁有許多世界一流的大學,其教學方法和教學優(yōu)勢,能為我們提供高價值的借鑒。
參考文獻
[1]Weiner,B.Theoriesofmotivation:Frommechanismtocognition.Chicago:RandMcNally,1972.
[2]Weiner,B.CognitiveViewofHumanMotivation.NewYork:AcademicPress,1974.
[3]Wragg,E.C.AnIntroductiontoClassroomObservation. London:Routledge,1999.
[4]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5]陳瑤.課堂觀察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6]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7]李冬梅,李寧,楊樂華.英語學習行為模式研究[J].長治學院學報,2011,28(06):110~112.
[8]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01,33(02):105~110.
作者簡介:郭莉(1980—),女,江西贛州人,江西警察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和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