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娥
摘 要:文章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分析了乒乓球運動的文化功能、乒乓球運動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影響。研究認為:乒乓球運動具有教育、培養功能,聚合、凝結功能以及健身、娛樂功能;擁有有利于宣傳校園體育文化,培養學生德育、有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等作用。研究建議:要加大經費的投入力度;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以及成立相關的組織機構。
關鍵詞:乒乓球 高校體育文化 建設影響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c)-0032-03
中國乒乓球享有“國球”的美譽之稱,要求運動者具備智能、技能和體能,且以智能為主的隔網對抗項目[1]。它有多種文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但是,目前乒乓球運動給高校校園育文化的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抓住乒乓球運動的機遇,勇于迎接挑戰,希望能為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提供參考。
1 乒乓球運動的文化功能
1.1 教育、培養功能
乒乓球既是一項競技又是全民健身的運動。作為一項競技運動,它教育學生要做到“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學生在比賽過程中能夠把競爭對手當成朋友,培養了學生的抗壓能力和交際能力,如在1959年容國團在世乒賽為中國獲得第一個世界冠軍,他的“人生能有幾回搏”,一直激勵著我們要有不斷拼搏的精神[2]。作為一項全民健身運動,國家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而高校對學生的教育起主導作用,不僅要重視文化課,更要注重學生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培養。“乒乓球課程的設置,不僅可以把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還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培養思維能力和激發求知欲,使得乒乓球文化最大的育人價值得以充分發揮[3]。”
1.2 聚合、凝結功能
正所謂“團結就是力量”,乒乓球運動不論是單打還是雙打,都講究團隊精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單打來需要隊友、教師以及教練的鼓勵與支持,才會更有信心獲得勝利,雙打來則更講究隊友的默契配合,如步伐的移動、技術要求都比較高,更能體現聚合、凝結的功能。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教師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開展乒乓球比賽、乒乓球文化活動和研究有關乒乓球的課題的過程中,能夠體會乒乓球蘊含的精神文化,使教師之間的凝聚力、團結協作和主動創新的精神得到增強,進而更好地滿足和實現自我超越。因此,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參與其中,都能較好地體現出聚合、凝結的功能,都是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形成的核心動力,同時也是團隊團結協作、和諧統一的象征。
1.3 健身、娛樂功能
在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人民的生活水平、質量和方式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乒乓球運動是全民健身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和推動的意義重大;此外,它還是一項容易組織、老少皆適宜的運動,只需準備簡單的器材即可。學生進行乒乓球運動,可以緩解平時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壓力,有利于提高靈敏性、協調性和反應能力,有助于增強心肺功能,有助于提高快速移動能力和爆發力[4]。同時,乒乓球比賽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身體,敏捷的移動尋求合適的擊球點可以達到身體鍛煉的目的;還可以通過比賽斗智斗勇,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反應能力,調節學生情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這對高校的文化建設具有巨大的作用[2]。
2 乒乓球運動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影響
2.1 乒乓球運動給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供了機遇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文件中,明確提到:“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的各個環節[5]。”由于素質教育的順利實現,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因此,可從多種渠道進行培養,如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將乒乓球運動納入高校體育課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積極進取的精神以及努力拼搏的毅力;此外,可將乒乓球活動列入平時業余文體生活中,可以宣傳自身的校園體育文化,使學校的綜合實力得以實現[7]。
2.1.1 有利于宣傳學校體育文化
在現代教育中,乒乓球大都作為高校的一門選修課程或一項每年必定舉辦的錦標賽等,許多高校也借此活動來渲染氣氛,同時借此機會宣傳本校的文化,弘揚體育精神。乒乓球無論是作為一門選修課還是一項比賽,學生通過參與這項活動后,其精神狀態會得到有效提高,乒乓球運動的價值將會得到宣傳,學校的體育文化也因此得到宣傳。乒乓球運動的成功開展,有利于促進學校的管理水平和體育文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和完成體育任務,有利于展示學校風采、提高學校的綜合地位和影響力,是學校管理水平和體育文化水平的集中體現,為當代大學生展示自身健康的體魄、富有朝氣、自信自強的精神面貌,優良校風的形成提供了平臺[6]。因此,乒乓球運動為高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學校面貌的展現、綜合實力的橋梁提供了的重要保證,同時對建設高校學校體育文化的宣傳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2.1.2 有利于培養學生德育
乒乓球運動不只是一項運動,它還蘊含著豐富的內涵。高校傳播“國球”文化對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德育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先進的“國球”文化既有利于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育愛國主義精神、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又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智力,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7]。另外,乒乓球運動給予了學生思想上的改變,個性的張揚與自由的發展,人格的塑造和良好的精神品質,展現社會人的人格魅力和內在精神品質[8]。因此,乒乓球運動對學生的德育培養具有重大意義。
2.1.3 有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中國的教育體制一直處于應試教育的狀態,學生家長由此也出現“重文輕武”的現象,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體質呈現逐年下滑的現象,這與學生缺乏課內外體育鍛煉有密切的聯系。然而,學生參加乒乓球運動需要靈敏的反應、靈活移動的步伐和一定的身體素質基礎,通過參與活動能有效改善身體的機能,加快血液的循環,有效提高心臟功能,使呼吸系統得到有效改善,促進新陳代謝[9]。此外,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心理會產生一定的波動,通過參加乒乓球運動,有利于調節情緒,培養堅韌不拔的精神,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學生的業余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和充實,從而達到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
2.2 乒乓球運動給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帶來的挑戰
乒乓球運動雖為建設高校體育文化帶來機遇,但同時也帶來挑戰。以乒乓球運動為橋梁的體育文化建設不是簡單就能形成的,它必須經過長期的辛勤努力才會有成效。高校若要開展以乒乓球運動為載體,來推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發展,還要看本校的場地設施、經費來源、專業人才隊伍和組織管理機構等。
2.2.1 經費投入力度不足
經費保障是高校順利開展乒乓球運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了經費保障,乒乓球的場地設施和器材就能得到很好解決,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教師的教學質量。但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高校長期以來對體育的經費投入不足,高校的場館設施建設研究落后,對乒乓球文化的宣傳微不足道,途徑較為單一,缺乏渲染體育人文氛圍的宣傳欄、海報體育雕塑和畫廊等,致使學生對體育學習缺乏熱情和積極,這也是原因之一[9]。乒乓球文化的短缺導致學校不能給學生提供相應的感官刺激,體育運動對學生的影響力減少。在建設體育強國的背景下,人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消費的逐漸增強,學生越來越追求刺激、新穎、快樂的欲望,但由于學校乒乓球體育設施的不足,使得學生的需求難以滿足。
2.2.2 專業人才隊伍缺乏
“體育教師作為校園體育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大部分時間充當著校園體育文化的設計者、組織者和領導者,其對校園體育文化發展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10]。”然而,在乒乓球運動中,既懂理論又懂訓練的復合型專業人才較為稀缺,有些體育教師對乒乓球運動本身的價值理解不夠或參與的程度不足;體育教師的專業結構不合理、專業水平及教學能力的參差不齊,這樣會不利于學校各項體育活動的開展,影響學校體育文化的傳播和融合,給高校建設校園體育文化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由于專業的體育人才隊伍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乒乓球的興趣,掌握標準、規范的動作,提高訓練的效率,實現訓練目標,還助于弘揚學校優秀的體育文化。
2.2.3 組織管理機構不完善
“組織機構是人類社會逐步發展的產物,它能夠高效地發揮人類群體的力量。無論是人類的個體活動,還是集體活動,都少不了組織機構擁有的作用[9]。”“管理是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人員配備、指導與領導、控制等來協助他人的活動,使他人和自己共同實現目標的活動過程[11]。”乒乓球運動作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其中一部分,它并不是靠一個或幾個人能辦好的,它需要各組織部門一起努力。然而,目前許多高校還未設置專門的乒乓球組織管理機構,或者缺乏相關的保障制度、文件,乒乓球運動的原則、制度和組織形式還不夠完善,這對于建設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也是不可行的。
3 高校校園發展乒乓球運動的思路分析
3.1 加大經費的投入力度
體育經費投入不足會使學校乒乓球場館、器材的數量和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學校領導應重視高校乒乓球文化的發展,加大支持資金投入,籌集、利用社會資源投入到基礎的設施建設中。如將資金投到如乒乓球場館的建設、教學用拍的購買,宣傳設施的升級等,增加乒乓球場館的開放時間和人群,以形成高質量的校園體育文化[12]。其次,高校應建立相應的評估體系,將乒乓球運動的設施建設納入考核的內容。最后,高校要提高乒乓球體育設施的利用率,加大乒乓球館場地設施的開放力度,培育更多的乒乓球愛好者;當乒乓球愛好者越來越多時,高校體育文化的創造性和傳承性就越能充分顯現出來[13]。
3.2 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
師資力量的雄厚是決定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強弱的重要因素。現今社會,學校對體育教師各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體育教師不僅需要具備精湛的技術,還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但從現有的情況看,體育教師的素質還不理想。因此,高校在引進專業人才時,應加大把關的力度,提高錄用的標準;建立相關的評價標準體系,評估體育教師的技能和理論等,以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邀請國內著名專家、運動員到校內做報告,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學習;定期為體育教師提供培訓、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平臺,為培養既懂技術又懂理論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以促使高質量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3.3 成立相關的組織機構
“體育的制度文化是人類以體育運動的方式進行自我完善的制度產物,是調節與規范體育活動中人們各種關系的規章制度與組織機構[5]。”因此,為了使乒乓球運動能在各高校中得以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組織、管理部門要給予高校乒乓球運動發展的平臺,制定相關的保障政策文件,給予其更多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將校園乒乓球活動深入各類院校,拓寬開展的范圍、途徑和形式,使體育文化建設在校園建設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6]。此外,成立相關的乒乓球組織機構或乒乓球社團,能提高體育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形成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能滿足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和選擇的機會,同時還能弘揚校園體育文化。
4 結語
乒乓球運動具有多種文化功能,其給體育運動文化增添了豐富的色彩,給學生帶來了優秀的精神文化食糧,有利于宣傳校園的體育文化,培養學生的德育,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同時也給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參考文獻
[1] 李榮芝.乒乓球運動的歷史演進及跨文化傳播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2.
[2] 張蕊.乒乓球運動功能審視及發展路徑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6(8):100-104.
[3] 黎愛珠.乒乓球實踐及其教育功能拓展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4] 王江.論新中國乒乓球運動的社會學價值與功能[D].江西師范大學,2009.
[5] 姜志明,樊欣.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
[6] 劉甜.團體操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影響的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3.
[7] 韓冬.體育促進我國大城市市民素質提高的實證研究[J].體育科學2005(6):87-93.
[8] 謝誠.論乒乓球運動的社會文化意義[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6):22-25.
[9] 紀超香.校園體育文化構建與課程設置[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
[10] 王湛卿.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4.
[11] 張瑞林,秦椿林.體育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1):17-21.
[12] 單保海.黑龍江省民辦高校體育文化風格的定位與構建[D].東北師范大學,2009.
[13] 盧元鎮.中國體育文化憂思錄[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