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爭弟
摘 要:對于整個學生培養活動來說,小學階段是其中極具特殊性的時期,無論是此時所形成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終身學習活動的影響,還是小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和接受知識的能力等都是其他教學階段所不具備的。本文從小學生體育“厭課”現象的表現及原因出發,結合小學生趣味教學的具體內涵和實施訴求認知,從而探究以“趣味教學”為切入點解決小學生體育“厭課”現象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趣味教學 解決機制 小學生體育 “厭課”現象 全新視角
中圖分類號:G8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c)-0073-02
在小學生培養過程中,體育教學有著重要價值,其一方面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精神理念和行為習慣,所以系統化開展小學生體育教學活動至關重要,當然這也是終身學習的具體訴求。
1 小學生體育“厭課”現象的表現及原因
小學生體育教學活動是整個教學體系中極為重要的內容,其中引導學生所掌握的體育知識和培養學生形成的正確鍛煉習慣等,都是目前小學生培養體系中,極為重要的內容所在。所以各個小學都按照國家具體要求,開設了體育課程。但是就目前小學生參與體育課的具體表現和實際狀況看,其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厭課”現象,破解這一教學問題,勢在必行。
1.1 小學生體育“厭課”現象的具體表現
事實上,針對小學生體育“厭課”現象,我們必須通過具體表現狀況來區別認識。一是學生“厭課”現象的程度不同。部分學生是課堂參與積極性不夠,存在較為嚴重的消極應對現象。這些學生能夠系統化參與教學活動,但是無論是自身對教學內容的認可度,還是對課堂布置教學任務的參與性都相對較差。另外一些學生“厭課”程度相對較深,甚至多數不能及時參與到整個體育教學活動之中。二是學生“厭課”現象的內容不同。整個體育教學體系中所包含的內容是多樣化的,學生在具體參與體育教學時,會存在對某一項目內容感興趣,對其他項目認知度不高的問題[1]。
1.2 小學生體育“厭課”現象的具體原因
教學目標過于盲目,不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成熟認知,這是造成學生“厭課”現象的基礎原因。小學生體育教學與其他階段的體育教學活動之間,有一致性,但更多是兩者之間所存在的具體差別。小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時,其能夠集中精力參與的時間較短,加上自身很難有效約束個人的課堂行為,更重要的是小學生更多以“樂趣”作為其參與課堂學習的標準。教學考核過于死板,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系統化評價,更多關注的是學生自身的客觀成績,這是引發小學生“厭課”的重要原因。以客觀成績的標準和方法來衡量小學生自身的學習狀況,其并沒真正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興趣,這很難實現理想教學效果。教學方法過于陳舊,未能注重融入層次化的教學內涵,缺乏趣味性和時代性的必要融入,這是小學生體育“厭課”的根本原因[2]。
2 小學生趣味教學的具體內涵和實施訴求認知
在教學理論成熟應用背景下,我們看到引導小學生以積極狀態參與教學活動的“秘訣”在于“趣味”,具體分析小學生趣味教學活動的實施內涵和整體訴求,將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同,從而實現整個教學活動的理想效果。
2.1 小學生趣味教學的具體內涵
結合當前教學理論全面創新的客觀狀況,在當前趣味教學應用中,其倡導從小學生自身的心理特征出發,注重賦予整個教學活動相應趣味,通過有針對地制定教學方案,從而推動小學生培養活動的層次化實施。在該教學活動中,其倡導學生“個性化”成長,通過實施自主化教學模式,從而讓小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能夠更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并能夠體會到具體的學習樂趣[3]。
2.2 小學生趣味教學活動的層次化訴求
趣味教育就是整個教育過程中,通過趣味這一基礎要素,從而讓學生和老師都能夠實現最佳身心狀態。確保趣味性實現理想效果的基礎則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實用性,尤其是對于整個教學活動本身來說,其最終目的就在于以趣味確保教學的實際效果。對于趣味教學來說,其允許學生自身充分發揮自身特性,有創造性地參與教學活動,所以基于自主前提下的創造性,也是趣味教學的重要訴求。
3 以“趣味教學”為切入點解決小學生體育“厭課”現象的實施策略
客觀來說,學生關注的趣味性應該是建立在學生自身的個性需求上的具體訴求。結合當前小學生在具體參與體育課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不同程度“厭課”現象看,融入趣味色彩,構建學生與教學活動,乃至考核評價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就成為創新教學活動的全新思維。
3.1 弄懂學生的關注點:小學生體育趣味教學的基礎
對于小學生培養來說,趣味教學的最大訴求在于趣味性,其需要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之中。實施體育趣味教學的基礎在于對學生的關注點進行系統化認知和有效把控。體育趣味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是一項系統化的活動,整個教學方案實施的前提在于對學生自身的基本情況進行集中認知,尤其是在了解學生自身的基礎特點和興趣關注點等諸多因素背景下,制定系統化的教學方案,確保趣味元素與小學生體育教學之間形成系統化融合[4]。
3.2 弄懂教學的關注點:小學生體育趣味教學的內容
老師必須結合時代趨勢和學生的趣味關注度,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內容,從而提升教學活動的側重性和實效性。趣味教學不僅是全新的教學方法,更是新的教學理念,就目前小學生的具體關注度看,實施趣味教學時,應該注重合理利用多種元素來構建教學體系。無論是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教學體系的創新等,都要基于小學生具體關注的趣味這一基礎元素,不斷創新。當然,結合當前多教育信息技術的成熟應用看,學生自身對這一教學方式有著較高興趣和關注度。因此,可以借助多種教學形式和資源,構建趣味教學新模式。
3.3 弄懂考核的關注點:小學生體育趣味教學的目標
教學考核評價是整個教學活動實施的重要訴求,對于小學生體育教學活動來說,傳統的考核評價中,其考評體系中更多是以客觀成績作為標準來具體實施的。這是一種片面的教學考核方式,受其影響,學生和老師的關注度更多在于成績的提升上。在小學體育趣味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必須突破傳統的教學局限性,其考核體系中,應該注重以下幾方面。
首先,構建多樣化的教學目標。小學生的可塑性極強,趣味教學目標應該是靈活多樣的,不應該局限于客觀成績之中。其次,要注重教學創新,通過構建科學的創新標準,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最后,整個趣味教學中,趣味本身就是一種心態上的引導,因此體育趣味教學活動目標應該放在學習知識、心態引導和體育技能等多種元素綜合能力的系統化培養上。
4 結語
當前整個教學體系實現了全面構建,無論是教學體系的完善性,還是教學內容的全面性,都在時代背景下實現了系統化創新。然而在整個小學生體育教學實況中,我們看到存在不同程度的“厭課”現象,這在大大制約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也讓體育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大打折扣。因此,選擇合適的教學改革策略,破解小學體育教學難題,已經成為優化小學生體育教學活動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 張藝宏,孫君志,李寧.四川省中小學生體育活動與課余活動調查分析——以成都、自貢、達州為例[J].四川體育科學,2015(4):258-261.
[2] 張朋,阿英嘎.解決中小學生體育厭課現象的新視角:“教學評價教育”[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118-121.
[3] 李曉通,潘珂.小學體育教師的職能拓展培訓探索——基于小學生體質健康與體育多元課程建設的理論視角[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5):129-131.
[4] 叢晨,何勁鵬.淺談體育核心素養在中小學體育課堂上的培養——評《中小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策略與方法》[J].中國教育學刊,2017(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