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改革開放開始,至今我國的經濟發展迅猛令人矚目。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為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即上市公司。然而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在市場上產生的問題也層出不窮,甚至出現了多年造假而不被揭露的狀況。本文將以南京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造假一例進行闡述,來分析在此方面內外部監管不到位的問題。
一、探究上市公司造假的背景及意義
2011年云南綠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欺詐發行股票、債券。2008年至2012年被稱為“創業板造假第一案”的萬福生科股份有限公司虛增收入9億元,虛增利潤2億元,甚至批量偽造銀行回單。2017年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虛構海外和國內工程合同。
二、財務造假源于內部監管不合理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案例較多,而南京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的情況較為典型,影響面較廣,反映的市場監管問題較為突出。故本文采取南京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南京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紡織品出口企業,主要經營業務范圍為紡織服裝、絲綢等商品,且在取得出口經營權后,主要進行進出口貿易,銷售地區遠達93個國家。除了主要經營的紡織業外,還涉及機電設備、照明、醫藥、展會等各領域,在日本、歐盟、東盟、南亞、美加等地區進行過貿易往來。 公司還是兩項國家標準起草單位之一,并參與一項行業標準的制定。令人意外的是這樣一家綜合實力較強的大型國有企業,卻在2006-2010五年間發生財務造假,5年虛增利潤3.44億,引起社會各界的激烈討論。
(一)公司重大職權過于集中
南京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紡股份”)原董事長單曉鐘“一人多職”,同時擔任董事長和總經理職務長達十余年。管理層其他職務也基本由其他董事承擔。根據現行公司法相關規定,也并無要求董事長和總經理必須由兩人擔任。一把手的絕對權力過大,缺乏制衡關系。職責分工不清晰,不相容崗位不分離,內部控制變為一紙空文。
(二)部分管理人員以權謀私
管理層將財務造假行為“合理化”,將道德標準進行扭曲,甚至加以美化。公司的原董事長與其他高管共六人利用自己的職權私設“小金庫”,侵吞公司資產高達兩億元人民幣?!澳霞徆煞荨北澈笞畲蟮墓蓶|則是南京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在國有企業中更容易滋生造假和貪污等違法現象。況且公司問題持續幾年未得到曝光,被媒體疑有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在幕后“保駕護航”。
三、財務造假源于外部監管缺失
(一)外部監管過于滯后
“南紡股份”從2006年開始造假,一直未被披露。而南京市政府2011年開始才成立專項小組進行調查。直到2014年4月,中國證監會才對其進行行政處罰。
南京立信永華會計師事務所作為負責審計“南紡股份”經營業務多年的事務所,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性。注冊會計師失責并且為虛假信息背書,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報告,南紡股份董事會曾多次聲明南京立信永華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業務素質良好,此情況之下事務所極有可能與公司合謀。同時,外部監管部門對其報告進行抽檢,監管力度較低且時間滯后。
(二)違法成本較低
上市公司造假的情形層出不窮,且公司管理層甘冒風險,與違法成本較低不無關系。
中國證監會對“南紡股份”給予警告,處以50萬元罰款,該處罰力度被社會質疑過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發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三十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并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币簿鸵馕吨撎幜P力度已經接近法律上限,但很明顯仍達不到投資者或社會輿論的心理預期。
四、改善監管缺失現象的建議
通過建立健全獨立董事制度來健全其結構。形成權力制衡與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在公司內部建立使各項業務活動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措施和方法,明確合理的職責分工制度,減少像“南紡股份”原董事長單曉鐘這樣“一人獨大”的情況。
五、結語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嚴重損失了投資者以及債權人的利益,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宏觀調控、資源配置的合理性與有效性。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被曝光懲罰已有諸多案例,既反映出上市公司為保上市地位不惜采取用種手段,更反映出監管不到位、執法不嚴違法成本較低等各種現狀。只有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減少或避免該類事件再度發生。(作者單位為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作者簡介:牟云龍(1996-),男,重慶市人,民族:漢,學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上市公司的財務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