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安邦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和影響,我國武術這門學科發生了有目共睹的變化,在傳統武術體系的基礎上,發展了一種全新的武術意識和形態,即現代武術體系。傳統武術體系與現代武術體系之間有著共同點,但是也存在著本質的區別。本文通過對武術起源與概念的分析,將傳統武術與現代武術體系進行了比較,旨在使武術的精神和文化能夠得到傳承和發揚。
關鍵詞:傳統武術 現代武術 體系比較
中圖分類號:G853/8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b)-0160-02
現代武術體系的主要來源是傳統武術,它是在傳統武術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兩者之間因為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產生本質上的差別,傳統武術一般是沒有經過統一的培訓,是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它以實戰的培訓為發展目標,將技擊和實際應用作為主要思想?,F代武術則是通過確立明確的目標,經過專業的培訓,以高、新、難、美作為武術的指導思想。
1 武術的起源及概念
追溯武術的起源,不同時代對于武術的定義各有不同,從我國歷史發展至今,在春秋戰國時期,最先出現了技擊技術;到漢代時期,武藝的定義在當時出現,這種體系一直延用到明代時期;而到了清朝時期,武術的概念初步出現,最后到新中國成立,武術一詞才最終確定。我國《武術》教材中所講的武術的概念是通過格斗、器械套路以及相關的鍛煉方式所組合而成的以民族形式所體現的體育。從我國傳統武術意義來講,武術在中國是通過技擊術來展現,以踢、摔、打、拿、刺等技擊的主要動作來組成,以徒手和借助武術器械的形式進行攻擊和防守的能力。而在現代武術體系中,武術則作為體育項目來出現,在各大賽事比賽中,武術已被列為一種競技項目,散打、摔跤都是它的表現形式,武術能夠使人們強筋壯骨,增強身體健康,同時磨煉人們的意志,是我國比較悠久的民族文化遺產。
2 傳統武術與現代武術體系的比較
2.1 傳統武術與現代武術在套路指導思想方面比較
傳統武術套路大多是人們在實戰中自己總結出來的,戰亂時期通過各種戰爭的磨煉而發明的,每個招式都是在不斷的失敗中摸索出來的,傳統武術的招式具有實用性,充分體現了技擊功能,這些招式沒有標準的動作要求,只要求招式具有爆發力,能夠一擊就中的狀態,在與敵人對峙過程中,要具有較強的自信心,抱著你死我活的決心應戰。隨著和平年代的到來,人們不再需要在弱肉強食中求生存,用武術保護自己的觀念也在不斷改變,而在戰場上對面殺敵的局面同時也被現代化武器所取代,導致武術的運用被人們所遺忘,而傳統的武術套路逐漸被一些江湖藝人以賣藝的形式進行表演和展示,將武術套路由實戰轉變為展示模式,武術動作隨之也被編排多樣化,將武術的傾向性轉向了表演,逐漸向難、美、高、新的方向所發展;現代武術套路側重于對美的展示,利用形體動作將武術套路展現出來,它注重的是表演的美,甚至一些武術動作中出現體操、舞蹈等動作。而傳統武術套路所追求的是一擊即中的力量,目的在于將對手打敗,所爆發出來的美則是驚人之美。
2.2 傳統武術與現代武術體系中訓練目標的比較
傳統武術訓練目標是為了保衛家園不受侵犯,保護自身及家人的安全,有的人習武的目的還為了懲惡揚善,傳統武術通常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訓練過程,先從基本功練起,在實戰中不斷改變與摸索,訓練者都是因為愛好武術,為了一個長期目標來參與訓練,對于訓練都是自覺的行為,練習武術能夠在強身健體的同時,提高自身的修養和氣質,武術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精神需要,而有些武術造詣深厚的人甚至將武術與天地萬物結合在一起,模仿動物的一些攻擊動作而自創出一系列武術動作,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現代武術與傳統武術的訓練目標明顯不同,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武術已逐漸成為一種比賽形式,人們通過比賽結果來評定武術水平的好壞,每個動作都有一套標準的規定,大多數人通過幾年的訓練,都能達到一定的水平,武術訓練的目標是為了取得比賽的勝利,大多是短期行為;而傳統武術是越訓練越精神,最終達到一定的武術造詣。
2.3 傳統武術與現代武術在肢體結構方面的比較
傳統武術在進行搏擊時,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定,對于攻擊對手哪個部位具有隨機性,也就是說傳統武術對于攻擊部位具有全方位的特征,對于防守同樣也是全方位的,所以在傳統武術中攻擊和防守是取勝的關鍵;而現代武術對于攻擊部位有具體的規定,尤其是對于要害部位,在現代武術體系中禁止攻擊的部位也恰恰是傳統武術中取勝率大的部位,現代武術中攻擊者對于要害部位的防守不用多加顧忌,完全把注意力放在攻擊方面,攻擊姿勢上大多是直身直腿方式,傳統武術中以下身穩健為主的方式改變成雙腿能夠隨意靈活,自由發揮,這種形式更有利于防守和進攻,對于自己的競技能力能夠更好地發揮出來。
2.4 傳統武術與現代武術對于實戰意識培養的比較
傳統武術起源于我國古代,古代時期大多戰亂,傳統武術對于實戰意識的培養是特別重要的,對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訓練時如衣、食、住、行都有著嚴格的標準,更重要的是習武者的態度,不能表現出散慢的狀態,還要在思想上時刻考慮在不同情況下受到的攻擊,以便應付,的確,傳統武術的練法是非常苦也非常累,受限于古代社會的氛圍,古人不得已而為之。相比現代武術而言有很大差距,愛好者可以很輕松的學習,不受限于時間、地點等方面的問題,怎么喜歡怎么練,專業的習武之人,如UFC運動員、拳王爭霸賽(拳手)等最終的目的就是怎樣能夠得到冠軍,怎么能賺錢,因此現代武術比傳統武術要隨意些、輕松些、自如些。在現代武術與傳統武術中會不會將傳統真諦丟掉,是否會不忘初心,取其精華,將傳統武術發揚光大呢,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2.5 傳統武術與現代武術在功法和技法方面的比較
傳統武術與現代武術的目的都是以克敵而制勝,但是在攻擊手段方面與平時練習的功法有著明顯的不同。傳統武術在制服方法上是以氣勢壓人,根據地理優勢隨機應變,以技巧取勝,傳統武術講究萬物相克的理論,如以柔克剛、以不變應萬變的手段,傳統武術在功法和技法上采用天地萬物的規律,如根據飛禽走獸的搏擊方法研究出武術的各種步法,根據自己的身形創造不同的步伐等等;而現代武術在采用傳統武術一些技法的同時,在功法方面進行了改進,更科學、市場化,由于比賽時間和場地的原因,對于參賽者存在一定的限制,就更要求比賽者搏擊的效率,要求參與者應該具有健康的體魄及持久的耐力,因為諸多限制條件,阻礙了比賽者對于武術精髓的理解,使現代武術在一定程度上演變成為速度、力量和耐力的較量。
3 結語
傳統武術與現代武術存在著各種差異,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五大方面,第一,在武術套路指導思想方面;第二,訓練目標方面;第三,肢體結構方面;第四,實戰意識的培養方面;第五,功法和技法方面。傳統武術是中國古代留傳至今的文化瑰寶,作為中華民族的傳承人應該將其繼承和發揚,傳承中國武術文化已成為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面對傳統武術和現代武術中的不同,要在繼承傳統武術優點的同時,結合現代武術的創新力量,取長補短,將中華武術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李傳國,王成.關于武術套路技術內容單調、雷同傾向之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6):85-88.
[2] 蔡寶忠.對現代武術發展的思考[J].體育文史,2001(2):19-20.
[3] 楊亮斌. 建構主義視閾下中小學校武術課程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