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摘 要:在社會轉型期的整體大環境下,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我國體育管理部門的管理機制也應當進行相應的革新。本文通過文獻綜述和文本解讀的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國體育行政管理體制的形成與發展,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和當前體育發展的現狀,對我國體育管理體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改革提供切實可行的思路。
關鍵詞:體育 管理體制 市場經濟 改革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b)-0180-02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小政府大社會”的經濟管理模式下,隨著經濟體制發展的不斷變化中進而逐漸完善。體育已經逐漸的由上層建筑領域向經濟基礎領域所過渡;由原先國家支持的公共事業轉向了市場中的一個產業,在市場提供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市場資源發展體育產業是當前的一條主要途徑。
在計劃經濟中,對體育的管理是由政府相關管理部門通過詳細規劃的形式以行政的手段直接參與和控制體育行業規劃與發展的。雖然政府作為一個管理機構層次多,功能齊全的大型組織,具有獨立的決策權和獨立的經濟市場,相關政府管理部門對于體育管理的行直接政手段就失去了約束力,只能通過相關政策、法規、教育等間接的手段來規范和調節體育經濟主體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相關政府體育管理部門的作用和職能就發生了變化,因此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也必須做出相應的整改。
在以市場機制發揮主要作用的新的體育行政管理體制中,我們還應該了解到市場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難以克服的缺陷問題,計劃機制的作用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雖然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體育大國,但是如果在缺少計劃機制的調節,只依靠市場經濟的作用,因此,中國的體育事業將會出現難以均衡發展的問題,甚至會出現落后的體育發展現象。所以,根據我國的實際國情,結合計劃機制與市場經濟對體育發展的共同訴求下,推動我國體育事業平穩較快發展的首要任務是改革現行體育管理體制。
1 我國體育行政管理體制的形成及其發展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在政治、教育、文化和經濟等領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此同時,我國的體育行政管理制度也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完善有了很大的進步,體育事業取得了矚目的成就。
1.1 體育行政管理體制的形成
我國人民第一個合法的體育組織是1949年10月在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上宣布成立的中華全國體育總會,這也是當時人民體育組織的唯一合法性。自1952年以來,中國體育管理體制的雛形已逐步開始形成。各地市的體育分會體育全國總會的這一自上而下的系統性的體育管理體系開始成型。
1952年11月,賀龍在我國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擔任主任一職,該體育運動委員會于1954年正式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自此,中央體委的雛形初成。1956年3月國家審批了“體育運動委員會組織簡則”及有關規定,隨著一系列的調整,我國自上而下的政府性管理體制的體育格局逐漸形成。
1.2 舉國體制的形成
中國奧委會、中國體育總會等體育的行政部門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開始重新的運作起來,全國各級體育委員會也開始建立、運作了起來。次年2月的全國體育工作會議也正是任務的重點放到了體育業務上,在普及和提高地條件下,側重提高運動員的成績,形成了初步的奧運戰略。1980年全國體育大會的內容更加確定了以競技體育為中心的原則,使這一戰略更加完善。結合我國當時的國情以及對前蘇聯等國家的學習,歷經三年的調整,我國為促進體育迅速發展的舉國體制逐漸形成。
在舉國體制的影響下,我國體育事業突飛猛進,在世界大賽中所取得成績也日漸優異,就此我國正式跨入世界強國行列。
1.3 我國體育行政管理體制的革新
我國體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熱潮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頒布的“關于體育行政體制改革的決定(草案)”,成功吹響了我國體育行政管理體制革新的號角。
國家體委“關于深化體育改革的意見”在1993年全國體委主任會議上的傳達,使得體育體制改革的路線由計劃經濟體制下逐漸向社會主義市場的經濟相結合的體育行政管理體制的轉變,使得我國運動項目管理的中心化逐步成為現實。
我國體育行政部門對體育行政管理的高度重視,更直接的體現在了20世紀末,我國體育運動委員會正式更名國家體育總局,隸屬于國務院直屬機構,這更加能夠有效的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促進體育管理部門對管理體制改革新思路的萌生。
2 我國體育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主要方向及思路
2.1 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我國社會各層次、各方面在體育領域內的各種資源也在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的進行重新分配,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總體社會結構也在不斷的調整過程中,直到在共同利益的前提上達到平衡狀態。到那時,我國社會與社會中的體育組織的管理權也會進行重新的分配,而我國的體育行政管理體制也將向著結合型方向轉變。
2.2 我國體育行政管理體制革新的新思路
(1)我國體育行政管理機構的革新不能停,應繼續跟進。明確管辦分離,使得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負責好相應的工作事項,明確政府部門的主要權利。
(2)我國的體育事業單位也應當進行改革。依據權利統一的原則,在中央的統一安排下,明確各事業單位的工作性質,做到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將工作人員的工資與相應的績效關聯,改革人事制度,讓每個員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3)深化運動項目管理體制改革。作為體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應繼續加快各協會制度的改革,增強各體育組織的聯系,完善聯賽體制等的配套改革。
(4)大力發展各體育項目俱樂部,鼓勵各項目體育俱樂部形成規模,在接受各級體育協會的的指導下,建立自身的優化的發展體系,促進自身業務水平的提升。
3 結語
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體育行政管理體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面前,稍顯“力不從心”,體育事業要在市場經濟中得到穩速發展,那么政府對于體育管理體制的的改革是重中之重。但是,制度的革新也并非有固定的公式來計算,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同時也需要實踐,需要我們邊干邊學,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不斷優化,從而正確應對革新道路上的種種困難和挫折,充分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借用國外的先進經驗,在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大環境下,為我國體育事業得到更好的發展提供嶄新地思路。
參考文獻
[1] 伍紹祖.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史仁[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2] 原國家體委.關于深化體育改革的念見[Z].原國家體委政策法規司體育改革文件匯編,1995.
[3] 李開輝.新中國體育行政管理體系的確立及其發展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1.
[4] 鄭漢山.中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研究綜述[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46(11):12-16.
[5] 張玉玲,常雪,徐東先.新時期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性[J].語文學刊,2015(7):91-92.
[6] 周風祥.我國體育產業管理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6):108,110.
[7] 劉彥,萬文原.中國體育體制改革二十年[J].人民論壇,2013(23):232-234.
[8] 朱江華,崔德霞.我國體育行政權力陽光運行機制研究[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3,28(2):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