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興
摘 要:體育舞蹈自20世紀30年代傳入我國之后廣受歡迎,發展勢態迅速,如今正在通過一步步的努力走向奧運會。但體育舞蹈競技規則所存在的問題對其自身的繼續發展壯大列為奧運會項目影響重大。探尋體育舞蹈競技規則的弊端并且尋找優化改進的思路成了當前體育舞蹈學科項目進步的重要研究課題。文章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錄像分析法對體育舞蹈現行競賽規則進行研究,試圖得出建議性結論,為體育舞蹈競賽規則的優化發展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體育舞蹈 競賽規則 競技體育
中圖分類號:J72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b)-0213-02
體育舞蹈近年來發展極為迅速,前后在25、27、29屆奧運會被列為表演項目,并且在2001年成功列入廣州亞運會比賽項目,快速發展的勢頭在不同方面顯示出體育舞蹈運動項目進入奧運會指日可待。然而在2011年7月4日,國際奧委會在執委會大會上宣布,體育舞蹈再次無緣2020年夏季奧運會。究其屢次落選的原因,不難發現體育舞蹈運動項目具備極高的藝術娛樂價值和體育競技價值,與同屬于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目擁有許多共性特征,但由于體育舞蹈自身競技規則不夠完善,成為其成功進入奧運會的重要限制因素。從競賽視角看待體育舞蹈競賽規則的進步與完善,對項目自身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推動項目競技水平的提高,促進項目的廣泛普及發展。
1 體育舞蹈競賽規則的起源和特征
1.1 體育舞蹈競賽規則的起源
體育舞蹈起源與歐、美國家,脫胎于原始的“交誼舞”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和改善進入宮廷,于19世紀成立了英國皇家舞蹈協會,并且該協會通過整合社交舞蹈的步伐、姿態、動作還有舞伴間的配合,最終將體育舞蹈規范為:拉丁舞、標準舞和團體舞,對體育舞蹈的發展起到重大作用。我國所一直沿用的體育舞蹈競賽規則就是由該協會于1991年制定的《體育舞蹈競賽規則(草案)》其評判內容主要是六條較為寬泛的外延:基本技術、音樂表現力、舞蹈風格、動作編排、臨場表演和賽場效果。評判方式一直沿用淘汰順位法,即在同組比賽中裁判員根據選手的表現進行排位,名次靠前的選手進入下一輪比賽,名次靠后的選手將被淘汰。
1.2 體育舞蹈競賽規則的特征
(1)體育舞蹈自身競賽規則特征。
體育舞蹈賽事所需要的場地要求不高,容易開展,便于推廣。場地長23m、寬15m,小于標準籃球場地,在籃球場地畫上界限能夠直接可以進行。比賽方式為同場競技,整體時長較長,單支舞蹈時間較短在1min30s~2min以內。比賽時,裁判員分列于賽場周邊,人數在7~12人之間,評判內容為PB(姿態和平衡)、QM(動作質量)、MM(動作與音樂)、PS(雙人配合技術)和CP(編舞與表現)。在預賽、復賽、半決賽輪次中裁判員采用“淘汰”和“順位法”共用的評判方式,決賽階段直接采用順位法得出最終名次。
(2)體育舞蹈與難美類項目競賽規則的比較。
體育舞蹈作為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目與同項群的藝術體操、花樣滑冰、健美操等其他競技項目相比,在競賽規則、比賽形式、評判辦法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首先就競賽規則上看,體育舞蹈沿用的六條外延規則,由于缺乏量化和具體的標準一直被稱為“模糊規則”這也是阻礙體育舞蹈進入奧運會的重要因素。其次在比賽形式方面,體育舞蹈采用的是同場競技,與其他項目所運用的單獨比賽相比較,對裁判的制裁要求更高,難度更大。每場比賽中,裁判員要在較為緊迫的時間內,完成對所有選手的打分。最后就評判方法而言,體育舞蹈一直使用的淘汰順位法,不能準確的讓選手明白自身所存在的問題,選手往往只知道自己的名次而不清楚究竟在什么方面需要針對性提高,對選手技術能力與競賽水平的提高不能給出直接的提示與引導。
2 體育舞蹈競賽規則存在的弊端
2.1 體育舞蹈競賽方法存在的問題
體育舞蹈競賽形式為同場競技,比賽中選手按照“組”的形式同時上場比賽。選手數量多,比賽情況激烈,能夠有效的激發每位選手的競賽水平,只有展現出優秀的應變能力和精彩的臨場發揮才能取得優異成績。但由于比賽場地能夠容納的人數有限,經常在預賽和復賽環節出現人數過多,空間擁擠的情況。比賽過程中,裁判員分列于賽場周圍,從不同角度觀察場上選手的表現,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于人數過多,每位裁判給每位(對)選手打分的時間只有短短十幾秒鐘,并且由于選手的站位較為密集,裁判員的視線經常會被阻擋,往往只能觀察到眼前有限的區域。簡而言之,體育舞蹈評判工作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人數多,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
2.2 體育舞蹈競賽評分內容存在的問題
體育舞蹈競賽規則中六條外延規則較為寬泛,雖然劃定了詳細的范圍:基本技術、音樂表現力、舞蹈風格、動作編排、臨場表演和賽場效果。卻缺乏具體和量化的標準。例如:手部動作怎樣才算標準?怎樣的力度和角度算是優秀,怎樣算是不佳?對體育舞蹈選手來說在個人的動作習慣和舞蹈風格不盡相同。面對這樣的情況裁判員的評判工作存在很大的自主權利,自由度較高,造成比賽結果出現偏差。裁判員在潛意識中很容易出現偏好心理,如對舞蹈技術風格接近自身的選手會在無意識情況下產生好感。
2.3 體育舞蹈競賽評分方式存在的問題
體育舞蹈競賽一直沿用的是“淘汰順位法”評判過程不透明、不公開,很容易滋生不公平因素。因為體育舞蹈的六條外延沒有詳細的量化和具體化,裁判員在制裁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出現潛意識和無意識狀態下的個人主觀偏好,所以很容易出現評判過程結果出現明顯偏差的情況。例如:對同一位選手的評判,一位裁判打出第一名,而另一位卻打出了最后一名,這樣的情況不是個案。這也是由于場上選手人數過多,評判標準不夠具體等主客觀因素共同造成的。另外,體育競賽規則對于運動項目起到了明確的導向作用,即為運動員技術能力與競技水平的提高指明一個確定的方向。然而在體育舞蹈競賽過程中,被淘汰的選手通常無法明確的了解到自身技術水平存在怎樣的不足,在賽后訓練中做出無法針對性的提高。
3 體育舞蹈競賽規則的優化思路
3.1 體育舞蹈競賽組織形式的改進思路
針對體育舞蹈競賽同場競技出現給裁判工作帶來的困難,可以嘗試引入單獨競賽的比賽形式。在預賽、復賽環節中,選手數量多,裁判工作難度大,任務重仍舊沿用同場競賽,能夠有效的節約比賽時間,對體育舞蹈項目的普及和推廣也能夠起到很大助力。而在半決賽、決賽輪次采用單獨比賽的形式。裁判員的制裁難度大大降低,在同樣的時間內裁判員能夠集中注意力進行精確的評判。有效的避免了由于人數多,時間緊,標準活所造成的評判失誤。同時,為選手提供較為自由舒適的比賽環境,杜絕舞蹈過程中互相碰撞,阻擋行經路線等影響選手正常發揮的不可控情況發生。
3.2 體育舞蹈競賽評分內容的改進思路
體育舞蹈競賽所采用的六條外延較為寬泛,相比于表現難美類其他項目而言,不夠具體,沒有形成量化的標準。裁判員在執裁過程中擁有很大的自主權,自由度高,容易出現誤差。這方面可以仿照健美操、藝術體操、花樣滑冰,將評分內容規定為“藝術分”、“動作分”和“完成分”三個方面。將裁判員分為三組,每組裁判只需要完成一個方面的評分工作,極大程度上縮減了裁判員工作的難度,也能夠相應的提高評判結果的精確性。
3.3 體育舞蹈競賽評分方式的改進思路
淘汰順違法有其明顯的優點,體育舞蹈比賽中人數多,組別多,舞種多,淘汰順違法快速、簡單的評判方式能夠有效的縮短比賽時間,推動比賽流暢進行。同時該規則也暴露出明顯的缺點,由于沒有量化的標準,裁判主觀意識強,自主權利大,評判過程中容易出現偏差。而藝術體操、健美操以及花樣滑冰等項目中采用的評分制,在評判結果上顯得更為客觀。競賽規則有明確的量化標準,每個打分點都有相對應的分值和標準,克服了淘汰順違法偶然性的缺陷。然而評分法的評判過程中需要較多時間,精力,在預賽和復賽輪次中選手人數多,裁判工作難度大,不利于比賽的流暢進行。綜合“淘汰順位法”與“評分法”各自的優缺點全面考慮,提出新的評分方式:在預賽、復賽輪次針對選手數量多,裁判工作中的情況采用“順位淘汰法”而在半決賽、決賽選手人數較少,技術水平較高的情況下才采用“評分法”,提高裁判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劉光紅.體育舞蹈讀本[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2] 翟林.體育舞蹈教程[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3] 焦喜便.芻議體育舞蹈競賽規則[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2(4):111-113.
[4] 陳利峰.從體育舞蹈進奧運失利看體育舞蹈競賽規則弊端[J].科技信息,2011(27):137,156.
[5] 呂園欣.對體育舞蹈競賽評分規則的思考[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6)::92,96.
[6] 徐芳.魏欣.論表現難美性項群競賽規則特征及其對體育舞蹈競賽規則的思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7(9)::48-49.
[7] 鄒鈞人,付蕾,柳毅.試探體育舞蹈競賽評分規則[J].體育文化導刊,2010(7)::52-54.
[8] 陳邦權.體育舞蹈賽事評判體系改革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3):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