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飛 李曉琳
摘 要:本文針對體育院校運動康復專業教學體系進行分析,探討了體育院校運動康復專業發展,同時還提出了體育院校運動康復專業教學體系存在問題。結合這些內容,探討了體育院校運動康復專業教學體系優化,主要方式為:制定培養目標,課程的設置和分配,以就業為導向。希望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分析,能夠使體育院校運動康復教學專業的教學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體育院校 運動康復專業 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a)-0109-02
近幾年,我國現代康復醫學和體育事業迅速發展,更多的人開始注重體育運動給身體帶來的影響。為了滿足當代社會需求,有部分體育院校中開設了運動康復專業,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部分學校在課程的設置上,教學目標的制定上以及教學方法上均存在一定問題,為了提升體育院校運動康復專業教學水平,對體育院校運動康復專業教學體系優化進行分析意義深遠。
1 體育院校運動康復專業發展
早在1989年,教育部就在“增補高等學校專業目錄”當中增設了“體育健康康復專業”。在2004年,教育部對這一內容進行審批后統一該專業的增設。促使這一專業成為少數高校的試點目錄外專業,該專業的代碼為040206s[1]。該專業就讀學生的修業年限是4年,屬于理學門類。教育部對該專業進行審批,主要遵循以人為本和終身體育的理念,這一專業基本上在體育院校中開設,主要是因為體育院校中對體育運動理論和訓練教學方面的科研存在一定優勢[2]。
2 體育院校運動康復專業教學體系存在問題
各個體育院校當中,康復專業教師隊伍大多是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主要是將人體科學以及康復治療相結合。在課程的設置上、人才的培養上還是在目標的設定上,就難以突出運動康復的特色。此外,對于運動康復來說,主要是將實踐操作為主,對于學生的就業去向、不同醫院康復機構、殘聯、康復亞歐所等研究不是十分充分,對這些機構對人才的需求不是十分了解。運動康復專業家教學中,過分注重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課程設置的較少。
當前在體育云霄的康復專業當中,實踐課程設置僅占據總課程的1/3,加上學生實踐操作見習、實習等在課時設置上不是十分充分,這一問題的存在,導致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之間相互脫節。同時,因為這一專業屬于一種新型專業,在實踐課程的設置,體系設置不是十分完善,同時也缺少可以借鑒的經驗。大部分教材的出處是康復治療學專業,其中存在的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材料不是十分充足,這就導致課程定位不是十分明確,教學資源不是十分完善[3]。對于學生進一步拓寬知識的寬度和廣度帶來一定限制。對此,學校需要對這一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做出科學的研究,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3 體育院校運動康復專業教學體系優化
3.1 制定培養目標
以運動康復和健康專業為基礎,注重運動損傷的康復治療和訓練,促進運動員健康發展。因此,對培養目標進行制定,要差別于醫學院校。在體育院校當中,運動康復和健康專業,要讓學生初步掌握醫學和臨床醫學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為準,要求學生能夠充分掌握運動康復和相應健康專業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等,從而促使其能夠在各級康復醫療部門和運動訓練基地、療養院、健身會所等結構,從事物理治療、運動康復醫療服務等。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教學以及科研能力等。
3.2 課程的設置和分配
對柜內醫學院康復專業和體育院校的康復專業教學計劃濟進行對比,逼著認為可以在本院校培養定制小組,擬定相應的運動康復和健康展業課程設置,對學時進行有效分配。結合培養目標,進一步加強對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限制性選修課的教學,其中專業基礎課占據總學時的50%,而限制性選修課則占據15%。學校可以適當的增加基礎課學時和臨床醫學專業課程學時,通過這種方式來縮小體育學院學生在這一方面和專業醫學院學生之間的差距。與從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專業課程以及限制新選修課的實踐教學更加突出,從而讓課程中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學時比例達到1∶1,其中實習總學時應當達到1120h,一共為28周。和相應的企業和單位之間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習場地,如教學醫院、運動康復中心和體育訓練基地、健身中心等。為學生設定相對完整的實習計劃以及考核,通過這種方式來確保學生可以基本掌握臨床康復治療以及健康指導方面的技能[4]。
在學校的專業基礎課程中,為學生設置《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學》等,課程的設置,要以體育運動基本理論作為重點內容,因為《人體發育學》對于蛇精肌肉損傷康復具有極大的重要性,因此在《康復醫學基礎》這一課程中,教師應當對神經生理發育和人體功能障礙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進行重點講解。將體育院校的康復專業和醫學院校的康復治療專業進行對比,要在體育院校增設《運動處方原理》《運動創傷學》《貼扎術等專業課程》。學校設置的選修課中,還做出了進一步劃分,分成運動康復和健康管理兩方面內容,其中運動康復的重點內容是針對主要康復課程等進行學習,而健康管理方面的內容,主要是對健康評價和指導方面的知識進行學習。
3.3 以就業為導向
體育學院對課程體系進行設置過程中,需將學生就業為導向,注重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要讓實踐教學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始終。同時還需充分發揮體育院校的優勢,將部分傳統術科課程加入到實踐環節中去,如康復操、瑜伽、太極拳等體能康復課程等。對于這些課程對于亞健康人群和患者們,均有一定康復作用。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運動的優勢得到進一步突出,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充分掌握有關術科的課程,從而促使運動在康復治療中的優勢地位得到有效突出。針對運動損傷和運動康復的部分動作來說,可以將其融入到實踐教學當中。
教書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康復專業中實踐教學占據重要地位。要想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就需將就業作為教學的導向,同時將運動康復實踐教學課程中的試驗、實訓、見習以及實習等環節,在課程教學中貫穿始終。此外,教師還需結合就業崗位對人才需求的特點,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外,還需對試驗教材、實訓指導書等進行進一步完善[5]。通過這種方式,形成一種能夠將理論 應用到實踐中去的教學體系,最終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建立理論—實踐—理論,相互交替和循環的機制,結合相關規定,對課程進行合理設置,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對課程進行適當調整和更新。
4 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院校開展運動康復專業教學過程中,在目標設定和課程設置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該專業教學難以到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學校需對該專業教學體系進行進一步完善,對課程進行科學設置,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適當調整,教學要以就業為導向,最終實現本專業教學的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瑛.民辦體育院校運動康復專業運動療法技術學課程體系的研究——以南京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9):127,146.
[2] 黃漢升,陳作松,王家宏,等.我國體育學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研究——《高等學校體育學類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研制與解讀[J].體育科學,2016,36(8):3-33.
[3] 朱文翀.我國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現狀分析及其發展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152-153.
[4] 柳華,王梅,楊翼.體育院校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和康復治療專業發展問題及對策[J].中國康復,2015,30(4):317-319.
[5] 胡精超,趙斌.我國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9):85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