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壯
摘 要:通過對廣東高職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現狀和心理健康進行調查,了解目前廣東高職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和心理健康現狀,探討高職學生體育鍛煉與其心理健康的內在關系。結果表明,喜歡體育鍛煉對廣東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影響。廣東高職學生缺乏體育鍛煉,提高學校體育人口對學生心理健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廣東高職學生 體育鍛煉行為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 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b)-0210-02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不再只是滿足于物質上的需求,在重視生理健康的同時,也慢慢重視心理健康。廣東是發達省份,龐大的市場需要的高級技術專業人才越來越多,要求也是越來高。作為高職學生,面臨學習和即將進入社會工作的雙重壓力,如果調整不好,極易出現心理問題;其次,脫離家庭父母的保護和疏導,在校過起了集體生活,在自我管理、人際關系等多種問題需要大學生去面對與處理。如處理不當,在生活與學習中心理矛盾也會更加復雜,自我反思的程度更大。
研究分析了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現狀和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希望該研究能讓人們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讓大學生們懂得用合理的體育鍛煉行為來調整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學生,其中男生有96名,女生134名;發放時間:上課;問卷數量:250份,回收:235份;有效問卷:23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2%。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查閱了體育鍛煉行為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文獻,了解了目前國內對于該問題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1.2.2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參考上海體育學院李安民博士編撰的《高校大學生心理狀況測量問卷》,設計了50道題,組成了一份心理健康調查量表,包括負向情感、情感平衡、戀愛與婚姻等9個因子[2]。
1.2.3 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數據分析并使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體育鍛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通過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喜歡體育鍛煉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少進行身體鍛煉的學生要好,在表1的9個因子上都有差異,喜歡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比不喜歡體育鍛煉的學生在負向情感和抑郁的得分低,而在婚姻分明顯高于戀愛與健康生活方式。通過隨機采訪發現喜歡體育鍛煉的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鍛煉,把學習的壓力,生活的煩惱通過身體的激烈運動溶解掉。在運動的過程中、同伴之間建立起信任,并要有犧牲自己表現的機會為同伙創造機會,在同伙需要自己站出來的時候要勇于挺身而出。正是因為在體育鍛煉中的這些體驗讓人能克服社交的膽怯勇于交流,并且建立一定的責任感和培養利他精神。
2.2 廣東高職體育人口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評定學生鍛煉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每周體育鍛煉的頻度。表2反映了廣東高職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頻度。從接受調查并有效提交問卷的230名學生的問卷反饋中可以看出每周體育鍛煉1~2次的學生占大多數;男生每周體育鍛煉三次以上占5成;女生選擇三次以上的占女生總數的1/3。究其原因,沒有養成運動習慣、沒有指導老師、學習壓力,三大原因促使高職學生走向操場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中,學生達標的體育人口在社會適應和經濟生活狀況這兩個因子的水平略低于未達到標準的學生。其中負向情感、情感平衡等這9個因子上達到標準的和未達到標準的有差異(見表3)。
經濟狀況因子,每周頻數和每次持續時間達到體育人口標準的人群要比未達到標準的人群差,并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是因為要有規律地從事體育鍛煉必須在體育用品上要所消費,這個消費上達到標準的人群的開銷會明顯高于未達到標準的,因此兩者在經濟狀況因子上存在差異。但是這個結論和前面的結論有點沖突,在前面的結論中有喜歡體育鍛煉的學生的經濟生活狀況這個因子要好于沒有喜歡體育鍛煉的。這可能是因為學生中的每周鍛煉頻數和每次持續時間達到體育人口標準的是固定的體育鍛煉人群,他們的體育用品消費是長期的,而喜歡體育鍛煉的學生中可能存在喜歡一些低消費的鍛煉項目,如步行、跑步等,同時也可能存在那些未達到標準的學生,因此兩個結論有所差異。
本研究中,每周鍛煉頻數和每次持續時間長度達到體育人口標準的學生負向情感好于未達到標準的,并有非常顯著性差異,這說明體育鍛煉對學生情感有明顯的積極作用。每周鍛煉頻數和每次持續時間未達到體育人口標準的學生的社會障礙因子所處在的水平都差于達到標準的,這是因為在體育鍛煉的同時,鍛煉者的信心會慢慢地被培養起來,自我概念也會逐漸地增強,在自信心越來越強的情況下,社交過程中的障礙就會慢慢地被克服。
3 結論及建議
(1)喜歡體育鍛煉對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影響,建議學生應都盡可能地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鍛煉項目來進行體育鍛煉,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2)學生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達到體育人口標準中的鍛煉持續時間和鍛煉頻數的要求的,僅有32.3%。要達到對學生心理健康有促進作用的效果的話,需堅持每周鍛煉3次,每次持續時間30min以上。筆者建議佛職院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時,應努力達到體育人口的標準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安民,章建成.上海市民心理健康問卷的編制及檢驗[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30(4):40-44.
[2] 楊叢.淺談青年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J].中國傷殘醫學, 2013(11):422-423.
[3] 吳耿安.體育鍛煉喜好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教師教育學報,2012,10(1):197-198.
[4] 朱淦芳.運動干預對大學生UPI的效果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12,31(6):47-49.
[5] 王建洲,張新民.體育鍛煉對運城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運城學院學報,2009,27(5):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