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艷 趙婷婷 韓飛 鐘彩虹

摘要?[目的]研究西峽縣域內“金桃”獼猴桃果實品質表現情況。[方法]以西峽縣5~6年生金桃獼猴桃植株為供試材料,在同一采收期內采集縣域內37家果園獼猴桃果實測定干物質、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色度角等指標并進行分析。[結果]同一采收期內,西峽縣域內果實品質相差較大,而且存在相對硬度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且不集中的情況。[結論]該研究可為金桃獼猴桃合理種植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金桃”獼猴桃;果實品質;西峽縣域
中圖分類號?S66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8)35-0180-03
河南省西峽縣是全國范圍內“金桃”種植面積最大的產區,由2010年的幾公頃發展到現在已有近1 000 hm2的面積,產量由2013年初掛果的50 t迅速增長至2017年的3 000 t。2017年出園價在8元/kg左右,盛產園收入可達18萬~24萬元/hm2,給當地果農帶來很大的經濟收益。但效益的驅使帶來了早采、超負載等現象,出現了不同園區果實品質參差不齊、耐貯性差異大等問題,給商家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長此以往必會影響果農的利益及整個產業的發展。
果實品質是獼猴桃產業發展的重要經濟指標,近些年有關研究學者利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對相關品種獼猴桃的果實品質進行了統計分析和評價對比,確立了相關研究方法[1-3]。隨著研究的不斷進步及商業生產的需求,對于單個獼猴桃品種品質研究上,干物質的重要性慢慢被重視[4-5],但國內的相關研究其主要方向集中在采收期上[6-7],而且多數是在同一果園或同一地塊中進行采樣檢測分析,雖然最終以干物質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為評判指標,但不能了解所研究品種在當地產業中的總體狀況或存在的問題。為統計分析西峽縣域內金桃獼猴桃的果實品質及更合理的采收指標,筆者在Huang等[8]對金桃品種研究的基礎上,于2015年當地采收季節10月上旬,在西峽縣域37家果園采集大量果實進行檢測和分析,全面分析了西峽縣域內金桃獼猴桃的品質表現情況;參考國內外研究、商業運作要求,提出了西峽縣域內金桃獼猴桃的參考采收指標,以指導生產及后續貯運工作;同時,針對研究中發現的產業相關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希望能在產業的發展中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植株?2012年早春嫁接的金桃獼猴桃植株。
1.2?試驗設計?西峽縣范圍內從東到西設置37個采樣點(果園),涉及7個鄉鎮11個村,每個點隨機選擇15株,設置3個重復,每株隨機采摘16個獼猴桃,即每個點采摘240個獼猴桃鮮果。
1.3?測定指標及方法
1.3.1?測定指標。每個果園每個重復隨機選擇20個果實,即每個果園隨機選60個果實,在采后24 h以內測定可溶性固形物、硬度、果肉顏色、干物質等。
1.3.2?測定方法。
1.3.2.1?可溶性固形物。用PR-32α折光儀測定,于果實中部位置橫切,用花柱端一半果實,擠橫切面果肉果汁2~3滴于折光儀凹槽內進行測定,直接讀數記錄數據。
1.3.2.2?色度角。用CR-400色差儀D65光源測定,用刮皮刀去掉果實中部位置2~3 mm厚果皮,探孔對準新鮮果肉進行果肉顏色測定,直接讀取記錄色度角值。
1.3.2.3?硬度。用GY-4硬度計測定,用刮皮刀去掉果實中部兩側相對位置果皮約1 mm厚,將果實放置在堅硬的平面上,用直徑7.9 mm的探頭壓入果肉至探頭環圈處,讀取記錄數據,兩數據平均數為一個果實的硬度值。
1.3.2.4?干物質。取果實中部位置帶皮橫切片約3 mm厚,放置在60 ℃恒溫干燥箱中烘干約24 h至恒重,干重與鮮重的比值即為果實干物質含量。
1.4?數據分析?數據分析利用SPSS 19.0統計各項測量數據的平均值、標準偏差、最大值和最小值等,并做了各研究項目的相關性分析;使用K-S(kolmogorov-smirnov)檢驗法檢驗各項測量數據是否符合正態分布。
2?結果與分析
2.1?干物質含量?干物質是現今世界各大獼猴桃運營公司和科研單位評價獼猴桃品質的首要指標,而作為全球最大的‘金桃獼猴桃運營公司——意大利金桃公司為滿足消費者需求,將金桃果實采收時最低干物質含量規定在16.0%,作為二級果,而一級果的最低標準是17.5%。干物質含量在16.0%以上的果實比重約占80%,17.5%以上的果實比重約占50%,16.0%以下的果實比重達20%。
2.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供試樣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為8.8%,最低4.0%左右,最高達到17.0%左右,一致性較差。根據張忠慧等[9]的研究結果,建議在武漢地區于9月底進行采收,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在6.5%左右,供試樣品可溶性固形物達到此要求的比例約占85%;而近些年意大利金桃公司對可溶性固形物的最低要求是9.0%,達到此要求的供試樣品比例不足50%。
2.3?色度角
隨著世界獼猴桃產業格局的變化,黃肉獼猴桃無論在產量、產值上都有較快提升,而色度角即是針對黃肉獼猴桃而設置的指標,其與果實成熟度及后期貯藏性能都有關聯,所以也被作為采收指標之一[10]。意大利金桃公司要求大規模商業采收、長期貯藏的色度角在104°以下。供試樣品中色度角在104°以下的約占60%。
2.4?硬度
隨著成熟度的提高,果實硬度則會相應降低,硬度過小又會對貯藏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大大縮短貯藏期限[11-12],所以,采收期的硬度是必須明確限定的一個指標,尤其是對長期貯藏的果實更為重要。綜合考慮各因素后,錢政江等[12]認為黃肉獼猴桃“金艷”的采收硬度在5.00 kg/cm2左右較利于長期貯藏;意大利金桃公司對金桃的硬度要求在4.00 kg/cm2以上,此時在正常的貯藏條件下果實可貯存5~6個月。硬度在4.00 kg/cm2以上的果實比例約占80%。
2.5?干物質含量與可溶性固形物、硬度、色度角的相關性
從表1可以看出,干物質含量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與硬度和色度角均呈極顯著負相關性。隨著干物質含量的升高,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隨之升高,而色度角和硬度則會隨之下降。所以,考慮到商業運作、后期貯藏等綜合因素,在確保干物質含量即后熟品質的同時,必須控制好硬度指標,才能發揮果實應有品質,并利于后期的貯運、銷售,以產生更大的商業價值。
根據縣域內金桃獼猴桃的表現,同時借鑒意大利金桃公司的規定,將干物質含量16%作為最低可采標準。根據相關性分析,此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約為7%,色度角約為106°,硬度約為5.33 kg/cm2。然而,隨著干物質含量的提高,硬度隨之下降,在硬度下降至4.00 kg/cm2時,干物質約1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約11%。硬度在4.00~5.33 kg/cm2的果實僅占供試樣品的70%;剩余30%的樣品不是硬度高而干物質低,就是干物質高而硬度低,這2種果實均不利于商業運作。
3?結論與建議
在同一采收期內,西峽縣域內金桃獼猴桃果實品質相差較大,主要表現在以硬度為限制條件下的干物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色度角度數。這種情況不利于商品的后期運輸、銷售與貯藏,對于干物質過低的果實后熟后口感差;而對于干物質較高的果實,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高,后熟程度高,硬度小,極不利于后期的貯藏、運輸及銷售。
針對以上研究結果與商業需求,建議金桃在西峽產區采收以干物質為主要指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度角為輔,硬度為限制條件,各項采收指標分別為干物質在16%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7%以上,色度角106°以下,硬度在4.00 kg/cm2以上。??對于短期貯藏或直接銷售的果實,可以在硬度上進行適當下調,但調整幅度一定要與銷售計劃等實際情況相結合,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通過以上結果與意大利金桃公司采收指標(硬度在4.00 kg/cm2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在9%以上,色度角104°以下,干物質在16%以上)相比較得出,西峽產區的金桃果實采收時存在相對硬度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且不集中的情況。為縮小這方面的差距,盡量做到在果實硬度較高時,其干物質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對也達到較高的狀態,為后期的貯藏、運輸及銷售改善條件,以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所以建議果園的管理措施:注重有機肥和有機料的投入,提高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水平,減少、控制化學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改善果實品質,提高樹體與果實抗性;金桃屬大果型品種,果形端正,平均果重在85~110 g,足以滿足市場需求,所以建議地方禁止施用膨大劑,加大肥水管理,特別是土壤水分的管理,不要出現忽干或忽濕狀況,而應常年保持果園土壤濕潤狀態,有利于根系對養分的吸收,以此提高果實的品質、耐貯性和抗性,確保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許牡丹,黃萌,馬可純,等.基于數學統計分析的獼猴桃品質評價指標篩選[J].食品科技,2016,41(6):310-314.
[2] 傅隆生,宋思哲,邵玉玲,等.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的海沃德獼猴桃品質指標綜合評價[J].食品科學,2014,35(19):6-10.
[3] 王依,雷靖,陳成,等.美味獼猴桃新品種‘瑞玉果實品質綜合評價[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6(10):101-107,125.
[4] BURDON J,MCLEOD D,LALLU N,et al.Consumer evaluation of “Hayward” kiwifruit of different at-harvest dry matter contents[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4,34:245-255.
[5] FAMIANI F,BALDICCHI A,FARINELLI D,et al.Yield affects qualitative kiwifruit characteristics and dry matter content may be an indicator of both quality and storability [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2,146:124-130.
[6] 湯佳樂,黃春輝,冷建華,等.不同采收期對金魁獼猴桃果實品質的影響[J].中國南方果樹,2012,41(3):110-113.
[7] 姚春潮,劉占德,龍周俠.采收期對“徐香”獼猴桃果實品質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3(8):36-38.
[8] HUANG H W,WANG S M,HUANG R H,et al.‘Jintao, a novel, hairless, yellow-fleshed kiwifruit[J].HortScience,2002,37(7):1135-1136.
[9] 張忠慧,黃宏文,王圣梅,等.獼猴桃黃肉新品種金桃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中國果樹,2006(6):5-8.
[10]?BURDON J,PIDAKALA P,MARTIN P,et al.Postharvest performance of the yellow-fleshed ‘Hort 16A kiwifruit in relation to fruit maturation[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14,92:98-106.
[11] 吳彬彬,饒景萍,李百云,等.采收期對獼猴桃果實品質及其耐貯性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2008,28(4):788-792.
[12] 錢政江,劉亭,王慧,等.采收期和貯藏溫度對金艷獼猴桃品質的影響[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11,19(2):12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