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晶波
[摘? ? ? ?要]滿族神話中蘊含著大量的女神神話,研究其中的女神形象對認識滿族的經濟、文化、宗教、習俗等有重要的價值。從本質上講,滿族女神神話形象大量脫胎于母權社會時期,又起著對母權社會的維系和支撐作用。因此,從滿族女神神話出發,結合滿族的社會歷史現實,對滿族女神神話視角下的女性中心地位體現做出研究。
[關? 鍵? 詞]滿族女神神話;神話視角;母權社會;女性中心;體現
人類文明歷史是從女性時代開始的,由于女性在勞動中占有主導地位(相比于男性的狩獵,女性采集有穩定的食物來源),是社會的主宰者,這一社會時期的婚姻制度施行族外群婚制度,氏族世系以母系計算,這就是母系氏族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女性是整個人類崇拜的偶像”。[1]在世界范圍內有大量女神形象,比如古希臘的著名女神雅典娜和繆斯;北歐神話中的女神芙麗嘉和伊童;古埃及的神話伊西斯女神和賽克麥特女神。中國也產生了大量的女神形象,包括女媧、洛神、西王母等。而滿族對女神的崇拜尤為突出,這些女神形象不僅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和寫照,也體現了滿族人民的超高藝術造詣。
一、滿族女神神話中的典型形象分析
滿族女神神話包括創世神話、英雄神話、圖騰神話等,體系十分完整。根據滿族女神發展變化特點,可以將滿族女神分為天界女神和人間女神兩大系統。
天界女神包括創世女神、日月星辰山川海洋等自然女神,以及原始圖騰女神和一些動植物女神等。這些天界女神有著超自然的特征,她們有凡人不可能有的能力。滿族《天宮大戰》描繪了完整的天界女神系統,共包括300多位,這些女神是天地間最有力的主宰,反映了原始性特征。
《天宮大戰》中有關女神創世的記載:“最早以前,世界上不見冰雪,不見江河,不見草莽,到處都是白霧迷茫,不知過了多久的時光,不知是何年何月,耀如白晝的葛魯頓媽媽降生了,她吹散白霧,吹出了土地和林草。”在滿族各部,都將葛魯頓媽媽奉為創立天地的女神。
天界女神很多,形態各異,各司其職。比如,火神是滿族薩滿教崇拜的重要神祗,火神被稱為火母神、火神奶奶等,是自然神之首。此外,還包括山神、土地神、生育神等。《天宮大戰》中的天神主神阿布卡赫赫帶有太陽神的特征,是光明和熱的化身。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話形象中,太陽神大都是男性,而在滿族信仰中將女性當作太陽神,反映了女性至高無上的地位。
人間女神與天界女神相比,社會屬性大大增強,她們掌管著人間的具體事務,包括生育、死亡、戰爭等,對人間社會生活更加關注。人間女神的出身一般都很卑微,經歷了艱苦考驗后,她們成為有神力的薩滿,并為本部落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在她們死后,氏族和部落將她們奉為神靈祭拜,并成為滿族精神圖騰。
“滿族女神神話,其意義不但是一個民族的文明傳承,而且向現代人展示了原始人類對環境的真實體驗”[2]。比如,東海女真人英雄史詩《烏布西奔媽媽》中的烏布西奔就是典型的人間女神代表。烏布西奔童年悲慘,飽受苦難,她降生在烏布遜部落的豹群中,小時身體也是殘疾的,遭到族人的遺棄,后被其他部落人救走,成為燉魚皮的啞女。在烏布遜部落受到戰爭和瘟疫的侵襲時,她乘神鼓回到自己的部落,并帶領部族人民進行東征,平定了各部落。烏布西奔病逝于東征的途中,被葬在錫霍特山。
另外,除了女戰神之外,滿族口傳文學中還有一些具有非凡神力的女薩滿的故事,在《尼山薩滿》中講述了明朝時候尼希海海畔的女薩滿尼山到陰間為巴勒杜彥追回兒子鬼魂的故事。與天界女神相比,人間女神的神圣性已經大減,她們的活動區域主要集中在人間。
二、滿族女神神話與母系氏族社會的關系
(一)滿族女神神話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產物
馬克思說:“過去的現實又反映在荒誕的神話形式當中。”滿族女神神話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產物,現代人難以理解的內容,卻是那個時代真實的反映和寫照。
滿族女神神話諸神各司其職,有明確的分工,掌管著人類社會生活的重大事務,比如,有為了尋找水源而被燒死的溫泉女神,有教人類采蘑菇的代敏媽媽,此外還有洗菜女神、縫織女神等,幾乎遍布各個方面,展現了滿族社會生活圖景。
滿族薩滿教的祭祀活動都是由女性來主持的,而這是人與神進行溝通的過程,是為驅散病魔、求子祈福等,宗教祭祀在滿族社會生活中是一種神圣的禮儀活動。滿族女神神話中無論是宇宙的生成、日月的運行還是沖鋒陷陣和奔忙勞作都是女性起主導,這是母系氏族社會女性中心地位在神話中的反映。
(二)滿族女神神話對女性中心地位的維系作用
滿族女神神話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產物,又對滿族母權制社會起到維系作用。神話形象激活了人們心底的原始意象,反映了人的天性和人類共有的心理特征。神話會對人們的潛意識形成一種震懾和規范作用,具體來講,滿族女神神話為滿族社會生活提供了一種道德規范,比如滿族神話《天宮大戰》中講述了女神創世的偉大歷程,阿布卡赫赫代表的女神團體是光明和善良的象征,而魔鬼耶魯里則象征著黑暗與邪惡。神話的講述者和聆聽者,都充滿了對正義女神的崇敬和渴望,而對黑暗一面則表現出斥責和厭惡……這些為滿族氏族生活提供了一個穩定的道德行為模式。
滿族女神神話敘述的事件都以女性為主導,歌頌了女性的偉大。我們知道,神話會讓人們產生一種潛意識的心理認同機制。滿族女神神話敘述了女神們開天辟地和造物造人的過程,創造了人類所生活的一切內容,比如神話中描述女神用自己骨肉造人的過程,就是對女性生殖崇拜的表征。在以血緣為紐帶的母系氏族社會,產生了最初的社會形式和社會組織。女神不僅創造了人類,還維系著社會的穩定和運行,是人類生活的指引者,使人們能夠廣泛認同女性的權威和地位。這些神話的敘述,使得母權主義社會更加穩定,女性在滿族氏族社會中地位能夠得到延續和發展。
(三)滿族女神神話與滿族女性中心地位的沒落
隨著母系社會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男性在體力方面的優勢開始展現,逐漸取代了女性。另外,隨著人類認識的提高,過去原始的生殖觀念也得到了改變,使得男性確立了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從此,母系氏族社會開始向父權制社會過渡。滿族地區由于生產力落后及生產不均衡,導致滿族各個部落進入父系氏族社會的時間也不一樣。滿族女神神話還在以其厚重的內容繼續影響和感召著即將沒落的母權制,甚至一直延續著母權制發展。
滿族在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時期,仍存在著大量的女神神話,并表現了這一歷史過程。如曾經的天母尊阿布卡赫赫變成了代表父權的男神阿布卡恩那里。雖然母權制淹沒于父權社會,但女神神話的存在仍然勾起人們對母權社會的無限向往和依戀。
總之,“滿族女神神話的傳承不單單是敘述了故事,也傳遞了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尤其是對傳統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弘揚具有劃時代的特殊意義”[3]。滿族女神神話已成為世界神話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有深刻的美學價值和文學價值,其中突顯的女性中心地位,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久遠時代滿族社會及人們的生存狀況,是研究滿族神話及當時時代風貌的重要參考。
參考文獻:
[1] 禹燕.女性人類學[M].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
[2] 孫博,李吉光.滿族女神神話精神內核探析[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18.
[3] 汪立珍. 滿族神話中女神形象所呈現的美學價值[J] .滿族研究,2005(3):98.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