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莉
[摘 要] 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失敗,經歷挫折,但是不同的心理素質導致了人們在面對挫折時會有不同的表現。心理素質強的人在遭遇挫折時能夠及時進行反思,從挫折中汲取養分,讓自己變得更強。而心理素質較差的人在遭遇挫折時很容易一蹶不振,進而陷入消沉。由此可見,在現代教育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對挫折的抵抗能力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教育內容。詳細探討了中職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受挫現狀以及相應的挫折教育方法,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我國中職院校挫折教育的質量。
[關 鍵 詞] 中職學生;受挫現狀;挫折教育
[中圖分類號] G44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028-01
一、中職學生受挫現狀
中職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理十分敏感的青春期,這一階段學生無論心理還是生理上都處于發育階段,在遇到挫折時很容易陷入思維的僵局,導致自己情緒的長期低落。通常情況下,中職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經歷的挫折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學習挫折
大多數的中職學生之所以會選擇中職院校都是因為自己中考成績不佳,盡管已經進入中職院校了,但是依然有很多學生在心里對高中充滿了渴望,在看到以往的同學紛紛進入高中就讀以后,其產生了極度的自卑情緒,認為自己在學習上沒有天分,根本不是學習的料,因此失去了學習興趣。這些學生原來在初中時的基礎打得就不是很好,進入中職院校后自卑心理導致其未能夠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導致其在學習生活中長期處于低迷狀態,與其他學生之間學習差距越拉越大,進而陷入了惡性循環:越是成績差越是自卑,而越是自卑越不愿意去學習。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產生極度的厭學情緒。
(二)生活挫折
中職院校大都要求學生在學校寄宿,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但是很多的學生原來并沒有獨立生活的經歷,其習慣了父母家人的日常照料,在突然離家后一下子陷入了茫然狀態,不知道怎么疊被子、不知道怎么洗衣服、不知道怎么收拾床鋪,在這種狀態下讓其產生了較強的不適應感,覺得自己與身邊的環境格格不入,總覺得其他人對自己指指點點有其他的看法。長期處于這種心理狀態下,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即便是在課堂上也無法集中注意力,并且會產生強烈的“念家”情緒,渴望回家恐懼歸校,嚴重的甚至會因為這些心理問題而退學。
(三)人際挫折
中職院校的學生隨著自己生活環境的變化,人際關系也會變得越來越復雜,其需要同時處理同學、室友、朋友等多種不同的人際關系,一些學生因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于與人交際,長期處于這種環境下會加重自閉心理。例如,一個學生在一次班級活動中發言時,因為講錯了話,同學們就善意地笑了。但是因為其內心比較敏感,頓時覺得自己被取笑侮辱了,感到十分生氣以及羞愧,于是決定不再在公共場合講話,也不愿意與他人交流,長此以往導致其變得越來越孤僻,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
二、中職院校進行挫折教育的方法
(一)加強對學生心理的疏導
在中職院校日常教育中,可以邀請一些心理專家來校開展講座,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進而讓學生能夠盡快走出心理陰影,自己克服挫折。考慮到不同學生會遇到不同類型的挫折,產生不同類型的心理問題,還應當建立心理輔導室,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能夠直面挫折,克服挫折。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堅強意志
在中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情況來創設情境,設計主題明確的挫折拓展訓練,讓學生能夠在創設的環境下經歷挫折,然后在教師的鼓勵及幫助下更好地面對挫折,克服挫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山區體驗生活,讓學生去參加集訓,在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經歷不一樣的挫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在旁陪伴,輔助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順利完成項目。而一旦學生能夠克服這些困難完成集訓,那么就能夠讓學生產生巨大的喜悅感以及自豪感,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對挫折的抵抗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在每一屆新生入學的過程中,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參加集體軍訓,在軍訓中讓學生體驗不一樣的集體生活,進而磨煉學生的意志,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高職院校的生活。
(三)樹立榜樣以激勵教育克服挫折
在校園環境中,要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榜樣,利用榜樣來激勵學生,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克服挫折。具體而言,可以利用校園廣播、黑板報、校刊等多種不同的形式來列出典型,榜樣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學生身邊的一些優秀學生,鼓勵廣大學生學習這些榜樣不畏挫折、敢于拼搏、戰勝困難的精神。并且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討論,讓學生能夠在榜樣的激勵下更好地認識挫折,了解挫折,以樂觀自信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挫折教育是學生心理素質培養中的重要環節,學生必須正確面對挫折、克服挫折才能夠真正成為一個有用之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將挫折教育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通過挫折教育來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確保學生步入社會后能夠更好地面對一切。
參考文獻:
[1]楊清.新時期中職學生挫折教育之研究[J].學園,2015(13).
[2]慕天天.探討農村中職學生挫折教育:以西部某貧困縣為例[J].新校園,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