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哲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現在的中職學校對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也有了新的改革思路,這對中職學校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主要分析中職學校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改革思路,希望中職學校可以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關 鍵 詞] 綜合素質;實踐教學;教學改革;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111-01
在現在的中職學校教學中,建筑施工技術已經成為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施工技術和工藝原理,讓學生能夠獨立去分析和解決施工技術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就更具有一定的綜合實踐性。
一、當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效果不理想
現在的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一般都是采用黑板和多媒體這兩種教學方式,但老師在教學中往往把“教”看得很重,忽略了學生的“學”,這對建筑施工技術的理論學習是不可行的。這門學科本身的實踐性就很強,如果采用這種“只教不學”的方式必然會讓學生失去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熱情,使整個課堂都變得更加沉悶,如果積極性無法得到提升,那么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1]。
(二)理論與實踐不相符
在建筑施工技術學習中,現場實習一直是課程安排的難點,從當前情況來看,中職學校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施工現場參觀實習為輔的教學方式。任課老師帶領學生也有參加一些實踐活動,但是學生只能看到施工的某一個細節,對施工的整個過程缺乏一定的認識。加上目前中職學校招生規模在不斷擴大,一學期所安排的參觀實習次數也就一兩次,老師無法顧及所有學生,學生也是走馬觀花,這樣的參觀實習是很難學到知識的,導致理論與實踐產生脫節。
(三)考核形式過于單一
中國一直沿用的是應試教育,閉卷考試成了建筑施工技術考核的主要部分,甚至是老師考核學生的唯一形式。比如一些簡答題、計算題這種主觀性試題,它們是課程中是最基本的部分,需要學生掌握大量的施工工藝技術和措施。這種片面性的考核無法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也無法突顯建筑施工技術的教學特點,對學生今后的工作有著一定的影響[2]。
二、中職學校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改革思路與主要方法
(一)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改革思路
建筑施工技術是工程類專業的主要課程,這不僅為學生的專業化學習奠定了基礎,也是學生將來走向崗位的奠基石。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老師找出問題的關鍵,更新自己的思路,改變以老師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不斷提高課堂的質量。此外,還需要合理運用資源,幫助學生克服一切難關,運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深入課程學習,讓學習更加貼近生活實際。
(二)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改革方法
1.更改教學方法,加強教與學的互動
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加強“教”與“學”的互動,維持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老師也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了解每位學生的特點,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根據特點來確定教學起點,針對每堂課的實際反饋重新調整教學方案,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努力獲取知識。
2.理論結合實踐
該課程中的施工原理、技術、經驗等內容都是長期堅持在一線的技術人員所總結出來的,僅僅通過課堂講授很難完全理解。因此,老師需要把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在課程教學中運用傳統的實習方法,帶學生到工地進行參觀學習,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來合理安排學生的觀察任務,并按照要求讓學生在參觀之后上交觀察日志,總結自己的參觀心得[3]。
3.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所采用的考核方式,是為了了解學生對施工原理、流程及措施的掌握情況。因此,考核的內容需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既要考查學生對書本知識的了解情況,又要考查學生發現、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考試這種方式上,需要將閉卷與參觀實習成績相結合,而實習成績主要根據學生上交的日志和總結來進行判定,運用這樣的考試方式來促進學生提高對自身的要求,避免他們只重視理論而忽略實踐知識的學習。
根據以上的闡述和分析,我們了解到,中職學校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不可能馬上就有所改變,這需要學校、老師、學生三方面的長期努力。在實際教學中,需要不斷發現與改變教學的根本方式,從實際情況出發,采取更好的改革模式,提高建筑工程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讓中職學校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建筑工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朱曉鐘.論“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江西建材,2016(1):275.
[2]孫建民.淺析建筑施工技術教學改革[J].江西建材,2014(4):295-296.
[3]劉孟良,魏秀瑛,周金菊.“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23):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