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瑾坤
[摘 要] 在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時,應在借鑒普通高校質量監控經驗的基礎上,結合高職教育自身特點合理調整和創新,以教學環節、教學總結和教學評價為切入點,以期為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關 鍵 詞] 職業院校;監控體系;探索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013-01
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建立健全符合國情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制訂實施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建立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使空泛的教學質量得以量化和強化,從而為職業院校明確改進的方向和措施,因此,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監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職業院校教學監控體系與普通高校的區別
在借鑒普通高等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時,職業院校應注意自身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具有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環節的區別。普通高校的學生主要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而職業院校教育更重視技能訓練,學生要深入企業車間頂崗作業、畢業實習等。二是師資力量的區別。職業院校要求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不僅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還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三是教學評價的區別。職業教育更側重采用實踐操作的教學評價方式,課程考核融入教學過程各階段,實現了教學評價的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模式。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將從三個方面進入深入研究。
二、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的探索
(一)加強教學各環節質量監控
職業院校應重點加強教學設計、教學準備和教學實施的質量監控。其一,通過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校企合作單位和用人單位等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以滿足教育形勢發展要求。其二,應定期公示教師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評價情況,組織選派專業教師到合作單位、用人單位進行掛職鍛煉,增強教師的備課能力。其三,可邀請督導專家、教師聽課,并采用學生評價、校外專家評價等方式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其四,由于學生分散在各實習單位,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開發教學質量反饋信息系統,細化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通過教師、實習單位及用人單位評價,結合電話訪談、實地走訪等傳統的質量反饋形式,建立網格化的教學實施質量反饋體系。
(二)集中師資力量,強化教學質量分析與總結
當前,職業院校普遍建立了過程監控與結果監控相結合的質量監控制度體系,覆蓋了從師資力量建設到畢業生質量評價的全過程,在此基礎上,應結合自身特色與優勢,建立教學質量總結反饋機制和學生學習質量動態監控機制。首先,在日常教學管理與教學質量動態監控方面,應集中師資力量,基于學期教學質量動態數據和各項工作完成情況,對教學秩序、教學效果進行總體分析,明確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存在的不足,明確改進的方向。其次,根據學生成績及學分情況,借助信息化系統為教師與學生提供學習質量綜合評價與預警分析,促使教師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情緒變化,加強教學指導與溝通。再次,學生可通過學習質量分析與預警,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成績與學分情況,并結合自身情況選擇重修或調整學習策略,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監控的進一步優化與提升。
(三)建立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
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監控指標體系應滿足不同階段教學形式的需求,根據教學特點及教學評價重點,細化、量化評價指標,分別制定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課堂教學、實踐教學、頂崗實習等各階段教學評價指標。評價指標的建立應面向各階段教學質量監控主體,覆蓋教學質量督導專家、教師、用人單位、實習單位和學生,并綜合考量評價主體的權重,確保教學質量評價的客觀性與科學性,從而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全方位反映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落實奠定基礎。在建立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評價的執行力度,督促各環節、部門按計劃落實教學質量監控工作任務,院校應根據教學重點工作,將教學任務、教學保障、師資力量、教學改革與研究等各項任務分解與跟進,對各個環節落實情況進行追蹤,最終形成教學工作綜合評價結果,與院系領導、教務處、教師的薪資掛鉤,激勵教學各環節圍繞提升教學質量扎實開展工作。
參考文獻:
[1]敬鴻彬,鮮耀.校企合作視野下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機制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4(9):38-40.
[2]李紹中,歐陽葵.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138-141.
[3]蔡敏燕,鄒寄燕.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信息化系統的構建:基于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的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13,34(11):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