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蕾
[摘 要] 生理學是研究正常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學科抽象性極高,同時又兼具復雜性和邏輯性。就高職高專生理學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分析,并就微課在高職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提出行之有效的實施策略。
[關 鍵 詞] 生理學;教學;微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200-01
一、生理學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生理學是研究正常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在現代醫學課程體系中,生理學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所有醫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一門醫學基礎課程。生理學本身的學科特點是抽象性極高,同時又兼具復雜性和邏輯性,所以,該課程一直是學生普遍感到難學的一門學科。比如,在授課過程中經常會講到一些生命活動的過程以及機制機理,這些內容非常的抽象,晦澀難懂,使學生很難集中精力認真聽課,逐漸喪失學習興趣。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生學習的課程大量增多,導致基礎醫學課程課時被壓縮,在教師數量不足等情況下,很多高校都采取大班制授課,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授課時往往采用“滿堂灌”,一直講、反復講的方式,教學效果比較差。因此,為了提高生理學教學效果,教師需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有效融合生理學教學給課程實施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微課這種嶄新的教學形式得到廣大教學同仁的認同。
二、微課及其特點
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David Penrose在2008年提出了微課這一概念。在此基礎上,中國首先由廣東省佛山胡鐵生老師在2011年首創微課的概念,他認為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通過音視頻形式,將教師在每個知識點和關鍵點或者是教學環節實施的突破性教學過程展示給學生。微課把課程中的重點或難點變成若干個片斷化的視頻,便于學生有選擇性地學習。微課的主要特點包括:教學時間短,醫學課程的微課一般要求時間為10分鐘左右,比傳統授課時間明顯要短,學生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總容量小:由于微課要求視頻錄制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選取的內容都要求是教學重難點,所以它的總容量比較小,視頻的保存格式一般有wma,mp4,rm等幾種,便于在常用的電子設備上保存和播放。內容精湛,微課所選擇的內容多為某一教學重難點或者某個典型的病例,圖片視覺沖擊力大,學生學習興趣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自主學習的興趣。使用方便,由于微課容量小,所以方便老師上傳到網絡上、QQ群或者微信群,學生可以將其下載保存到電腦、手機、iPad等終端設備,隨時看反復看,還可以選擇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大大突破了傳統學習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限制性。
三、微課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合理選擇微課制作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首先,需要制作成微課視頻的通常是教學中的重難點,所以在制作微課之前,教師應充分分析該章節的特點,確定微課制作的目的,同時根據教學目標,合理選擇微課中包含的知識點,結合臨床案例或生活實例進行微課視頻設計,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例如,學習肺通氣的動力這一知識點時,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某人溺水導致呼吸暫停,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進行急救這一生活常識進行導入,人工呼吸可以分為兩類,正壓法和負壓法,分別是如何操作的,這兩類方法的原理又分別是什么,從而引出肺內壓與大氣壓之間的壓力差是肺通氣的直接動力。大氣壓是恒定的,沒有辦法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只能是肺內壓,那么肺內壓又如何改變從而引出呼吸運動這一知識點。在微課的引領下,通過設疑激趣,逐層深入,指導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其次,微課由于有時間的限制,所以制作微課的內容不需要面面俱到,僅需突出重點,讓學生能夠在有限時間內掌握這個知識點即可。例如,在講解視近物時眼的調節這一知識點時,由于晶狀體的調節較為抽象,因為晶狀體的變化看不見、摸不著,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空間想象力較差,所以可以把晶狀體的調節做成微課,動態展示光線變化和晶狀體變化的過程,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把抽象復雜的過程變得形象簡單,把看不見、想不到變為看得見、理得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對瞳孔的調節和雙眼球會聚,這兩個調節在活體上利于觀察,所以沒有必要以微課的形式展現,可以讓學生對照視頻邊學邊做,這樣就可以大大縮短微課的時間。最后,在確定好微課制作的內容,準備好相關素材之后,可以進行微課錄制,現階段我們大多通過學校提供的錄播系統以及錄制多媒體屏幕軟件進行相關微課的錄制,在錄制時要保證視頻的像素、清晰度和流暢度,保證視頻能夠清晰流暢地播放。
(二)微課的具體實施應用
目前我校的在校生都為“90后”,他們生長在“互聯網+”時代,喜歡借助信息工具與外界交流,手機電腦等信息產品在他們中非常普及,這些為我們開展微課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具體流程如下:每個班級都有QQ群或者微信群,課前提前一周將微課內容發布到班級群里,安排學生提前觀看,做好預習,學生將學微課時遇到的問題發到群里,教師歸類提煉這些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突破口,同時根據學生自主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方案。在課堂上進行知識點的講授,期間針對微課上的內容進行提問,答疑、測試、總結。課后學生對微課內容反復觀看,不斷循環復習重難點,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對微課視頻可提出自己的疑惑、建議,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意見及時反饋調整微課內容的設計,使微課的內容更符合學生的需求,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語
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對高校生理學教學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然而囿于微課的特點,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難,例如,如何提高教學視頻的制作,如何對學生進行規范的管理,如何保證學生在線學習的時間以及課后反饋平臺的建立等,這一系列地問題還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袁磊.微課在生理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5,17(33):49-50.
[2]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