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則旺
[摘 要]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理論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新時代賦予大學生思政工作新使命,新時代中新矛盾促使大學生思政工作創新變革,新時代中的新理念確立大學生思政工作新任務,新時代中新征程引領大學生思政工作新航向。這一系列理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關 鍵 詞] 黨的十九大;理論;新時代大學生;思政工作;影響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222-02
如何將十九大理論的精髓要義和思想靈魂與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的實際密切聯系,將其落實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創新出適應時代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值得關注的焦點。新時代賦予大學生思政工作新使命,新時代中新矛盾促使大學生思政工作創新變革,新時代中的新理念確立大學生思政工作新任務,新時代中新征程引領大學生思政工作新航向。
一、新時代賦予大學生思政工作新使命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歷史方位,高校專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大學生,作為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位一體”,都肩負著新的使命。
(一)充分發揮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職能
立德樹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高校要牢固樹立立德樹人意識,把它擺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為此,新的歷史方位下,高校要聚焦學科、學術、學者、學生“四學”,不忘立校辦學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堅持用創新引領思想政治工作,繼續鞏固和提升高校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地位。新時代,高校要適應形勢發展變化和大學生思想發展實際,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律,不斷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變革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思路,形成具有各自學校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彰顯高校為時代育英才、為國家鑄利器的職能和使命擔當。
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事關高校培養什么樣的大學生,如何培養大學生以及為誰培養大學生等一系列問題。為此,新時代,高校要深刻領悟十九大報告中關于“牢牢掌控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強化思想道德建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決策部署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要求,千方百計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不斷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能力
高校大學生專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令第43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職業守則、政治素養、學生培養要求等做出了一系列具體規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提升政治素養,增強自身政治定力,牢牢守住大學意識形態高地不動搖;要不斷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善于利用微信、微博、QQ等網絡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要及時掌握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思想政治狀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好思想認識、價值取向、學習生活、擇業交友等方面的具體問題;要開展一系列形式新穎、學生喜聞樂見、樂于參與、富有正能量的學生活動,傳承傳統文化、品牌文化,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牢牢樹立以生為本、立德樹人的工作理念,做好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
二、新時代中新矛盾促使大學生思政工作創新變革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保持好改革的定力和攻堅方向,破阻除弊,勇于變革。
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一系列新矛盾:如,大學生“兩課”教育,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內容重復、教學內容理論性強、不易接受、教學互動性不夠等缺點,容易忽視大學生主體性和個性化需求,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不能繼續適應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又如,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日趨形式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強調其重要性,卻缺乏有力指導及考評機制;再如,隨著互聯網等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各種國內外錯誤思潮會借機攻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地,影響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還有大學生個體、專業班級、學科院系、軟硬件設施、區域高校之間等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而產生的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等,都倒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盡快進行新變革。
新矛盾促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變革。一是要健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機制,補漏洞、查不足,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二是要完善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注重對新媒體的管理利用,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做到線下線上教育齊頭并進。三是要更加注重新時代大學生的個性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傳統型”向“信息化”轉變,從“統一型”向“個性化”轉變,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因材施教精準育人。四是要篤行以生為本的核心理念,瞄準學生各方面的需求,真正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全、做細、做新、做實。五是要推進高校教育平衡充分發展、正視學生個體、班級、專業、年級、院系、學科、軟硬件設施、區域高校之間等存在的現實問題。六是要創新激勵機制,完善保障機制。在對高校大學生專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進行綜合評定時,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應加大權重;要保持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嚴肅性、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資金合理使用,要完善大學生專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的獎勵機制,定期進行培訓,加強其專業素養。為此,我們要深化綜合改革,發展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新時代中的新理念確立大學生思政工作新任務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貫徹發展新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具體要求。十九大前夕,國家還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實施的意見》,要求高校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新時代中的新理念確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任務。
(一)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加快創新型高校建設新任務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加快創新型高校建設。科技興國,創新驅動已成為國際發展共識。創新創業是補充大學生就業、深化大學教育改革、實現富民強國的重大舉措,是當代青年大學生創造人生價值的重要推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宣傳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義,積極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強化創業指導,營造創業氛圍,注意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跟蹤服務,高度重視學生創新創業安全。要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不斷優化師資結構,增強創新創業教育的體驗性和專業性指導;要利用周邊資源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培養大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推動創新創業的實踐轉化等。
(二)引導大學生“到鄉村去”,助力鄉村振興新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提出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大學生擁有較高的文化水平,通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到鄉村去”、到基層去,對向農民傳播先進科學文化知識,指導農民生產生活,提供先進服務理念,挖掘整合農村發展資源,推動鄉村綜合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結合“西部計劃”“蘇北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學生農村義務支教”“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等政策制度,積極引導大學生和學生社團走向農村,助力鄉村發展,實現自我價值。
四、新時代中新征程引領大學生思政工作新航向
近年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綜合國力、經濟實力、國際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今天的中國,確實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踏上新征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大學生堅定政治信仰,防范信仰迷失、防范價值取向扭曲;要引導大學生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不動搖,滿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高校專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應堅定政治信念,提高自身政治素養,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通過理論宣傳、實踐教育、情感育人、制度管理等方式,廣泛開展大學生“四個自信”教育。廣泛開展高校大學生“四個自信”教育,符合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基本素質教育的要求,對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抵制西方社會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沖擊和侵蝕具有現實意義。
五、結語
進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須與時俱進。高校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準確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新變革、新任務、新航向,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人才培養使命,以更優異的成績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劉國平,趙芳.不忘初心,堅定前行:論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使命與擔當[J].南方論刊,2017(6):108-109.
[2]劉歡.“互聯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對策分析[J].電腦迷,2017(5):185-186.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J].高等農業教育,1999(7):4-8.
[4]張木明.大學生參與農村社會工作的實踐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7(1):126-128.
[5]韓艷慧.“四個自信”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新西部,2017(25):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