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歡歡
[摘 要] 在當今社會大背景下,“0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自主性較強、個性張揚、思維活躍、敢于競爭。面對這樣的“新新人類”,應該從什么角度對他們進行認識與培育呢?從“光學”機理對“00后”新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不同角度的分析與探討。
[關 鍵 詞] 動態分析;“光學”機理;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228-01
時代特征的命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內容之一,不同的時代賦予人類鮮明的時代特征,“00后”一出生就被賦予了信息化、科技化、新異性等新時代特征,那他們思想有著怎樣的特點?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從哪個角度對他們進行培育,方使他們成長、成才?
一、“00后”大學生思想動態分析
(一)視野開闊,思維活躍
“00后”大學生伴隨著經濟騰飛而生,擁有豐厚的物質基礎,網絡信息化是“00后”的生存環境特征,信息渠道趨向多元化,他們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知識面,心智發展超前。因此他們勇于創新、探索,產生標新立異的想法。
(二)“三自我”意識淡薄,人際關系日趨緊張
“00后”獨生子女居多,從小就在“蜜罐子”里成長,致使許多“00后”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合作意識。蜜罐子的驕縱導致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意識淡薄,以至于演變成我行我素,走個性化道路。[1]
(三)個性張揚、勇于競爭、敢于表現自我
在這個競爭時代,競爭的殘酷讓“00后”更加明白去尋找面對現實的勇氣。在大學,他們個性張揚,喜歡用各種各樣的能力角逐,他們相信競爭能鍛煉提升自身能力,掌握知識技能,進一步成為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
二、“00后”大學生思想動態形成原因
(一)經濟全球化
“00后”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國深化改革,科技發展飛速的年代。他們就如同國家發展迅速,同時由于“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原因,可見他們的物質條件豐厚扎實,不需要過多擔心經濟條件,致使他們不懂得生活艱辛,吃苦耐勞精神薄弱。
(二)政治民主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政治日趨民主化,“00后”可運用多種媒體參與社會言論、政治關注,從多方面掌握和了解國內外發生的政治事件。但他們理論素養薄弱,社會經驗不足,政治意識薄弱,導致被不法分子利用。
(三)文化多元化以及網絡信息化
文化多元化、網絡信息化給大學生提供了多樣性選擇空間,但經濟騰飛和政治民主化對文化和網絡信息產生了沖擊,雖然當代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是健康積極向上的,但也存在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實用主義等錯誤價值觀。[2]
三、基于“光學”機理的新生入學教育對策
“光學”機理(一):巧用“多棱鏡”找準“00后”的思想定位
“00后”從高中到大學,雖有了一定的思維邏輯水平,但自我定位模糊。巧用“多棱鏡”引導學生理性看待自己、辯證看待別人,對待學習要做到“術業有專攻”,面對學習生活要腳踏實地,理性思考,找準定位,大膽創新。[3]
“光學”機理(二):運用“放大鏡”挖掘“00后”優長
“00后”在網絡化的信息海洋中暢游,愛好廣泛,接受能力強。善用“放大鏡”,及時調整視角,轉變教育思路,甘當“伯樂”,多看優長,進行個性化教育,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光學”機理(三):活用“反光鏡”剔除“00后”缺點
對于“00后”存在的理論素養較弱,紀律觀念淡薄等缺點,需活用“反光鏡”,剔除缺點。首先尋找“光源”,學生不僅要看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如何,更要透過老師這面“反光鏡”,反射“光強度”的多少作為學習標準,切實在自畫像中比照進行改正,完善自我。[4]
“光學”機理(四):會用“顯微鏡”切準“00后”時代脈搏
思想進步,是個人認知、自我修正、自我升華的漸進過程,妙用“顯微鏡”,善于通過多種媒體見微知著、聽其言、觀其行,從點滴變化中發現問題。切準“00后”的時代脈搏,準確把握“00后”的思想動態,轉換教育方式,充分體現教育效果。[5]
“光學”機理(五):善用“望遠鏡”規劃“00后”新生未來大學生活
進入大學,“00后”處于相對自由空間,為尋求刺激,他們迷失了方向,出現沉迷網絡、戀愛、或是終日逃課等問題。對此,要善用“望遠鏡”,透過現象看本質,扎實做好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培育新時代一流大學生。
四、結語
“00后”大學生的鮮明時代特征,無一不說明著“00后”不久將登上社會的時尚舞臺,終有一天會成為中國經濟騰飛、社會和諧發展的頂梁柱和建設者?!?0后”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如何進一步有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是我們工作的重大考驗。
參考文獻:
[1]蘇燕.9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及其對高校教育帶來的挑戰[J].成功(教育),2010(1).
[2]段勇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3]梁銓廷.物理光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7.
[4]E.波恩,M.沃耳夫.光學原理[M].楊蕸蓀等譯.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
[5]郭小平.淺議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對策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