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孟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獲得:如認識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化學概念和理論等都是通過實驗手段來實現。但現在的化學實驗教學卻存在這么一些問題:視頻動畫實驗多,動手操作實驗少;驗證教材實驗多,創新實驗少。最終導致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好奇心減小,認為化學實驗就是純粹看看熱鬧,活躍一下課堂氣氛。長久以往,學生對化學科學實驗本質理解出現偏差,科學素養下降。作為一名戰斗在教學一線的化學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改變這種局面。所以我們應特別重視化學實驗教學后的反思,從而創新實驗。
“反思是人心對自已活動所加的那層注意?!薄皼]有反思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薄皩W而不思則罔?!庇纱丝梢姽磐駚怼⒐沤裰型舛家庾R到反思的重要性。目前對于課堂教學反思許多教師都能做到,并把它作為一種常規教學工作。而對于實驗教學進行反思卻很少,其原因有:反思意識不強,未將其成為習慣或沒有相關知識的積累等。所以除了要彌補以上不足,還應知道化學教學反思要從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細節、實驗突發現象等方面進行反思。反思的最終目的是要對這些不足進行創新。通過實驗創新最終提高教師本身的素質和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
以下是我十多年來對實驗教學反思和實驗創新的一些做法。
一、思實驗原理不夠完善,創新實驗方案
案例1在學習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時,蘇教版教材上只提供了檢驗難溶電解質碘化鉛飽和溶液中存在I-的實驗。該實驗只能說明碘化鉛能溶解且電離出I-,而無法表明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為了讓學生直觀形象的體會到難溶電解質的沉淀溶解平衡移動,設計了一個新的實驗方案:
取一支小試管先加入0.01mol/LAgNO3溶液2mL,再加入0.01mol/LKSCN溶液2mL,有白色沉淀生成,再逐滴加入Fe(NO3)3溶液至出現紅色。將此試管中的懸濁液分一半到另一支小試管中,向其中一支試管中逐滴加1mol/LAgNO3溶液至紅色消失,靜置后與另一只試管對比,觀察顏色變化。
AgNO3 + KSCN == AgSCN↓+ KNO3 AgSCN為白色沉淀,往其懸濁液中滴加入Fe(NO3)3溶液出現紅色,說明溶液中存在SCN-,這現象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AgSCN雖然難溶但還是有少量的溶解并電離出Ag+;另一支試管中滴加1mol/L的AgNO3溶液紅色消失,說明Ag+濃度增大導致SCN- 濃度減小,從而說明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案例2 在學習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應用時,教材介紹分離溶液中銅離子和鐵離子可采用加能消耗酸的物質來調節溶液的pH,使鐵離子先形成氫氧化鐵沉淀,過濾即可除去鐵離子。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許多教師都是采用由氫氧化鐵、氫氧化銅的溶度積來計算銅離子和鐵離子開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所需的pH的方法。但許多同學還是不能理解,為了幫助學生將抽象的工業原理轉化成直觀的實驗現象,設計了一個新的實驗方案:
在含銅離子和鐵離子的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氨水,觀察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在逐滴滴加稀氨水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先有紅褐色沉淀,后出現藍色沉淀。通過實驗事實證明了工業當中確實可以通過控制溶液的pH逐步分離出金屬離子的可行性,也讓學生感同身受的參與了工業生產,意識到化學并不難,只要勤于思考就會有收獲。
二、思實驗細節不足,創新實驗方案
案例3氨氣的性質實驗—噴泉實驗。根據實驗中形成紅色的噴泉引出氨水遇酚酞變紅呈弱堿性,但無法說明氨氣是否遇酚酞也會變紅。為了探究使酚酞變紅的真正原因,設計如下的新實驗方案:
將沾有酚酞溶液的濾紙烘干,投入到干燥的氨氣中,無明顯現象,再滴加少量蒸餾水,濾紙馬上變紅。該實驗現象說明氨氣遇酚酞不會變紅。
案例4 氨氣的性質實驗—氨氣與氯化氫的反應。教材實驗:將分別沾有濃鹽酸和濃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觀察到有白霧生成而不是白煙,而濃鹽酸和濃氨水揮發出氨氣與氯化氫,兩者反應生成氯化銨(氯化銨是固體,那么觀察到的應是白煙)。為了探究氨氣與氯化氫的反應產物,設計如下新實驗方案:
將分別沾有濃鹽酸和濃氨水的玻璃棒同時插入一試管中,片刻后,試管壁上沾有很多白色的固體小顆粒,充分說明了生成的是白煙(煙是固體小顆粒)。
三、思實驗中的異?,F象,創新實驗方案
案例5《二氧化硫的性質和應用》中SO2和CO2都為酸性氧化物,C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先出現渾濁,后又變的澄清;那么S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也應先渾濁后澄清。但在實際實驗中看不到渾濁,分析原因:SO2在水中溶解度大,且亞硫酸的酸性較強,SO2與
Ca(OH)2直接反應生成了可溶性的Ca(HSO3)2。為了證明有難溶的CaSO3生成,設計如下新實驗方案:
用注射器收集SO2氣體,并緩慢的將SO2氣體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看到澄清石灰水先出現渾濁,后又變得澄清。
案例6 SO2通入BaCl2溶液中出現渾濁,而亞硫酸是弱酸不能與強酸鹽反應生成強酸和弱酸鹽,那出現的渾濁可能是SO2具有強還原性,BaCl2溶液中溶解有氧氣,生成BaSO4沉淀。為了證明SO2與BaCl2溶液不反應,設計如下新實驗方案:
將用注射器收集純凈的SO2氣體,注入BaCl2溶液中(BaCl2溶液事先加熱至沸騰再密封冷卻)發現無渾濁。
四、思實驗裝置繁瑣、不環保,創新實驗方案
綠色化學是我們追求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按教材提供的裝置卻無法實現綠色化學。那么只有摒棄教材提供的裝置,創新實驗方案。
改進實驗方案,簡化實驗裝置,即可減少實驗對環境的污染,又可增強學生保護環境、關愛健康的意識,讓學生從化學與社會的聯系中體會和感悟到學習化學的價值。
“獨木難成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要想有好的創意,單靠個人是無法實現的,需要靠他人的經驗和自我的總結才可實現。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要善于反思外,還需多看相關的報刊雜志,并及時的摘抄。唯有如此的日積月累,才能把思想轉化為現實的實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