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磊 于洋
2018年8月,印尼雅加達,“三人籃球”首次成為亞運會比賽項目,中國女籃在決賽中戰勝日本隊奪得了亞運會歷史上首枚“三人籃球”比賽金牌,中國男籃經過了加時賽的激烈拼殺戰勝了韓國隊,贏取了亞運會“三人籃球”比賽的首枚男子組金牌。男女籃雙雙獲得冠軍在國內引起了對“三人籃球”運動廣泛的關注,特別是國家“三人籃球”隊員都是非專業球員,對于青少年參與籃球運動的勵志作用較大,加之近年“三人籃球”運動在國內不同層次的舉辦和推廣,青少年參加“三人籃球”運動的熱情空前高漲,為滿足中小學生的參賽熱情,促進中小學代表隊更好的運動表現,下面對中小學“三人籃球”男女籃球隊的組建進行探討。
一、明確組隊目的,發動多方力量
中小學校體育代表隊不同于普通的課堂教學,除了讓學生建立規則意識、體會籃球運動帶給他們的樂趣以外,還要促進學生通過努力做出較好的運動表現。中小學校通過組建體育代表隊,發揮學生特長和骨干作用,在滿足學生興趣愛好的同時培養籃球人才,代表隊代表學校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為校爭光,同時也可進行校際和國內外之間的學校體育文化交流,提高學校知名度。可利用校園海報、公共微博賬戶或官方微信等多種手段,對于中小學“三人籃球”代表隊組建的目的和意義以及學生參加“三人籃球”運動的益處進行宣傳、推廣,爭取更多來自家長的理解和社會的支持,定期發布隊伍訓練和比賽的信息,形成教師—學生—家長互動的良性機制。
二、營造參與環境,擴大人數基礎
參與“三人籃球”運動的學生基數越大,組建球隊時的選擇空間就越大。籃球運動在中小學校擁有較好的基礎,為了給學生們營造較好的參與環境,教師應重視培養、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
學期初期可通過舉辦嘉年華活動,降低球籃高度,使用小1號的籃球等,包括:設置簡單的近距離定點投籃、傳球比準、運球過桿和抱多球接力跑等小游戲吸引更多學生的關注和興趣;建立課后“三人籃球”俱樂部,定期組織學生活動,繼續發揮籃球嘉年華活動的效果;初步建立基礎后,再通過組織班級內比賽和班級間比賽等校內多層次比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比賽中。由于“三人籃球”需要上場隊員較少,在同一班級內可組織多支隊伍進行相互比賽,再由班內賽中表現優秀的學生組隊,代表班級參加同年級比賽,最后從各年級選拔出最優秀的隊員組成球隊,代表學校參加比賽。
除組織校內籃球活動和比賽外,在校內經費等資源不十分充裕的情況下,可將良好的社會賽事資源引入校園。如,“肯德基三人籃球賽”和“小籃球比賽”等,利用這些比賽與學校比賽相結合,形成每學年固定的校園活動,不僅可以使教師得到相對專業的競賽指導,還可以讓學生掌握比較正規的運動方法和比賽規則,保持相對固定的學生參與群體。
借助一系列的比賽活動既可以活躍校園體育氣氛,又可以發現優秀的學生選手,形成有效的隊員選拔制度。
三、把握運動規律,完成隊員選拔
1.以人數為保證。為保證隊內教學比賽的進行,“三人籃球”賽的報名球員數量為4人。常規組隊的全體隊員數量至少要達到8人,以便于將隊員分成2組,每組4人進行對抗練習賽。
2.以興趣為先導。有什么能讓青少年三五成群、年復一年共同堅持做同一件事,即便身體酸痛依然樂此不疲?唯有“三人籃球”,因為學生對“三人籃球”運動由衷地熱愛。不論是家長要求,或是教練指令,這些外界因素都無法讓青少年克服困難、長期堅持訓練和比賽,唯有發自內心對于一項運動的喜愛,學生才會不為成績等進行訓練或比賽,這也是在選拔“三人籃球”隊員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首要因素。
3.以體能為基礎。在選拔過程中應考慮運動員的體能因素,“三人籃球”同“五人籃球”運動的特點不同,在比賽中呈現出以無氧運動為主、能量消耗多的高強度運動特點,“三人籃球”比賽中要求場上的每名運動員都能在對抗比較激烈的情況下保持快速的移動,并且在移動中迅速改變方向、躲閃、急停、急起等,因此,學生的身體協調性、靈活性和爆發力在“三人籃球”中就顯得更加重要。同時,“三人籃球”比賽呈現出階段性較大強度的運動特點,所以要求參與者具有較好在無氧狀態下的運動能力,類似于200m跑中的后100m的奔跑能力。
4.個人技術特點要全面。“三人籃球”比賽中遠距離投籃價值要勝過“五人籃球”比賽,在比賽場上的3名隊員都能進行遠距離投籃是理想的球隊狀況,對于小學生而言,每名隊員都能完成中近距離投籃即可。由于場上人員僅有3名,因此需要每名隊員都能勝任運球、傳球和投籃。
5.身材高度是隊員在籃球場上得天獨厚的優勢。“三人籃球”運動員的選拔應當在保證身材達到一定高度的基礎上選擇無氧運動能力強、身體協調性好的隊員。二者不能兼顧的情況下,不可僅選擇身材高大的隊員而忽略移動能力,否則將導致球隊在比賽中出現明顯短板。
四、形成球隊制度,進行有效管理
在球隊組建之前,需要對接相關領導部門,獲得支持和引導,最好能有傾向性的政策,對于球隊發展非常有利;同時建立一系列球隊管理制度,在球隊組建之前,公布選拔隊員的條件和要求,說明選拔的過程和選拔測試的內容以及標準;確定隊員名單后,向隊員說明其訓練和比賽中的要求,以及球隊努力的方向、相關請假制度等。做到有制度可依,盡早樹立球隊規范和制度,保證所有隊員在規范和制度面前的平等,便于球隊的管理,同時保持學校和家長以及學生之間良好的溝通。
五、完善運動裝備,做好后勤保障
球隊的建設離不開物資保障,“三人籃球”運動的場地需求相對簡單,只要一塊15m×11m的普通籃球半場即可,如果是普通的籃球半場,可以在距離球籃下方端線向球場中線量11m,劃出1條“三人籃球”場地的端線;球籃應有球網,便于在球隊得分后對方獲得球轉換進攻;所需要的設備主要是“三人籃球”專用籃球(6號籃球的大小,7號籃球的重量),在沒有專用球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普通6號籃球代替,小學階段可采用高度為2.60m的小球籃筐;比賽計時為10分鐘和進攻計時12秒,可由教師采用秒表等工具完成。
除了球場和籃球外,為隊員提供統一服裝不僅是參加比賽的需求,也是提高隊員參加訓練和比賽積極性、形成團隊精神的一種物質手段,為便于分組教學和比賽,訓練服裝以雙面可穿、2種不同顏色為宜。“三人籃球”場地多在室外,為避免跌倒造成擦傷,隊員可以佩戴護膝、穿貼身長褲甚至高于膝蓋的襪子以達到在跌倒時保護膝蓋的作用,使用護肘和護腕也同樣可以起到保護上肢關節的作用,冬季著貼身長衣進行訓練和比賽。時下很多學生流行打籃球時佩戴橡皮腕帶,其裝飾作用遠大于使用價值,在訓練和比賽中佩戴的意義不大。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購置軟梯和標志桶等物品,便于隊員在練習多種移動能力時使用;橡皮帶在提高隊員的對抗能力和爆發力時使用;杠鈴和啞鈴等訓練設備在中小學生的練習中建議謹慎使用。
六、安全角度出發,培養民族精神
對于青少年而言,運動的魅力在于比賽,不比賽不對抗難以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技能、體質、精神三者不能割裂,并且都是在比賽參與過程中提升的。許多家長及社會人員擔心運動會發生安全事故,但如果只考慮安全因素,青少年的運動水平永遠得不到提高。特別是在“三人籃球”運動中,身體對抗更加頻繁和激烈,摔破皮、扭傷手腳等都是正常現象,從學校到家長都應當學會正確看待這些現象。在做好防范措施的基礎上,讓“三人籃球”運動成為青少年經歷挫折、完善人格的良好渠道。個別安全事故,導致教師降低運動難度,運動項目減少,運動負荷降低。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將更加削弱學生應對運動風險的能力。不怕困難、勇于拼搏、遵守規則、團隊合作、崇尚榮譽,青少年體育運動就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渠道,實現中國夢需要青少年具有這些品質。
為了在出現傷病時正確做出反應,球隊還應當制訂安全應急預案和為學生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做到有備無患,在物資裝備和保險的雙重保障下,“三人籃球”隊的訓練和比賽會更加順利。
相信通過發動多方力量,營造良好的參與環境,在把握“三人籃球”運動規律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進行隊員選拔,借助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后勤保障,中小學“三人籃球”隊不僅可以更好地提高運動水平,還可以借助此項運動的身體對抗和拼搏精神樹立良好的品格,帶動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