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明
分組教學是體育課堂中常見的組織形式,因形式多樣、組合多變,受到學生們的喜愛,分組運用適當,不僅能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與參與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掌握調(diào)節(jié)情緒和與人交往的方法。但遺憾的是,受教師能力、教材差異、學生習慣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實施分組教學時常出現(xiàn)隊形變化耗時長、組織亂等高耗低效的現(xiàn)象。
常態(tài)課時,體育教師更鐘情傳統(tǒng)四列橫隊或四路縱隊的集中授課方式組織教學,這樣雖然“省事、安全”,但與課程標準及小學生學練心理相悖,出現(xiàn)學生喜愛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的怪圈。但自從美國SPARK課程引入國內(nèi)后,其快速、多變、易操作的分組思路與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激發(fā)和保持學生運動興趣的理念相吻合,SPARK中常用的猜拳、腳尖對腳尖、肘關節(jié)相碰等分組形式,讓人耳目一新。筆者認為,在體育教學中只有實施快速有效的分組教學,才能使常態(tài)體育課更高效。
一、四年級的“快速跑”分組教學實例簡介
1.按四列橫隊的常規(guī)站隊分組,開展熱身活動,以便于快速進入基本部分的教學。學生在最短時間內(nèi)達到暖身效果,具備繼續(xù)學練體育技能的身體條件。
2.將四列橫隊直接過渡到集體游戲隊形,練習“老狼、老狼幾鐘”游戲。游戲結束,學生呈散點站位,讓所有學生就地兩手側平舉旋轉,碰不到他人即放下,鄰近的2名學生組成練習小組,與教師一起練習原地擺臂,提醒各小組采取側面觀察擺臂動作,體驗以肩關節(jié)為軸,肘關節(jié)發(fā)力的動作。
3.用前腳掌跳的《石頭、剪刀、布》游戲,采用鄰近分組不斷改變挑戰(zhàn)對象的形式重新分組,體會“前腳掌著地”的動作感覺。
通過不斷與陌生的學生組成競賽小組,學生們求勝的練習熱情被激發(fā),全班學生在教師規(guī)定的單位時間內(nèi),要以最快的速度與不同的學生進行比賽。沒有永遠的勝利,更沒有永遠的失敗,學生們都在盡力與周邊的同伴換組比賽,無形中運動技能也得到更多的練習。許多學生為了獲勝,達到讓對手先落地的目地,盡全力用前腳掌發(fā)力,努力讓自己跳得最高,并想盡一切辦法爭取最長的滯空時間;有的學生在跳起騰空后,雙手抱住大腿緊緊貼著胸部。學生練得興致盎然,同伴之間有的不服氣,還讓其他組的學生來做裁判,一個個都不服輸,這樣的練習狀態(tài),運動技能得以最快的習得與鞏固。
4.通過向空中拋出8種(人手1張)顏色卡片,當卡片落地后,所有學生采用爬行(膝蓋不得著地)的方法撿拾地上的1張彩色卡片,找到遠處相同顏色的彩色標志桿,以最快的速度爬過去,站在該標志桿后方排好隊伍,做“會飛的氣球”游戲。通過游戲卡片顏色分組,使原來的散點隊形,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變成8路縱隊,練習快速跑。
該分組方法,摒棄了傳統(tǒng)的“口令+隊列隊形”轉換方式。新的分組方式,讓學生眼睛一亮,手腳并用,爬行、抓牌、按顏色排隊,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速度快、時間短,學生們興奮不已。
課后學生還興地跑過來和筆者說:“老師,剛才爬行抓紙牌的游戲太好玩了,以后還有得玩嗎?”“老師,這個紙牌可以送給我嗎?”學生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練習小組在最短時間內(nèi)形成,學生間有了更多的機會交往。
此外,在該環(huán)節(jié)分組過程中,學生專注游戲的同時,因為規(guī)定只可以用手腳并爬方式拿卡片,無形中再一次鞏固了前腳掌著地的練習,并且達到體能補償?shù)木毩曅Ч?/p>
5.讓各組2名學生之間相互猜拳,相鄰組贏的人交換,形成新的隨機分組,讓更多學生進行交往,組織進行“大自然的搬運工”游戲。
再次打亂分組,學生們積極性被再次調(diào)動起來,之前比賽中落敗的小組表現(xiàn)出求勝的欲望,伙伴的重新組合,同伴間積極商量取勝的方法。猜拳的時候,學生們覺得比較好玩,后來才知道該小游戲的目的是通過猜拳達到快速交換分組。
通過以上“快速跑”課例的分組嘗試,學生在學習技能過程中,找到了練習的樂趣,之前枯燥的練習內(nèi)容,分解到若干練習小組中完成,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本課的預設目標。這充分說明分組在課堂中起到的作用是重要的,它既是教與學的呈現(xiàn)形式,同時也是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間的過渡,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小學體育常態(tài)課中快速而有效分組的建議
1.服務課堂,合理分組
課堂是教材與師生的綜合體,如果說教材是一盆“菜”,那分組就是一堆“調(diào)料”,這些“調(diào)料”一般由按性別、按群體、按項目或體能、按友伴、按補償、按晉級、按SPARK理念等7種常用方式組成,“調(diào)料”的種類組合以及每種“調(diào)料”的用量,都將影響這盆“菜”的最終口味。分組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重要的是分組時務必要選擇合理的方式才能發(fā)揮分組教學的最大作用。
2.有利分組,提質(zhì)增效。分組的形式多種多樣,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中等以上負荷的練習,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近幾年出現(xiàn)SPARK快速分組理念,雖然有一些現(xiàn)成的形式借鑒,但更重大的意義是給教師打開了一扇思維的窗戶,激發(fā)教師進行更多分組形式的創(chuàng)新。
如,該節(jié)課的“紙牌顏色爬行分組”就是在SPARK理念指導下的新型分組。所有分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促進教材目標的提質(zhì)增效。圍繞這一目標,教師在分組時要用以下4個“有利于”來指導并優(yōu)化自己的分組設想,即要有利于新隊形在最短時間內(nèi)形成;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練習的興趣;有利于增加學生的練習密度與強度;有利于促進學生間更好的交往。
實踐是檢驗分組是否有效的唯一標準。長期的分組教學實踐證明,努力做到以上4個有利于就能實現(xiàn)教材因分組變得更有趣味,學生因分組變得更加主動,教師因分組變得更愿思考,課堂因分組變得更有期待。
3.快速分組,功在平時。一個好的分組方法是教學智慧的展現(xiàn),要想實現(xiàn)快速分組的目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平時多訓練,習慣成自然,用時方能快。
習慣是課堂有序推進的前提,再好的理念,再妙的分組方式,如果沒有習慣的保證,一節(jié)高質(zhì)量、高效率的課是難以保證的。因此,師生的行為習慣需要養(yǎng)成,養(yǎng)成就需要加強分組方法的訓練。
如,在平時教學中,當筆者第1次引進猜拳分組時,大部分學生關注的是猜拳的輸贏,而不是按猜拳結果迅速組合成新的練習小組。再如,本課快速跑試教時,在按不同顏色紙牌分組的教程中,部分學生受顏色喜好影響,在實際分組中,將注意力放在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卡片上,舍近求遠,有的學生一人拿幾張彩色卡片,沒有按最快、最短原則挑選,造成分組時間的耽誤。所以要加強引導,通過多次訓練,讓學生在腦海中強化無論形式多么新穎,應在最短時間內(nèi)找到對應的新組,并按要求站位,便于快速進入下環(huán)節(jié)的課堂教學。
此外,學生在分組中會與不同的學生交往、合作,學生們性格各不相同,有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容易控制所有人的想法,還有個別學生性格較為內(nèi)向,不愿意和他人合作,為此,可以通過在每堂課準備活動部分,讓學生們輪流帶領組內(nèi)其他學生跑步、做準備活動,期間的所有口令與隊形調(diào)動全部由當天領操的學生完成,教師對各小組當天帶操學生的狀態(tài)和組內(nèi)其他學生是否積極配合2個項目進行評價打分,并計入學期末的體育成績,通過一學期的訓練,該班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較強的分組合作能力。
雖然分組的優(yōu)勢眾多,但教師也要警惕走向另一種極端,為了分組而分組,不是為了課堂的真正發(fā)生而服務,而是表面的浮夸,奪人眼球的“走秀”。因此,廣大體育教師有必要注意和加強對教學組織形式的研究,將常態(tài)課中的分組教學研究更深、更透,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