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恒 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從20世紀上半葉油畫開始進入中國到現在,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以及改革開放后的飛速發展。然而在我們還沒有完全地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之際,信息社會又開始快速地發展起來。這一階段是世界經濟、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能夠輕易地通過互聯網接觸到各種信息、各種觀點。但另一方面,因為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農業文明,面對突然而來的信息化時代有點跟不上腳步,使得我們既沒有好好地吸收到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文化,又丟失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在這種復雜的環境下,出現了一些具有當代中國特色的景觀,我的作品《消失的院子》就是表達當代具有中國特色的景觀從而反映當今中國存在的一些問題。
我兒時總是對旅行充滿興趣,幻想其他的城市是什么樣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去過不少地方,但每次去到一座新的城市,都會產生一種幻覺:這真的是這座城市嗎?為什么感覺城中的街道、路邊的建筑都跟我的家鄉沒什么兩樣,最多繁華了些,樓高了些。慢慢地便不再喜歡去新的城市,因為我發現幾乎每一座中國的城市都差不多,如果蒙著你的雙眼隨便把你丟在中國任意一座城市里沒有明顯標志物的地方,我相信在短時間內你絕對猜不出來你到底身在何方!因為中國的這些城市“長得”都太一樣啦!到處都是現代的氣息,幾乎找不到任何“中國”味兒。
之前總覺得歐洲發達國家的城市應該也如同中國那樣,方正的現代風格高樓大廈林立街道兩旁,布滿整座城市,但是好像并不都是這樣。以意大利的羅馬為例,幾百年來羅馬的街道幾乎沒有怎么變過!有人開玩笑“如果羅馬的教皇從墓地里復活,他可能還認得回家的路!其他歐洲的國家雖然不像羅馬保存得這么完善,但是也大都保留了每個城市的特色、風格,讓人能夠感受出不同地域的不同建筑的風格。如日本,不但保留了許多的唐宋風格的建筑,而且還保留了蠻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習俗,像席地而坐、茶道等。而我國現在傳統文化的保護方面還是略遜一籌,看看我國幾千年來城市的建設史冊,有著氣勢恢宏的城市發展史跡和數量繁多的建筑遺存。然而就是由于我們自己的破壞,留存至今的已寥寥無幾。許多本來應該得到挽救與保護的古建筑,卻在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浪潮中遭到破壞。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是眾所周知的,但我覺得更嚴重的是經濟與文化的不平衡。自從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實行了優先發展沿海地區的戰略,也迅速拉大了沿海與內地的經濟發展差距。中國區域經濟的不平衡發展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我國政府現在也在大力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卻沒有很好的解決,我覺得這個才是中國當今更需要解決的問題。
傳統文化在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一個民族都因為有著獨特的文化特征有別于其他的民族,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中華民族在創造人類文明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傳統文化,不僅體現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而且涵蓋了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化藝術等諸多領域。這些傳統文化對幾代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以及行為模式等都有著深層次的影響。
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傳統文化就如一個人沒有文化一樣,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的經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逐年增高的GDP,和實實在在的生活水平的進步??墒菍鹘y文化的發展和保護卻有些不夠重視??次覀兊某鞘校w得都是現代風格的高樓大廈,一座比一座高,看上去很漂亮,很壯觀,但是我總覺得這種美是一種表面上的美,而不是一個民族深入骨髓的美!因為沒有考慮到我這座城市的風格、文化甚至性格!生活在這樣一種城市中久了,會讓人感覺到麻木,感覺到城市冷冰冰、灰蒙蒙的,沒有感情、沒有熱情冷冰冰的,我想可能這也是為什么人們到大自然,到山水之間的戶外就會感覺身心放松的原因吧。我的創作《消失的院子》就是想通過表現這樣一種景象來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缺失,引導人們去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