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李靜宇
2018年,傳化智聯業務布局越來越進入深水區。以新興技術應用為驅動,以平臺化數字化為發展方向,以服務生產端物流供應鏈為業務主軸的傳化網,平臺優勢和價值將更加凸顯。張寒冰作為傳化云倉業務板塊的總經理,對傳化云倉這一新的業務布局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張寒冰強調,在傳化智聯大的業務背景以及全鏈體運作模式下,傳化云倉既能帶來新的商業機會,同時也能成為傳化智聯全鏈條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節點。

《中國儲運》:倉儲是物流領域一個熱門領域,尤其是在新零售的推動之下,對于倉儲有著不同于傳統的新要求。傳化在積極打造發展以公路港為核心的一站式服務體系的同時,打造“云倉”戰略體系,其新時期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張寒冰:當前,我國的物流行業高度碎片化,生產制造企業上下游各環節難以連通,資源難以整合,生產服務業還處于初級階段。尤其是在各類生產制造業的倉儲管理中,還有近乎80%處于自動化運作的盲區。
基于遍布全國的傳化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打造傳化云倉這一戰略體系的首要目標是通過數字化的手段把分散在城市各處的倉庫進行連接和協同,企業能夠實時掌控產品上下游各環節的庫存和銷售數據,并結合倉庫作業策略、訂單交易、智能設備應用等,提升倉庫管理效率,改善庫存管控策略,實現全網多倉協同與調度,從而實現以車為中心到以貨為中心的升級。
眾所周知,傳化智聯打造數字傳化網,目的是貫穿從生產制造到流通的供應鏈各環節,打通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逐步形成大數據的沉淀及應用,為建設智慧城市、發展智慧物流奠定系統和數據基礎,同時也為企業、行業乃至國家的經濟決策提供支持。同時這一戰略的提出也是服務生產端到消費端全鏈條的物流供應鏈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
《中國儲運》:“云倉”戰略下“倉”的概念不可或缺的是在全國實現規劃布局,通過資源整合,把市場上閑置的倉庫利用起來,優化資源配置。那么目前,傳化云倉的網絡布局是怎樣的狀況?
張寒冰:傳化體系內的倉庫作為云倉的網絡樞紐,目前傳化云倉已在全國10多個省市、30個一線城市進行了布局,并在武漢、長沙、濟南、西安、天津、鄭州等物流樞紐節點城市開設和落地了大型的倉儲物流中心,覆蓋倉儲面積達80萬平方米。
一方面,傳化云倉不斷對已有公路港倉庫資源進行改造升級,以滿足現代物流更高的倉儲要求,為云倉的全國化共享倉儲網絡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傳化云倉還在通過自建、代運營的模式積極拓展全國性的倉庫資源。與此同時,還在進行以社會化倉儲為網絡節點,與系統連接。
在打造自有倉庫的同時,云倉還將鏈接社會化倉儲,通過數字化的手段把分散在各地的倉儲進行連接和協同,通過導入云倉WMS系統,讓更多企業能夠實時掌控產品上下游各環節的庫存和銷售數據,并結合倉庫作業策略、訂單交易、智能設備應用等,改善倉庫管理效率,提升庫存管控策略,實現全網多倉協同與調度。

《中國儲運》:傳化云倉在傳化所有板塊中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地位?
張寒冰:用這樣一句話來總結傳化云倉的地位就是“傳化云倉是倉運配一體服務的賦能”。
傳化云倉協同各地公路港、陸鯨、易貨嘀,通過倉和配的結合,將訂單預處理、執行計劃、庫內作業、發運配送、拒收返回以及上下游的賬務清分等全部統一,高效完成客戶作業需求,實現現代物流的一站式服務。
《中國儲運》:對于傳化智聯來講,實施云倉業務板塊需要滿足哪些戰略條件才能實施?
張寒冰:首先是傳化智聯的公路港全國化布局。據2017年報顯示,傳化智聯已開展業務的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項目有65個,入駐物流企業7276家。
其次是技術與系統能力。傳化云倉投入了大量的技術力量,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技術手段,成功應用R F I D物聯網技術和A G V機器人技術,極大地改善了倉庫的管理效率,實現了全網多倉協同與調度。另外,云倉基于云架構開發的WMS系統和OMS系統,可通過靈活配置,適應多行業的多種業務形態。
第三,強大的客戶服務能力。目前,傳化云倉配備具有10年以上經驗的倉儲管理精英團隊,可根據企業實際需求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倉配一體化解決方案。以與駱駝電池合作的項目為例,云倉利用其專業的全國化運營網絡,并協同輻射全國干線的傳化公路港平臺網絡,為其提供全國性的RDC倉配業務。
《中國儲運》:云倉在滿足傳化智聯一體化服務戰略的同時,具有哪些社會意義?
張寒冰:傳化云倉將對自有及社會化的倉儲資源進行快速鏈接,形成一張巨型倉儲網絡,賦能中小倉儲企業和經銷企業,為全國客戶提供全網倉儲服務。通過平臺,搭建服務于供應鏈上下游的用倉、分倉、共享倉網絡,同時滿足倉儲服務、電商客戶在不同場景下的不同需求。
通過打造工業智能化倉儲應用場景,與傳化金融系列業務融合,形成生態閉環。為促進倉儲供應鏈的集約化、智能化發展貢獻中堅力量,最終實現促進產業供應鏈降本增效,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