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楊 成,趙衛東,李文濤,袁 浩
(成都航天醫院骨科,四川 成都 610100)
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折。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踝關節遭受間接暴力引起的。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負重關節。踝關節一旦發生外傷性骨折會導致患者出現踝部疼痛、腫脹、皮下瘀血及活動障礙等情況,嚴重時可導致其發生踝關節畸形[1]。以往臨床上常采用保守療法治療外傷性踝關節骨折,但效果不夠理想。近年來,用手術療法治療外傷性踝關節骨折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相關的文獻指出,對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確切,能夠有效地促進其踝關節功能的恢復。為了進一步探究對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筆者對成都航天醫院收治的78例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了分組對比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成都航天醫院收治的78例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患者。這78例患者的入選標準:1)其病情均符合外傷性踝關節骨折的診斷標準,且均經臨床檢查被確診患有外傷性踝關節骨折。2)存在不同程度的踝關節腫痛、畸形、皮下瘀血、活動障礙等情況。將這些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39例患者。試驗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4例;其年齡為13~74歲,平均年齡(38.5±2.4)歲;其中致傷原因為發生交通事故、從高處墜落、扭傷、砸傷的患者分別有16例、7例、10例、6例。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16例;其年齡為14~74歲,平均年齡(39.1±2.3)歲;其中致傷原因為發生交通事故、從高處墜落、扭傷、砸傷的患者分別有14例、9例、10例、6例。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致傷原因等基線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保守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牽引復位,然后使用石膏托對其骨折部位進行固定。在為患者拆除石膏托后,指導其進行康復訓練。對試驗組患者根據其具體情況對其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為發生骨折移位的患者采用手法復位外固定手術進行治療。為不能進行手法復位外固定手術的患者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進行治療。進行手法復位外固定手術的方法是:認真分析患者的X線片,根據其骨折部位的具體情況為其制定手法復位方案。協助患者取下肢抬高的側臥位,對其踝關節部位進行推壓(確保用力的方向與其受傷的部位相反),使其移位的骨骼復位。在C型臂X線機的引導下,觀察骨折部位的復位情況。使用外固定支架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然后使用螺釘對外固定支架進行固定。在完成固定操作后的第2周,對患者骨折部位的復位情況進行復查。在術后第6~7周為患者拆除外固定支架,并指導其進行踝關節功能恢復訓練。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的具體方法是:對于開放性骨折患者,在術前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清創和消毒處理。對于閉合性骨折患者,根據其骨折部位的具體情況為其選擇手術入路的方式進行手術治療。對于三踝骨折患者,在手術的過程中需要先暴露其內踝;在徹底清除嵌入到其軟組織中的碎骨后,對其后踝及外踝進行固定,然后再對其內踝進行固定。對于存在三角韌帶損傷的患者,先對其三角韌帶進行修復,然后再對其骨折部位進行固定。在手術結束后,需要對患者的患肢進行完全制動。在完成拆線工作后,需要使用石膏托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3~4周的固定。在為患者拆除石膏托后,指導其進行康復訓練。
1.3.1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骨折愈合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和術畢至可負重的時間[2]。
1.3.2 療效評定方法 1)優:治療后,患者踝關節的活動功能恢復正常,無任何不適感。2)良:治療后,患者踝關節的活動功能基本恢復正常,但長時間走路后其踝關節會有輕度的腫脹感和酸痛感,其踝關節的屈曲角為30°~40°,其踝關節的背伸角為5~10°。3)可:治療后,患者踝關節的活動功能有所恢復,走路時其踝關節會有疼痛感和腫脹感,其踝關節的屈曲角為20°~29°,其踝關節的背伸角為1~4°。4)差:治療后,患者踝關節的活動功能未恢復,其踝關節的屈曲角小于20°,其踝關節的背伸角為0°。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統計軟件SPSS 23.0進行分析和處理。患者骨折愈合的時間、住院的時間、術畢至可負重的時間等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治療的優良率等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骨折愈合的時間、住院的時間、術畢至可負重時間的平均值分別為(13.12±4.86)周、(14.12±2.67)d、(14.52±4.92)周,對照組患者骨折愈合的時間、住院的時間、術畢至可負重時間的平均值分別為(15.79±4.24)周、(21.58±4.66)d、(16.43±5.28)周。試驗組患者骨折愈合的時間、住院的時間、術畢至可負重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試驗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表1 試驗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
試驗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優的患者有21例(占53.85%),為良的患者有15例(占38.46%),為可的患者有2例(占5.13%),為差的患者有1例(占2.56%)。試驗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為92.31%(36/39)。對照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優的患者有16例(占41.03%),為良的患者有14例(占35.90%),為可的患者有4例(占10.26%),為差的患者有5例(占12.82%)。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為76.92%(30/39)。試驗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試驗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
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折。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踝關節遭受間接暴力引起的。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踝部疼痛、腫脹、皮下瘀血及活動受限等,嚴重者可發生踝關節畸形。外傷性踝關節骨折若未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可發生多種嚴重的并發癥,從而可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以往臨床上常采用保守療法治療外傷性踝關節骨折,但效果不夠理想,患者常會出現踝關節功能恢復不良等情況[3-4]。近年來,用手術療法治療外傷性踝關節骨折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對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促進其踝關節功能的恢復[5-6]。為了進一步探討對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筆者對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成都航天醫院收治的78例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92.31%)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76.92%)。試驗組患者骨折愈合的時間〔(13.12±4.86)周〕、住院的時間〔(14.12±2.67)d〕、術畢至可負重的時間〔(14.52±4.92)周〕均短于對照組患者骨折愈合的時間〔(15.79±4.24)周〕、住院的時間〔(21.58±4.66)d〕、術畢至可負重的時間〔(16.43±5.28)周〕。
綜上所述,對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顯著,具有患者術后恢復快等優點。
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