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耀尚
(南寧市社會福利醫院,廣西 南寧 530003)
甲狀腺腺瘤是臨床上常見的甲狀腺良性腫瘤。此病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等癥狀,部分患者的腫瘤可發生惡變。在對此病患者實施傳統手術治療時手術切口較大,術后可遺留明顯的手術瘢痕,影響其頸部的美觀度,因此往往難以被患者接受。研究發現,采用低位小切口甲狀腺腺瘤切除術治療甲狀腺腺瘤具有創傷性小、患者在術后恢復快、術后切口的美觀度高等優點[1-2]。本研究主要探討采用低位小切口甲狀腺腺瘤切除術治療甲狀腺腺瘤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南寧市社會福利醫院收治的52例甲狀腺腺瘤患者。將這些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小切口組。對照組患者中有男6例,女20例;其年齡為23~67歲,平均年齡為(26.29±2.55)歲。小切口組患者中有男5例,女21例;其年齡為21~65歲,平均年齡為(26.92±2.8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甲狀腺腺瘤切除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案是:使患者取平臥位,對其進行全麻,在其頸前胸骨切跡上方1.5 cm處做一個7 cm的切口,逐層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將頸前肌群切斷分離,切斷并結扎頸前靜脈,將頸白線縱行切開。鈍性分離頸前肌群至甲狀腺外層被膜與固有膜之間。將淺表的甲狀腺腺瘤鈍性分離至其蒂部,將其蒂部結扎并將甲狀腺腺瘤切斷。在處理位置較深的甲狀腺腺瘤時,可將甲狀腺拉向內側,將甲狀腺中靜脈切斷,再將甲狀腺腺瘤用血管鉗夾閉后切除。常規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手術切口。為小切口組患者采用低位小切口甲狀腺腺瘤切除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案是:使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頸叢麻醉聯合頸前局部浸潤麻醉,在其頸前胸骨切跡上方1.5 cm處,沿著頸前皮紋做一個3 cm的橫切口。逐層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將皮瓣游離,切開帶狀肌。暴露甲狀腺的下極,避開喉返神經將甲狀腺下極的血管切斷、結扎,將腺葉的背側游離,處理甲狀腺上極。將甲狀腺腺瘤從甲狀腺組織中剝出,對其蒂部進行結扎和止血。若甲狀腺腺瘤較大且含有囊液,可在抽出囊液后將其切除。若甲狀腺腺瘤為實性瘤,可將瘤體牽出切口后進行處理。若甲狀腺腺瘤的體積過大且對術野造成不良的影響,可先將部分頸前肌切斷,用小拉鉤牽拉甲狀腺,以擴大術野。間斷縫合腺體殘面,進行徹底的止血,留置硅膠引流管,將頸白線、頸闊肌及皮下脂肪層用可吸收線縫合。對皮膚切口進行連續皮內縫合。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手術切口的長度、術中的出血量、術后2 d內的引流總量、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術后切口美觀度的評分及發生頸部疼痛、感覺異常等術后并發癥的情況。采用我院自制的術后切口美觀度評價量表對患者術后切口的美觀度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患者手術切口的瘢痕是否明顯、對其個人形象的影響及患者的自我感受等)。該評分的總分為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術后切口的美觀度越高。
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小切口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及術后2 d內的引流總量均較少,其手術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均較短,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術中的出血量(ml)術后2 d內的引流總量(ml)手術的時間(min)住院的時間(d)對照組 26 82.98±22.72 15.26±3.57 67.24±21.91 6.61±2.72小切口組 26 49.02±11.53 10.52±1.21 45.14±10.15 4.02±1.01 t值 8.255 8.134 7.895 6.55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小切口組患者術后切口美觀度的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切口美觀度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切口美觀度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術后切口美觀度評分對照組 26 82.67±1.02小切口組 26 95.29±4.13 t值 6.856 P值 0.000
在術后,對照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發生頸前區疼痛,有1例患者發生頸前區感覺異常,有1例患者發生吞咽困難,有1例患者發生聲音嘶??;在小切口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發生頸前區感覺異常。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小切口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情況的比較
甲狀腺腺瘤是臨床上常見的良性甲狀腺病變。目前,實施手術是治療此病的主要方法。對此病患者進行傳統手術治療時需做較大的切口,對病灶周圍組織的創傷性較大,而且在術后會遺留明顯的手術疤痕,影響患者頸部的美觀性,較難使患者及其家屬接受[3-4]。低位小切口切除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對甲狀腺腺瘤患者實施該手術無需將其頸前肌群完全切斷且不會引發頸前肌群粘連和皮下結節等并發癥,可減輕其受到的手術創傷,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促使其在術后快速康復,而且術后遺留的手術瘢痕較小[5-6]。此外,采用低位小切口切除術治療甲狀腺腺瘤還可降低患者喉返神經損傷、頸部不適的發生率[7-8]。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小切口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及術后2 d內的引流總量均較少,其手術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均較短,P<0.05。小切口組患者術后切口美觀度的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小切口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P<0.05??梢?,采用低位小切口甲狀腺腺瘤切除術治療甲狀腺腺瘤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減少患者受到的手術創傷,縮短其手術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