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勤,雍 熙
(1.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感染科,四川 南充 637000;2.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血管外科,四川 南充 637000)
慢性丙型肝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病毒性肝炎。此病患者若未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可發生肝硬化等并發癥,嚴重者甚至會發生肝癌,從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1]。相關的文獻指出,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較好[2]。為了進一步探究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筆者對在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就診的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進行了分組比較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就診的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這30例患者的納入標準:1)其病情符合慢性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2)本人及其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3)未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礎疾病及其他可影響本研究結果的疾病。4)心肺功能正常。將這30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15例/組)。試驗組患者中有男性7例,女性8例;其年齡為20~58歲,平均年齡為(41.9±4.7)歲;其體重為46~95 kg,平均體重為(64.9±7.4)kg。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9例,女性6例;其年齡為25~60歲,平均年齡為(45.2±5.1)歲;其體重為44~98 kg,平均體重為(71.6±6.8)kg。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分析。
為對照組患者聯用普通干擾素注射液和利巴韋林片進行治療。普通干擾素注射液的用法是:皮下注射,50000 U/次,1次/周。利巴韋林片的用法是:口服,體重≤65 kg的患者每天服800 mg,體重在66~74 kg的患者每天服1000 mg,體重在≥75 kg的患者每天服1200 mg。為試驗組患者聯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注射液和利巴韋林片進行治療。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注射液的用法是:皮下注射,體重≤65 kg的患者每次注射135 μg,每周注射1次;體重>65 kg的患者每次注射180 μg,每周注射1次。利巴韋林片的用法與對照組相同。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48周。在治療期間,每2周對患者進行1次血常規檢查,觀察其白細胞計數,并根據其白細胞計數對其用藥方案進行相應的調整。完成治療后,對患者進行為期24周的隨訪。
1)患者病毒應答的情況。在治療12周后和治療結束時,對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記物(包括血清HCV-RNA及HCV-Ab)進行檢測。2)患者生化應答的情況。在治療12周后、治療24周后、治療48周后和末次隨訪時,對患者進行血清ALT檢測。
病毒應答的評價標準:1)治療早期的病毒應答。經過為期12周的治療后,患者的血清HCV-RNA為陰性或血清HCV-RNA的水平與治療前相比下降102 cop/mL以上。2)治療結束時的病毒應答。在治療結束時,患者的血清HCVRNA為陰性。3)持續病毒應答。在末次隨訪時,患者的血清HCV-RNA為陰性。生化應答的評價標準:患者血清ALT的水平<1倍正常值上限(ULN)。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治療早期的病毒應答率、治療結束時的病毒應答率和持續病毒應答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病毒應答情況的比較[%(n)]
在治療12周后、治療24周后、治療48周后和末次隨訪時,試驗組患者的生化應答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化應答情況的比較[%(n)]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因肝細胞凋亡、肝纖維化,常會發生肝硬化、肝癌等嚴重的并發癥[3]。治療慢性丙型肝炎應從清除丙型肝炎病毒方面著手[4]。以往臨床上常采用普通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慢性丙型肝炎,但效果并不理想[5]。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是一種新型的免疫增強劑。此藥具有血漿清除率低、半衰期長的特點。近年來,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慢性丙型肝炎可有效地保護患者的肝細胞,防止其發生肝硬化及肝癌,改善其生活質量和預后。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早期的病毒應答率、治療結束時的病毒應答率和持續病毒應答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在治療12周后、治療24周后、治療48周后和末次隨訪時,試驗組患者的生化應答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顯著,能夠改善患者的病毒應答和生化應答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