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鋒,鮑秀琦,馮 越,白 婧
(1.佳木斯大學研究生學部,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2.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潰瘍性結腸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發作等特點[1]。目前臨床上對此病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確。潰瘍性結腸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的人群,但以20~30歲的青年人為主要發病群體。烏司他丁是從健康成年男性新鮮尿液中提取出來的一種糖蛋白。此藥具有抑制多種蛋白水解酶的活力及炎癥介質的分泌、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為了探究用烏司他丁聯合美沙拉嗪對潰瘍性結腸炎小鼠進行治療的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1.1.1 動物分組 選取32只清潔級KM小鼠(購自于哈爾濱醫科大學實驗動物學部)作為研究對象。這32只小鼠均為雄性;其體重為20~25 g,平均體重(22.50±0.50)g。將這32只小鼠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模型組、美沙拉嗪組、烏司他丁+美沙拉嗪組(8只/組)。
1.1.2 試劑 本研究中所用的試劑主要包括:右旋葡聚糖硫酸鈉(購自于美國MP Biomedicals公司)、SOD測定試劑盒、TNF-αELISA試劑盒、鈣衛蛋白免疫組化試劑盒、濃度為10%的水合氯醛等。
1.2.1 建立模型 模型組小鼠、美沙拉嗪組小鼠、烏司他丁+美沙拉嗪組小鼠均自由飲用濃度為4%的右旋葡聚糖硫酸鈉7 d,然后將其建立為潰瘍性結腸炎小鼠模型。
1.2.2 治療方法 為烏司他丁+美沙拉嗪組小鼠聯用烏司他丁和美沙拉嗪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是:為小鼠腹腔注射0.1 ml濃度為1500 U/ml的烏司他丁,1次/d。使用0.2 ml濃度為40 mg/ml的美沙拉嗪對小鼠進行灌胃,1次/d。為美沙拉嗪組小鼠單用美沙拉嗪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是:使用0.2 ml濃度為40 mg/ml的美沙拉嗪對小鼠進行灌胃,1次/d。使用0.1 ml的生理鹽水對模型組小鼠進行灌胃,然后為其腹腔注射0.1 ml的生理鹽水,1次/d。三組小鼠均連續治療7 d。
比較正常對照組小鼠、模型組小鼠、美沙拉嗪組小鼠、烏司他丁+美沙拉嗪組小鼠的疾病活動指數、病理組織分級、腫瘤壞死因子α、超氧化物歧化酶及鈣衛蛋白的水平[2]。
對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正常對照組小鼠腫瘤壞死因子α及鈣衛蛋白的水平、病理組織分級、疾病活動指數均低于烏司他丁+美沙拉嗪組小鼠,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高于烏司他丁+美沙拉嗪組小鼠(P<0.05);烏司他丁+美沙拉嗪組小鼠腫瘤壞死因子α及鈣衛蛋白的水平、病理組織分級、疾病活動指數均低于美沙拉嗪組小鼠,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高于美沙拉嗪組小鼠(P<0.05);美沙拉嗪組小鼠腫瘤壞死因子α及鈣衛蛋白的水平、病理組織分級、疾病活動指數均低于模型組小鼠,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高于模型組小鼠(P<0.05)。詳見表1。
表1 四組小鼠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s)

表1 四組小鼠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s)
組別 腫瘤壞死因子α(ng/L)超氧化物歧化酶(NU/mgport)病理組織分級(級)疾病活動指數 鈣衛蛋白(mg/L)正常對照組(n=8)125.77±5.33 332.34±1.26 0.00±0.00 0.00±0.00 16.20±3.45模型組(n=8)447.89±5.42 117.34±1.26 2.10±0.10 2.77±0.15 38.50±4.23美沙拉嗪組(n=8)361.47±5.20 221.59±1.31 1.55±0.25 1.50±0.13 29.40±4.25烏司他丁+美沙拉嗪組(n=8)310.88±12.45 300.77±1.33 0.95±0.15 0.85±0.15 21.60±4.23t值 8.579 8.671 8.077 8.140 8.233P值 0.014 0.007 0.048 0.046 0.038
有研究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發展與炎性細胞因子、粘附分子及氧自由基的水平密切相關;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應從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的活性及粘附分子的釋放、清除氧自由基等方面著手[3]。烏司他丁是一種廣譜酶抑制劑。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用烏司他丁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可有效地抑制患者腫瘤壞死因子α、鈣衛蛋白的分泌、提高其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從而可有效地改善其臨床癥狀,促進其康復。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烏司他丁+美沙拉嗪組小鼠腫瘤壞死因子α及鈣衛蛋白的水平、病理組織分級、疾病活動指數均低于美沙拉嗪組小鼠,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高于美沙拉嗪組小鼠;美沙拉嗪組小鼠腫瘤壞死因子α及鈣衛蛋白的水平、病理組織分級、疾病活動指數均低于模型組小鼠,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高于模型組小鼠。
綜上所述,用烏司他丁聯合美沙拉嗪對潰瘍性結腸炎小鼠進行治療的效果較為理想。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