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山琴
(武漢市武昌區積玉橋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湖北 武漢 430000)
小兒急性腎炎是兒科的常見病、多發病。該病多是由鏈球菌感染所致。該病患兒普遍存在血壓升高的情況。臨床研究表明,急性腎炎患兒在合并高血壓后,會出現尿少、排血尿及水腫等癥狀,從而可加重其病情[1-2]。因此,臨床上應對急性腎炎合并高血壓患兒進行積極的治療。在文本中,筆者主要研究用卡托普利對急性腎炎合并高血壓患兒進行治療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間某醫院收治的90例急性腎炎合并高血壓患兒。這些患兒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急性腎炎的診斷標準,均合并有高血壓,均存在尿少、排血尿及水腫等癥狀,且其家長均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其中,排除對卡托普利、氫氯噻嗪等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的患兒。將這90例患兒隨機分為A組和B組。在B組患兒中,女性患兒和男性患兒分別有17例和28例;其年齡為7~14歲,平均年齡為(9.22±2.67)歲。在A組患兒中,女性患兒和男性患兒分別有16例和29例;其年齡為6~14歲,平均年齡為(9.31±2.72)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兩組患兒入院后,均對其進行常規治療,包括用氫氯噻嗪(用法是:口服,1~2 mg·kg-1·d-1,分2次服用,連續用藥15 d)對其進行利尿治療,用青霉素G(肌內注射,1~2 萬U·kg-1·d-1,分2次注射,連續用藥15 d)對其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讓其絕對臥床休息,控制其食鹽和蛋白質的攝入量,在必要時應限制其液體的攝入量。在此基礎上,加用卡托普利對A組患兒進行治療??ㄍ衅绽挠梅ㄊ牵嚎诜?,初始時的服用劑量為0.5 mg/次,3次/d,然后將用藥量逐漸增至1.0 mg·kg-1·d-1,分3次服用,連續用藥 15 d[3]。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兒在接受治療前后其收縮壓、舒張壓、血清肌酐及血清尿素氮的水平。觀察并比較兩組患兒入院至血壓達標的時間、入院至水腫癥狀消失的時間及在用藥期間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用顯效、有效和無效評價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顯效:經治療,患兒的血壓水平降至正常的范圍內,其腎功能明顯改善,其尿少、排血尿及水腫等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經治療,患兒的血壓水平明顯降低,其腎功能有所改善,其尿少、排血尿及水腫等癥狀明顯減輕。無效:經治療,患兒的治療效果未達到有效和顯效的標準[4]。
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兒舒張壓、收縮壓、血清肌酐及血清尿素氮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A組患兒舒張壓、收縮壓、血清肌酐及血清尿素氮的水平均低于B組患兒(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兒在接受治療前后其血壓、血清肌酐及血清尿素氮的水平(±s)

表1 對比兩組患兒在接受治療前后其血壓、血清肌酐及血清尿素氮的水平(±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B組治療后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舒張壓(mmHg)收縮壓(mmHg)血清肌酐(μmol/L)血清尿素氮(mmol/L)A組 45 治療前 90.17±6.24 151.45±13.28 821.25±120.25 14.55±3.56治療后 78.21±4.21#*125.42±8.35#*91.45±8.32#*5.15±0.51#*B組 45 治療前 90.18±6.52 150.47±13.18 822.14±120.21 14.52±3.71治療后 85.24±4.51#139.35±8.12#152.25±12.69#9.35±0.25#
A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B組患兒(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
A組患兒入院至血壓達標的時間和入院至水腫癥狀消失的時間均短于B組患兒(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兒入院至血壓達標的時間和入院至水腫癥狀消失的時間(d,±s)

表3 對比兩組患兒入院至血壓達標的時間和入院至水腫癥狀消失的時間(d,±s)
?
高血壓是急性腎炎患兒常見的合并癥。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利尿劑、降壓藥和抗感染藥物等對急性腎炎合并高血壓患兒進行治療。卡托普利是一種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該藥可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活性而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產生抑制的作用,從而達到降血壓和改善腎功能的目的。另外,該藥還可抑制緩激肽的降解,不影響脂質代謝,不容易引發心率加快、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用藥的安全性較高[5-6]。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在對急性腎炎合并高血壓患兒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加用卡托普利進行治療,能顯著改善其血壓、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的水平,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用藥較為安全。
在用藥期間,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對比兩組患兒在用藥期間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