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虎
(潞城市人民醫院,山西 潞城 047500)
單純性闌尾炎是臨床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在臨床上,進行手術治療是治療此病的主要方法。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小切口闌尾切除術逐漸取代了常規的闌尾炎切除術,成為治療單純性闌尾炎的首選手術療法[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對單純性闌尾炎患者進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潞城市人民醫院收治的212例單純性闌尾炎患者。根據手術方案的不同將這212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在對照組106例患者中,有男62例,女44例;其年齡為19~45歲,平均年齡為(30.29±4.28)歲;其病程為6~24 h,平均病程為(12.32±2.35)h。在試驗組106例患者中,有男63例,女43例;其年齡為18~44歲,平均年齡為(29.62±4.14)歲;其病程為7~24h,平均病程為(12.52±2.21)h。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B超檢查,確定其病灶所在的部位。為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的闌尾切除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案是: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在其右腹部麥氏點處做一個長約6 cm的切口,用拉鉤鈍性分離其腹橫肌、腹內斜肌,將腹膜橫向切開,充分暴露闌尾。對闌尾系膜進行結扎并將其切斷。結扎闌尾的根部并進行荷包縫合,切斷闌尾,對闌尾的殘端進行消毒,將其包埋于盲腸壁內。清理腹腔,常規縫合腹膜、皮下組織及皮膚[2]。在術后為患者應用抗生素進行預防性抗感染治療。為試驗組采用小切口闌尾切除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案是: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在其右腹部的麥氏點處做一個長約1.5~2 cm的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腹外斜肌腱膜,鈍性分離腹內斜肌、腹橫肌,切開腹膜。用拉鉤牽開切口,用卵圓鉗將闌尾及闌尾系膜鉗夾至切口附近,常規切除闌尾,縫合腹膜、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組織及皮膚。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后對比觀察其術中的出血量、手術的時間、術畢至排氣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臨床療效。在術后根據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的情況、腸道功能恢復的情況及發生并發癥的情況將其臨床療效分為優、良、可、差。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手術效果的優良率為94.34%(100/106),對照組患者手術效果的優良率為77.36%(82/106),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試驗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為(52.45±13.41)ml、手術的時間為(57.36±11.28)min、術畢至排氣的時間為(28.25±2.15)h、住院的時間為(3.28±1.12)d。對照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為(94.55±23.31)ml、手術的時間為(82.66±11.64)min、術畢至排氣的時間為(36.41±3.02)h、住院的時間為(5.52±1.35)d。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較少,其手術的時間、術畢至排氣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的比較(±s)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術畢至排氣的時間(h)住院時間(d)試驗組 106 52.45±13.41 57.36±11.28 28.25±2.15 3.28±1.12對照組 106 94.55±23.31 82.66±11.64 36.41±3.02 5.52±1.35
單純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不可耐受的右下腹部劇烈疼痛,少數患者可出現發熱、嘔吐等癥狀[3]。此病患者若未進行及時的治療其病情可進展為化膿性闌尾炎或壞疽穿孔性闌尾炎,其治療難度可顯著增高。
闌尾切除術是根治單純性闌尾炎的唯一療法。對此病患者實施常規的闌尾切除術雖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存在創傷性大、術后恢復慢、并發癥多、切口愈合后美觀性差等缺點。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切口闌尾切除術逐漸成為治療單純性闌尾炎的首選術式。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手術效果的優良率為94.34%(100/106),對照組患者手術效果的優良率為77.36%(82/106),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較少,其手術的時間、術畢至排氣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單純性闌尾炎患者進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可取得較好的療效,而且創傷性較小,可促使其在術后較快地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