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靖
(徐州市礦山醫院神經內科,江蘇 徐州 221000)
腦卒中后抑郁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此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情緒低落、睡眠障礙等,病情嚴重者可出現自殘或自殺的行為。在臨床上,藥物療法是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主要方法[1]。此次研究對比分析了應用帕羅西汀與鹽酸舍曲林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本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徐州市礦山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76例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38例患者。在A組患者中,有男26例,女12例;其年齡為48~75歲,平均年齡為(61.5±2.3)歲;其病程為3~14個月,平均病程(6.8±2.3)個月。在B組患者中,有男25例,女13例;其年齡為50~74歲,平均年齡為(62.1±1.9)歲;其病程為3~13個月,平均病程(6.4±2.1)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改善腦循環、營養腦神經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為B組患者應用帕羅西汀進行治療,其用法是:在晨起時服用,10 mg/次,1次/日,每周將用藥量增加10 mg。年齡≥60歲的患者最大的用藥量為40 mg/日,年齡<60歲的患者最大的用藥量為50 mg/日。為A組患者在進行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鹽酸舍曲林進行治療,其用法是:在晨起時服用,50 mg/次,1次/日,每周將用藥量增加50 mg,最大的用藥量為200 mg/日。在為兩組患者治療8周后比較其臨床療效及發生嗜睡、失眠、便秘、食欲減退等不良反應的情況[2]。
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1)顯效。經治療,患者HAMD評分的減分率>60%。2)有效。經治療,患者HAMD評分的減分率為30%~60%。3)無效。經治療,患者HAMD評分的減分率<3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1%。B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9.5%。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在進行治療期間,A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發生失眠,有1例患者發生便秘,有1例患者發生食欲減退,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7.8%;B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生失眠,有1例患者發生嗜睡,有3例患者發生便秘,有2例患者發生食欲減退,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1.1%。與B組患者相比,A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腦卒中后抑郁是腦卒中患者較易發生的情感障礙性并發癥之一。目前,此病的發病機制仍不完全明確,但與患者體內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的水平下降有關[3]。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可出現明顯的精神癥狀,其生活質量可明顯下降,其進行康復鍛煉的效果可受到明顯的影響。在臨床上,治療此病的方法主要為進行藥物治療或非藥物治療。可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藥物包括三環類抗抑郁藥、四環類抗抑郁藥、5-HT再攝取抑制劑、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等。此類藥物具有抗抑郁及促進受損神經功能修復的作用。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非藥物療法包括綜合康復療法、高壓氧療法、心理療法。多數學者認為,藥物療法在治療腦卒中后抑郁方面可發揮關鍵性的作用。帕羅西汀、鹽酸舍曲林均屬于5-HT再攝取抑制劑。帕羅西汀具有抑制腦神經對5-HT的再攝取,增加腦細胞內5-HT的含量、抗抑郁等作用。鹽酸舍曲林具有抑制神經元突觸前膜對5-HT的再攝取,增加突觸間隙5-HT的含量、抗抑郁等作用。
此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B組患者相比,A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果與李小明等的研究結果一致[4]。
綜上所述,應用帕羅西汀或鹽酸舍曲林治療腦卒中后抑郁均可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但使用鹽酸舍曲林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副作用較少,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