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松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第二人民醫院麻醉科,四川 眉山 620860)
進行手術的患者常因疼痛而在術中發生應激反應,導致其在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升高,嚴重影響其治療的效果。臨床上對實施手術的患者常進行術前麻醉。接受手術麻醉的老年患者因其身體的各項機能在下降,其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更高。有研究資料顯示,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與麻醉藥物的使用存在相關性[1]。為此,我院對2015年1月10日至2017年1月10日期間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第二人民醫院麻醉科收治的84例進行下肢手術的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研究,旨在探討對實施下肢手術的老年患者進行全身麻醉與椎管內麻醉對其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
選取2015年1月10日至2017年1月10日期間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第二人民醫院麻醉科收治的84例進行下肢手術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全麻組(n=42)和椎管內麻醉組(n=42)。在全麻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齡為62~83歲,平均年齡為(69.75±4.32)歲;為其進行麻醉的時間為2.1~3.1 h,平均時間為(2.65±0.42)h;其在術中的出血量為276~361 ml,平均術中出血量為(312.65±52.42)ml。在椎管內麻醉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其年齡為61~82歲,平均年齡為(69.80±4.41)歲;為其進行麻醉的時間為2.0~3.2 h,平均時間為(2.71±0.39)h;其術中的出血量為269~358 ml,平均術中出血量為(310.67±53.42)ml。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其病情均符合ASA(美國麻醉醫師協會)規定的麻醉分級中的Ⅰ-Ⅲ級。2)年齡≥60歲。3)認知功能正常。4)自愿簽署了對參與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有阿茲海默病(AD)或帕金森病(PD)史。2)合并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3)合并有惡性腫瘤。4)酗酒。5)依賴毒物生活。6)有使用安定劑藥物史。7)有精神類疾病家族史。8)有使用抗抑郁藥物史。9)有心臟及神經系統的手術史。
為全麻組患者在術前進行全身麻醉。具體的方法為:使用0.04 mg/kg的咪達唑侖(使用量不得大于2 mg)、3~4 μg/kg的舒芬太尼、0.5~1 mg/kg的丙泊酚及0.15 mg/kg的順苯磺酸阿曲庫銨對患者進行靜脈誘導麻醉。為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操作,并為其使用麻醉機進行機械通氣。將麻醉機的頻率設為每分鐘10~12次,將潮氣量設置為6~8 ml/kg,維持其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為30~45 mmHg。讓患者吸入濃度為1%~3%的七氟醚,并為其泵注2~6 mg/(kg·h)的丙泊酚,對其分次酌情使用舒芬太尼及順苯磺酸阿曲庫銨。為椎管內麻醉組患者在術前進行椎管內麻醉。具體的方法為:在患者的腰部L3~4的椎間隙進行穿刺,穿刺部位有腦脊液流出為穿刺成功,使用1.6 ml 濃度為0.75%的布比卡因對穿刺部位進行注射。根據患者的情況,為其增加2.5~3 ml的布比卡因。為患者置入硬膜外導管,保持麻醉平面在T9及T10水平以下。若患者手術的時間較長,可增加麻醉藥的用量經硬膜外導管為其輸注麻醉藥。
觀察兩組患者的MoCA(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評分、MMSE(簡易智力測量表)評分及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1)用MoCA評分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最高評分為30分,評估的內容包括患者的計算、記憶、注意力、執行、語言、視結構、時間定向力、空間定向力,評分越高表示其認知功能越好。2)用MMSE評分評估患者的智力情況,最高評分為30分,評分越高表示其智力越好,評分為26~30分表示其智力正常;評分為16~25分表示其存在輕度癡呆,評分為10~15分表示其存在中度癡呆;評分<10分表示其存在重度癡呆。若患者在術后MMSE評分≥23分或較術前MMSE評分下降超過2分可認定其發生認知功能障礙。
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麻醉前,兩組患者的MoCA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麻醉后,椎管內麻醉組患者在術后的第12h、第1 d、第3 d的MoCA評分均高于全麻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進行麻醉前后兩組患者MoCA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進行麻醉前后兩組患者MoCA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n 麻醉前 術后第12h 術后第1天 術后第3天椎管內麻醉組 42 28.64±0.21 24.36±1.50 27.41±0.61*28.19±0.17全麻組 42 28.60±0.19 24.22±1.45 25.87±0.32 28.10±0.20
進行麻醉前,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麻醉后,椎管內麻醉組患者在術后的第12h、第1 d、第3 d的MMSE評分均高于全麻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進行麻醉前后兩組患者MMSE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進行麻醉前后兩組患者MMSE評分的比較(分,±s)
注:*與全麻組相比,P<0.05。
組別 n 麻醉前 術后12h 術后1天 術后3天椎管內麻醉組 42 25.64±0.23 22.41±1.51 25.11±0.43*25.05±0.13全麻組 42 25.60±0.20 22.38±1.45 23.62±0.34 25.04±0.14
進行麻醉后,椎管內麻醉組患者在術后的第1d、第3d的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均低于全麻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進行麻醉后,兩組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的比較[n(%)]
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CD)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精神紊亂綜合征。該病是指患者在術中進行麻醉后,其意識、記憶、認知等在短時間內發生紊亂的狀況。POCD的多發群體為老年人。老年患者發生POCD,會影響其在術后的健康[5]。有研究資料顯示,進行手術的老年患者在術后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因素有年齡和麻醉方案的選擇等。因此,為了降低老年患者POCD的發生率,為其選擇科學、有效的麻醉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6]。臨床上對進行手術的老年患者常實施全身麻醉及椎管內麻醉。這兩種方法都可減輕老年患者在術中的疼痛及維持其血流動力學水平。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進行麻醉后,椎管內麻醉組患者在術后的第12 h、第1 d、第3 d的MoCA及MMSE評分均高于全麻組患者,其在術后的第1 d、第3 d的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均低于全麻組患者。綜上所述,與進行全身麻醉相比,對進行下肢手術的老年患者實施椎管內麻醉對其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