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重慶市綦江區中醫院,重慶 401420)
白癜風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皮膚疾病。該病主要因皮膚黑素細胞功能消失所致。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是皮膚出現白斑[1]。目前臨床上治療白癜風的難度較大,治療的療程長,治愈率低。中醫認為,白癜風的病機為寒邪入侵人體,導致膚失所養。為探討使用散寒活血祛白方治療白癜風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重慶市綦江區中醫院對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間收治的部分白癜風患者使用散寒活血祛白方進行治療,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間重慶市綦江區中醫院收治的98例白癜風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黃褐斑和白癜風的診療標準》中關于白癜風的診斷標準。對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合并其他系統性疾病。2)肝腎功能異常。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49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其年齡為22~46歲,平均年齡為(35.69±4.16)歲;其病程為4個月~4年,平均病程為(22.63±8.54)個月。在觀察組的49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齡為22~48歲,平均年齡為(35.14±4.22)歲;其病程為4個月~4年,平均病程為(22.08±8.62)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者使用白癜風膠囊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讓患者每天口服2次白癜風膠囊(生產廠家:廣東尚瑞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43507,規格:0.45 g/粒),每次服3粒或4粒。連續治療6個月。為觀察組患者使用散寒活血祛白方進行治療。該方劑的組方為:灸麻黃3 g,細辛3 g,制附子3 g,干姜3 g,桂枝6 g,當歸6 g,桃仁3 g,通草3 g,紅花3 g,川芎6 g,白芍6 g,熟地6 g,制首烏6 g,旱蓮草6 g,大棗6 g,丹參6 g,甘草6 g,白芷3 g,補骨脂3 g,女貞子8 g,沙苑子8 g,菟絲子8 g,枸杞子8 g。將上述中藥以水煎服。每天服1劑,早、晚各服1次。
治療前后觀察兩組患者CD3+的水平、CD4+的水平、CD8+的水平及CD4+/CD8+。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顯效:患者的白斑完全消退。有效:患者的白斑縮小>50%以上。無效:患者的白斑縮小≤50%,或在擴大。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CD3+的水平、CD4+的水平、CD8+的水平及CD4+/CD8+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D3+的水平、CD4+的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CD8+的水平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標(±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標(±s)
組別 治療前治療后CD3+(%)CD4+(%)CD8+(%)CD4+/CD8+CD3+(%)CD4+(%)CD8+(%)CD4+/CD8+觀察組(n=49)61.08±5.72 27.89±5.44 27.99±5.72 0.96±0.47 66.42±4.96 35.61±2.95 24.39±2.59 1.42±0.31對照組(n=49)61.14±5.26 28.01±5.63 28.13±5.64 0.97±0.43 64.03±3.51 30.54±3.75 27.98±4.17 1.13±0.24 χ2值 0.05 0.10 0.12 0.10 2.75 8.90 5.11 5.17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中醫認為,白癜風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所致。患者氣血失和、七情內傷,風邪趁虛而入,導致其膚失所養,蘊生白斑[2]。白癜風患者存在細胞免疫功能異常的情況,表現為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失衡。提高白癜風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有助于改善其臨床癥狀[3]。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散寒活血祛白方具有養血活血、散寒溫陽及補益肝腎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結果顯示,散寒活血祛白方可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糾正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失衡的情況。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使用散寒活血祛白方治療白癜風的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