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秀英
(三臺縣人民醫院,四川 綿陽 621100)
肺炎是兒科的常見病,具有起病急、癥狀嚴重的特點[1]。肺炎患兒的病因主要為受涼、發生病原體感染等,其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氣促、咳嗽、胸悶、煩躁、呼吸困難、氣喘等。此病患兒若未得到及時的治療和全面的護理可發生腦、腎臟等器官的嚴重并發癥,甚至可發生生命危險[2]。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對肺炎患兒進行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三臺縣人民醫院收治的96例肺炎患兒。這些患兒均經臨床檢查被確診患有肺炎,且均排除了對本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患有精神疾病或惡性腫瘤的可能。這些患兒的家屬均已簽署自愿讓患兒參與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些患兒分為觀察組(n=48)和對照組(n=48)。在觀察組患兒中,有男25例,女23例;其年齡為6個月至11歲,平均年齡為(5.63±0.87)歲;其病程為1~12 d,平均病程為(5.23±1.25)d。在對照組患兒中,有男26例,女22例;其年齡為7個月至11歲,平均年齡為(5.48±0.96)歲;其病程為2~13 d,平均病程為(5.41±1.08)d。本次研究已經通過三臺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兒進行退熱、止咳平喘、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常規治療。在進行治療期間,對對照組患兒進行常規護理,護理方案主要為幫助其完成入院登記、觀察其病情及生命體征、保持其病房環境整潔、對其進行巡視及用藥護理等。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兒進行綜合護理,護理方案如下:1)健康宣教。根據患兒的病情及其各項檢查結果,向其家屬介紹對其進行治療及護理的方案和要點,并使患兒家屬掌握為患兒所用藥物的種類、用法用量、可導致的不良反應及用藥注意事項等方面的知識。督促患兒的家屬根據天氣的變化及時為患兒增減衣物。2)心理護理。肺炎患兒的年齡較小,在服藥或接受穿刺操作時易產生恐懼等不良心理。因此,醫護人員應積極與患兒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進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消除他們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3)用藥護理。在為肺炎患兒應用紅霉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進行治療時,其可能會發生腹瀉、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護理人員在為患兒喂服此類藥物前,應讓其進食少許的食物或服用維生素B6、思密達(蒙脫石散)等藥物,以降低其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為患兒靜脈滴注抗生素時應適當地減慢滴藥的速度,以免其發生靜脈炎。4)退熱護理。肺炎患兒常會出現發熱的癥狀。護理人員必須對此病患兒呼吸頻率、心率和脈搏的變化情況進行嚴密的監測,并每隔2 h為其檢測1次體溫。患兒的體溫若低于38.5℃,無需對其進行特殊的處理?;純旱捏w溫若高于38.5℃,可為其采取酒精擦拭、冰敷等方法進行降溫。患兒的體溫若居高不下,可遵醫囑為其應用布洛芬混懸液等藥物進行治療。5)對癥護理。針對患兒出現的臨床癥狀對其進行護理。在對低齡患兒進行退熱治療的過程中若其出現出汗、大小便失禁的癥狀,應立即遵醫囑對其進行補液等治療,并指導患兒的家屬及時為其更換被褥和衣物,使其皮膚保持干爽?;純喝舨l中毒性腦病等嚴重的并發癥,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其肌張力、意識和瞳孔的變化情況,一旦出現呼吸不規則、昏迷、煩躁等異常的癥狀應立即告知醫師,并積極配合醫師對其進行救治。患兒若出現皮膚濕冷、面色蒼白、煩躁不安、心率加快、頭皮靜脈怒張、肝臟腫大等危急的癥狀及體征,必須迅速對其進行搶救。在對患兒進行搶救期間應及時排除其鼻咽部的分泌物,遵醫囑對其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吸氧或機械通氣治療,確保其呼吸順暢,防止其發生氣管堵塞的情況。6)飲食及生活護理。在對患兒進行治護期間應合理調節其飲食,為提供高維生素、高蛋白的流食,并確保其攝入均衡的營養。為患兒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其因受涼而發生高熱。對患兒進行口腔護理,及時更換其被褥和病服,定時對其病房進行空氣和物品消毒,以降低其感染性并發癥的發生率。
對比觀察兩組患兒在接受治療及護理后其退熱的時間、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咳嗽消失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并評估其臨床療效。
顯效:治療7 d內,患兒的體溫恢復正常,其肺部啰音、咳嗽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經X線檢查顯示其病灶完全消失。有效:治療7 d內,患兒的體溫恢復正常,其咳嗽等癥狀得到明顯的緩解,經X線檢查顯示其病灶明顯縮小。無效。治療14 d內,患兒的癥狀未好轉,甚至在加重,經X線檢查顯示其病灶無明顯的變化??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兒相比,在接受治療及護理后觀察組患兒退熱的時間、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咳嗽消失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癥狀及體征消失的時間及住院時間的對比(d,±s)

表1 兩組患兒癥狀及體征消失的時間及住院時間的對比(d,±s)
?
觀察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83%,對照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1.25%,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的對比
肺炎患兒若未得到有效的治療可發生心力衰竭等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可發生生命危險[4]。年齡較小的肺炎患兒無法將自己的不適癥狀和心理狀態準確地表達給醫生。肺炎患兒的家屬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在與醫護人員進行交流時缺乏足夠的耐心。因此,在對此病患兒進行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對患兒及其家屬實施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及生活護理在內的綜合性護理服務,與他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并全面地了解患兒病情及心理狀態的變化情況[5]。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在對肺炎患兒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其實施綜合護理可顯著提高其臨床療效[6]。綜合護理是指將大量的護理程序系統化,并根據患兒的病情對其實施全方位護理的一種護理模式[6]。對肺炎患兒進行包括心理護理、用藥護理、退熱護理、飲食護理等內容的綜合護理可促使其更快康復,改善其預后。在對肺炎患兒進行綜合護理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可通過為患兒的家屬介紹小兒肺炎的病因、治療方案、護理方案及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提高其對該病的了解程度,緩解其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提高其對治護服務的依從度,使其以更積極的態度配合醫護人員對患兒進行治療。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兒相比,在接受治療及護理后觀察組患兒退熱的時間、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咳嗽消失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83%,對照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1.25%,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對肺炎患兒進行綜合護理能取得理想的臨床效果,可較快改善其臨床癥狀及體征,并可縮短其住院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