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崇靜
(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龍潭鎮中心衛生院,四川 涼山 616352)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慢性乙型肝炎(簡稱乙肝)的病原體,屬于嗜肝DNA病毒科。HBV攜帶者是指感染了HBV、進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檢測的結果為陽性,且持續的時間超過6個月,但缺乏乙肝病的癥狀與體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妊娠期女性若攜帶HBV可嚴重影響母嬰的健康。為了降低新生兒感染HBV的風險,在圍產期對此類孕產婦進行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健康教育是臨床上一種常用的護理方法。實施該護理方法可及時糾正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促進其病情的康復。為了探討對攜帶HBV的孕產婦進行圍產期健康教育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6月至2017 年8月期間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龍潭鎮中心衛生院收治的攜帶HBV的96例孕產婦。這些孕產婦均為單胎妊娠。將這些孕產婦分為研究組(n=48)和常規組(n=48)。研究組孕產婦的年齡為22~36歲,平均年齡為(28.5±2.4)歲;其中,經陰道自然分娩的孕產婦有31例,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孕產婦有17例。常規組孕產婦的年齡為23~37歲,平均年齡為(29.3±2.3)歲;其中,經陰道自然分娩的孕產婦有30例,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孕產婦有18例。兩組孕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及言語障礙;患有梅毒、丙型肝炎等其他傳染性疾病;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2)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血清谷丙轉氨酶水平升高的幅度不明顯;在至少6個月內進行HBsAg檢測的結果為陽性。
在圍產期,對兩組孕產婦均進行常規治療及護理。進行常規治療的方法是:在孕產婦妊娠的第28周、第32周及第36周,分別為其注射200 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兒出生后的24 h內,為其注射100 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2周后,再為新生兒注射1次同等劑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兒出生后的1個月、6個月時,分別為其注射10μg的重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在孕產婦接受產前檢查期間,護理人員對其進行胎心、胎動的監測,囑其保持心情愉悅,確保臥室內溫度、濕度的適宜,定時對臥室進行通風。在為孕產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時,護理人員為其講解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必要性,疏導其負面情緒,指導其加強營養、定期接受肝功能檢查,告知其若出現惡心、嘔吐、疲乏無力的癥狀時要及時入院就診。在孕產婦分娩期間,護理人員要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讓其入住隔離病房,讓其在隔離分娩室進行分娩。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組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進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是:1)在孕產婦進行產前檢查時,護理人員告知其母嬰傳播是HBV的主要傳播途徑,為其講解妊娠期女性攜帶HBV對母嬰健康的影響及預防新生兒感染HBV的方法。2)對于經陰道自然分娩的孕產婦,護理人員多對其進行鼓勵、安慰,指導其在分娩時聽從助產士的指導,正確使用產力,以免因用力不當而使其產道出現損傷,或使新生兒在娩出的過程中受到產道損傷出血的感染而罹患乙肝。對于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孕產婦,護理人員在為其備皮時的動作要輕柔,不要刮傷其皮膚,以免在取出新生兒時使新生兒感染HBV。3)護理人員告知孕產婦在接受主被動聯合免疫治療后可以對新生兒進行哺乳,囑其在對新生兒進行哺乳前要認真清洗雙手,如果乳頭皸裂出血或新生兒的口腔黏膜有破損時應停止對新生兒進行哺乳。告知孕產婦不要親吻新生兒,要將新生兒的奶瓶、衣物單獨放置,并定期進行清洗、消毒。指導孕產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少食多餐,確保營養均衡,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4)護理人員對孕產婦的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告知其要與孕產婦分別用餐,將孕產婦的餐具、衣物單獨放置,要定期接受乙肝六項檢測,進行乙肝六項檢測的結果若為陰性,應及時接種乙肝疫苗,5年后再接種1次乙肝疫苗。同時,告知孕產婦家屬要多與孕產婦進行溝通,以緩解其負面情緒。
1)使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分表評估兩組孕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該評分表的滿分為100分。得分≥80分,表示孕產婦對護理非常滿意;得分為79~60分,表示孕產婦對護理基本滿意;得分≤59分,表示孕產婦對護理不滿意。總滿意率=(總例數-不滿意例數)/總例數×100%。2)在兩組孕產婦的新生兒出生后,采集其臍帶血,對其臍帶血進行HBsAg檢測。統計兩組孕產婦的新生兒發生HBV感染的幾率。
使用SPSS23.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護后,研究組孕產婦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常規組孕產婦(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孕產婦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接受治護后,研究組孕產婦的新生兒感染HBV的幾率低于常規組孕產婦的新生兒(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孕產婦的新生兒感染HBV幾率的比較
乙肝是臨床上的常見病。此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患者感染HBV所致。據統計,在我國約有10%的居民為HBV攜帶者。HBV攜帶者是指感染了HBV,在6個月內進行HBsAg檢測的結果為陽性,但缺乏乙肝病的癥狀與體征,其肝功能基本正常的這類人群。如果HBV攜帶者體內的HBV處于不斷復制的階段,可使其肝功能損傷呈進行性發展,進而罹患乙肝或進一步罹患肝硬化甚至肝癌。研究發現,如果妊娠期女性攜帶HBV,其新生兒受到感染的幾率較高[3]。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預防HBV經母嬰垂直傳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研究發現[4],對攜帶HBV的孕產婦進行圍產期健康教育的效果非常明顯,可有效地降低其新生兒發生HBV感染的幾率。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攜帶乙型肝炎病毒的孕產婦進行圍產期健康教育的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