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靜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中小企業也由少變多、由弱變強、由單一不斷多元的發展了起來。 目前,我國99%以上的企業是中小企業,其推動著我們國家的經濟快速、穩定向前發展,在為我們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同時也給市場帶來創新的產品和技術。然而,隨著中小企業的迅速發展其融資難問題卻愈顯得突出。本文通過對我國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進行分析,探尋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并且透過原因找方法,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出謀劃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難 對策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
盡管中國中小企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顯著,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擴大就業、社會的穩定等發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其獲得融資的各個方面中沒有與其貢獻成正比。反而其融資比較困難,融資難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融資渠道單一,內部靠自身積累。外部靠銀行貸款
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主要靠自身積累。自我發展壯大。它難以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來募集資金,導致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以傳統方式為主。企業的發展僅僅靠內部籌資是遠遠不夠的。內部的融資只能挽救企業短期或者初期的發展。企業要想長久發展,內部融資是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企業必須打開外部融資的通道。企業外部融資主要靠銀行貸款,通過把自己的有價物抵押給銀行以此來換取銀行的貸款,但是銀行貸款手續繁瑣,對抵押品的要求很高,就算企業最終取得了銀行的貸款資金,其約束條件也比較繁多,而且貸款金額少,期限短,遠遠滿足不了企業長期的發展。
(二)民間借貸混亂,融資成本高
隨著銀行貸款門檻的提高,中小企業為了籌集資金以達到發展的目的,且上述融資方式滿足不了企業長遠的發展需要,因此企業不得不從外部來尋求方法,民間融資就成了企業主要的目標對象。但是。民間融資成本很高。風險很大。制度不規范,企業要面對巨大的還本息金額。對企業的發展也有所阻礙。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一)經營風險大、抵押物品數量較少、銀行借貸難
大多中小企業其自身資產不足,經營規模小,盈利能力低,操作風險高。加之,大多中小企業屬于發展初期,經營能力弱,缺少足夠的抵押物品、經營缺乏穩定性等不安全因素較多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抗風險能力較差,在還款能力不如大企業高的同時其壞賬率卻高于大企業。銀行以穩健經營為原則。當企業可抵押物重量及數量都偏少時,經營風險高,銀行的風險和收益不對稱對稱,降低了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的可能。再者,在銀行貸款。手續繁瑣不說程序還比較復雜,要求比較精細,銀行對質押品或者擔保人的要求太高。對其信用審核太嚴。審批時間過長也是阻礙企業向銀行貸款的原因.有些銀行他的信貸管理方式和放貸方式與中小企業的融資特點不匹配,嚴重阻礙了企業貸款融資的道路。
(二)信譽程度低,透明度低
我國企業整體信譽體系不完善,企業發展外部環境差,不少中小企業就不怎么講信譽。“兩套帳”在我國十分流行,雖然已有所好轉。但難免會有些企業面對國家、政府、銀行等機構的調查通常會準備一份光鮮亮麗的賬目,金融機構難以獲取企業真實的財務信息。沒有辦法準確的對企業的盈利情況和真實情況做出判斷,所以金融機構不愿意貿然的給企業貸款。還有些企業逃債、廢債現象嚴重,有的企業將貸款金額用于與企業經營無關的用途,誆騙銀行等金融機構,并且部分企業多處開賬,多處貸款。以此來套取銀行信貸資金。逃避銀行的檢查等。阻礙了金融機構融資的積極性,加大了企業融資的難度。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我國政府還沒有制定和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也沒有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政策體系。近年,針對中小企業貸款難、擔保難等問題,政府雖頒布了一些政策,但并沒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體系制度,所以在某些方面束縛了中小企業的貸款、融資。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一)企業自身
(1)加強企業內部的管理。信息透明化。企業管理者應該與時俱進,多學習一些專業知識,開放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管理素質,要用民主、開放的心來接納一切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思想和觀念,要應用一切先進的管理機制;企業應完善財務信息。做到公開、透明。要挽救中小企業在各個機構中“騙子”的形象,只有這樣,財務機構才會愿意對其進行考核;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應向國有大企業或者外資企業看齊,根據自身特點。學習并應運優秀的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制度才會使企業發展的更好。才會吸引來不同人、機構融資的目光。
(2)拓寬融資渠道,應用多元的融資模式。目前,在我國中小企業中,融資主要是以銀行貸款為主,雖說也有其他的融資方式和渠道,但那只是占一小部分。是輔助的融資渠道。企業自身需要開創新的融資渠道,比如股權融資、債權融資、信托融資、民間借貸、商業信用等。不能只盯著銀行這一條路,上述融資渠道都可以與銀行借貸一同為企業的融資出力,可以使企業多方面、全方位的取得不同融資資金,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3)技術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企業的創新能力是金融機構提供融資資金額度的考慮范圍之一,所以企業應該全力進行技術創新,增加企業自身在同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創造同大企業合作的機會。提升自己在行業中的知名度和地位。當企業擁有自己所驕傲的產品或技術時,其實這項產品或技術就是企業的資本,企業可以用此來和銀行“交易”。也可以通過該產品或技術吸引其他人和機構的目光。從而可以達到資金流人企業的目的,為企業的長遠發展解決資金難的問題。
(4)培養或引進知識分子,學習融資知識。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是所有企業都應當做到的。因為沒有專業人員的操作任何工作都顯得非常業余。通過專業人員的專業分析和解讀。企業可以形成一套科學的規避風險和風險嫁接的機制,可以有效防范風險。企業應加大對員下的學習培養、積極引進和培養具有融資知識的專業人才,可以為企業打造一支工作效率高、融資知識精良的團地,專門為企業尋求優良的融資。
(二)融資市場
(1)放低融資門檻。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擴建為融資市場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大門。所以在可控范圍內,金融機構應該放寬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努力實現雙方共贏的局面。其一,金融機構應該改革和完善一下審核評估制度,評估的概念和標準過于模糊為審核工作增加了難度同時延長了審核時間,過長的時間就有可能導致企業的慘敗。再者,金融機構應該多加重視對企業自身未來發展的評價,并非是企業已有資產或未來現金流的評估。機構應該對企業融資項目本身的發展前景進行審核,要突破原有審核的局限性,金融機構在原有的審核標準上應該在加一些參考指標。如:融資項目的發展前景、企業自身的發展空間等。
(2)規范和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及民間借貸組織。民間借貸在某些方面與銀行是類似的,與銀行形成互補。民間借貸就是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達成協議的借款,其與銀行借貸相比較,更加方便快速、靈活簡捷,民間借貸手續流程較為簡單,資金到賬快捷高速,因此成為中小企業突遇困難的首要之選。然而。民間借貸利率較高,操作不規范,資金流動不透明且成本較高,面對民間融資的不斷擴大發展。金融市場建立健全民間融資的制度迫在眉睫;政府應通過強有力的法律手段建立一個解決方式正規,資金流向透明的民間借貸市場,改善當下的融資制度,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三)政府
(1)完善對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法律法規或規章制度。在我國,多數中小企業資產少,信譽差而且負債率還高。這就要求我國政府應該在法律法規方面維護中小企業,使得中小企業可以在優良的融資法律法規環境中茁壯成長。現有法律原則性太強,缺乏具體的操作實施,所以應該完善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政府展打開了新的大門。所以在可控范圍內,金融機構應該放寬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努力實現雙方共贏的局面。其一,金融機構應該改革和完善一下審核評估制度,評估的概念和標準過于模糊為審核工作增加了難度同時延長了審核時間,過長的時間就有可能導致企業的慘敗。再者,金融機構應該多加重視對企業自身未來發展的評價,并非是企業已有資產或未來現金流的評估。機構應該對企業融資項目本身的發展前景進行審核,要突破原有審核的局限性,金融機構在原有的審核標準上應該在加一些參考指標。如:融資項目的發展前景、企業自身的發展空間等。
(2)規范和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及民間借貸組織。民間借貸在某些方面與銀行是類似的,與銀行形成互補。民間借貸就是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達成協議的借款,其與銀行借貸相比較,更加方便快速、靈活簡捷,民間借貸手續流程較為簡單,資金到賬快捷高速,因此成為中小企業突遇困難的首要之選。然而。民間借貸利率較高,操作不規范,資金流動不透明且成本較高,面對民間融資的不斷擴大發展。金融市場建立健全民間融資的制度迫在眉睫;政府應通過強有力的法律手段建立一個解決方式正規,資金流向透明的民間借貸市場,改善當下的融資制度,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三)政府
(1)完善對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法律法規或規章制度。在我國,多數中小企業資產少,信譽差而且負債率還高。這就要求我國政府應該在法律法規方面維護中小企業,使得中小企業可以在優良的融資法律法規環境中茁壯成長。現有法律原則性太強,缺乏具體的操作實施,所以應該完善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政府應該加強對中小企業服務的意識,廢止不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減輕企業的負擔;建立對保障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規范銀行等經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各種行為,用法律來保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政府應該出臺一些與民間借貸相關的法律,推動民間融資更加規范化、合理化的發展,為企業融資添磚加瓦。
(2)建立健全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擔保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在發達國家政府部門插手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支持,信譽擔保制度是發達國家里中小企業最為依賴、使用率最高且效果最好的金融支持制度,為眾多中小企業解決了融資困難的問題。比如在日本,政府設立了——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專門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在民間,設立了大量的擔保機制和擔保協會,共同為日本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信貸擔保。我們國家也應該完善現有的擔保機制為中小企業融資所服務。政府應該為金融機構創造一些優惠政策。使其在幫助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自身也得到相應的發展,獲取相應的利益,只有這樣。金融機構才會不遺余力的幫助中小企業。從而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何珊珊.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現狀和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6(34).
[2]蒲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解決機制研究[J].商業經濟,2017(02).
[3]梁偉.論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困境和對策[D].2005.
[4]朱曉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觀狀及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17(2).
[5]楊光.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與對策探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