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文
1927年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上井岡山,首創中國農村革命根據地。半年后,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湘南暴動的部隊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所部勝利會師,從而聚集了強大的正能量,歷練出偉大的井岡山精神,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歷史新階段。
“久有凌云志”,是毛澤東、朱德重上井岡山心中的愿望。新中國成立后,不僅井岡山人民深切盼望毛澤東、朱德重上井岡山,毛澤東、朱德也多次在不同場合表達了重上井岡山的愿望。這里僅擷取當年時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朱德重上井岡山時的一些歷史片斷,以饗讀者。
1962年3月4日,朱德委員長偕夫人康克清一路風塵仆仆,從南昌至吉安、泰和到達井岡山。先是在山下的拿山區政府作了短暫的休息,并吃了一些自帶的食品,隨即才離開區政府上山。
當朱德委員長的車隊途經石獅口附近時,井岡山管理局局長袁林向委員長介紹1958年動工修建的石獅口水電站及電力供應情況,朱德委員長感慨地說:“過去這里的老百姓照明靠油燈,現在有了電燈,公路也修通了,變化真大!”
隨即,朱德招呼袁林和他同坐一車,并要求袁林給他說說沿途的情況。
在上山途經白銀湖時,也許朱德委員長想起了什么,叫司機停車并下車走到一塊坪場上,遠眺左面山頭的桐木嶺方向凝神沉思。
袁林向朱德委員長介紹道:翻過這座山就是五斗江,當年五斗江那一仗,是您親自指揮的?!笆前?,這一仗打得很好!我們把敵人趕過了拿山,一直追到永新?!敝斓挛瘑T長神情激昂,思緒似乎又回到了當年的硝煙戰火之中。
臨近中午,朱德委員長終于到達了茨坪。朱德下車后情溢眉梢,大步向前,井岡山管理局的主要領導趕緊迎上前去,并代表井岡山人民表達對朱德的深深思念之情。
朱德深情地說道:“我也想井岡山吶,這里是我的第二故鄉。”
午餐過后,朱德一行前往茨坪南山革命先烈紀念塔進行悼念。早春二月,山上寒風凜冽,朱德在紅軍烈士墓前久久地站立,脫帽志哀。
隨后,朱德又到大井參觀了大井毛澤東同志舊居,并在舊居內與當地干部群眾進行了座談。當時有工作人員問他:朱老總,當時您的舊居在哪里呀?朱德委員長謙虛地說:有毛主席的舊居就可以了,自己的舊居就沒有必要再恢復了。
隨后,朱德來到井岡山敬老院,探望住在這里的老赤衛隊員、暴動隊員、蘇區干部、烈士遺孀。盡管全國經濟形勢還沒有完全恢復,井岡山光榮敬老院卻保證了這里住的老人們能夠吃飽穿暖。茨坪老赤衛隊長鄒文楷也住在這里,他的年紀沒有朱德大,但眼睛已老花,耳朵有點兒背。朱德喊了兩聲他的名字,他才相信是朱軍長回來了。他拉著朱德的手說:“朱軍長,有人說你在北京帶了幾百萬兵,沒有時間回來,我不信。我說朱軍長會來看我們的?!编u文楷流著眼淚。朱德也含著淚花,說:“我們是老兄弟?!?/p>
兩人談起了朱毛會師后的第一仗——五斗江戰斗,以及犧牲在龍源口的紅軍戰士和赤衛隊員。談到情深處,朱德邀請老隊長有時間到北京去看看。
“我不能再為國家做什么事了,我不能叫國家花冤枉錢?!崩铣嘈l隊長認真地說。
要分手了,鄒文楷唱起當年紅軍宣傳隊填詞的井岡山山歌,為朱德送別:
我們記得發源在那井岡山上,
心里老是想著它,想著它,井岡山;
毛黨代表,他有一肚革命道理,
上起課來,哈哈笑,哈哈笑,井岡山;
朱軍長,他有一根竹扁擔,
一百多里,赤足跑,赤足跑,多耐勞,井岡山……
3月5日,朱德委員長來到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參觀。當時,他的女兒朱敏看到了“朱德的扁擔”,“朱敏突然扭頭望了正在觀看圖片的朱德委員長一眼,快步走了過去,拉住他的手。朱德委員長問道:‘有啥子事喲?朱敏指著扁擔,雙眼透出明亮的光澤,問道:‘爸爸,這是你的扁擔?朱德委員長慈祥地望著女兒笑笑,點了點頭又回頭繼續閱看圖片”。
朱德參觀完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陳列后,館里的同志請他在博物館會議室休息片刻,并請他對館內的陳列作指示。朱德說道:“下山前的那一段,有兩個人你們漏掉了,畢占云帶領湘軍一百多人起義,還有一個國民黨軍官率部隊起義,此后,國民黨軍隊一個班、一個排起義的就很多了。這些起義、暴動,說明我們的兵運工作做得好?!?/p>
“寫井岡山歷史,湘南暴動這方面也要寫,這樣就比較全面。革命歷史是給人看的,不僅是國內的人看,國外的人也會來看?!?/p>
朱德喜愛蘭花。這次重返井岡山,剛住進賓館,他就問井岡山的同志:“我記得這里有一個地方,遍地長著蘭花,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
袁林回答說:“現在還有,在一個叫蘭花坪的山谷?!?/p>
朱德高興地說:“帶我去看看?!?/p>
袁林為難地說:“那里還沒有通公路,山路很不好走,我派人去挖一些來吧!”
朱德說:“不用了,我還是去看看,沒有公路,可以走一走嘛!”
第二天,朱德手持拐杖,踏上去蘭花坪的小路。一路上,他邊走邊說,1928年,他在井岡山上見過很多蘭花,記不清叫什么地方了,只記得是在一個坳背,周圍有一大片高大的樹林子。蘭花坪周圍已改造成茶園了,幾十名茶場工人正在勞動,看見朱德來了,工人們興奮地鼓起掌來。朱德走上前,和工人們握手問好。
之后,朱德來到一片茂密的樹林,當聞到飄來的陣陣清香時,他激動地說:“是這里,是這個地方!當年我們向贛南進發就經過這里。集中部隊時馬都系在這片樹林子里?!闭f完,他走進樹林,蹲下身子,看著那些正開著白花的九節蘭。他采了幾株,放在鼻子前聞著:“清香撲鼻啊!”
朱德站起來,在林子里徜徉。到叢林深處采得井岡蘭,并即興吟詩一首:
井岡山上產幽蘭,喬木林中共草蟠。
漫道林深知遇少,尋芳萬里幾回看。
在井岡山期間,朱德十分關心井岡山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他與井岡山管理局干部職工座談時,鼓勵大家除發展糧食生產外,還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注意發展手工業生產。朱德說:“井岡山到處是竹木,遍地有箬葉,你們可以組織起來,多編織些斗笠和竹器賣出去。當地的供銷社要多組織一些土特產品的生產,使井岡山盡快富裕起來?!?/p>
座談會后,博物館的同志端來文房四寶,請朱德為博物館題寫館標,朱德愉快地答應了,拿起筆寫下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八個大字?,F在懸掛在博物館入口處的館標,就是朱德的親筆題詞。管理局黨委的同志也請委員長為井岡山題詞,朱德欣然同意。他沉思片刻,揮筆寫下了“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和“天下第一山”兩幅墨跡。在場的同志熱烈鼓掌,攝影師拍下了這一難忘的場景。
3月6日上午,朱德離開茨坪,來到黃洋界。在一棵高大的荷樹下,朱德對隨行的同志說:“當年,紅軍挑糧常在這里休息。”他講起當年毛澤東同志挑糧,與戰士們在荷樹下歇腳,給大家講革命道理的故事。
朱德又沿著小路登上黃洋界哨口,察看當年紅軍修筑的塹壕和工事。
陪同朱老總、康大姐上井岡山的朱旦華曾回憶:記得那天在茅坪八角樓,開完座談會出來,天氣很冷,朱老總披著大衣,雙手叉著腰,一動不動,久久凝視著前方??荡蠼闩滤鴽觯疑锨罢堉炖峡偵宪嚒N覄傋呓?,朱老總就對我說:“我一直在想,當年井岡山會師才幾千人,主席就提出‘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士兵委員會;紅軍的任務不僅僅是作戰,同時要做宣傳隊工作隊,幫助建立地方政權;摸索出‘十六字作戰方針……現在回想起來,每一條都很深遠吶。在井岡山和轉戰贛南閩西時,開始我并不信服主席,他沒有學過軍事,我帶兵打仗多年。但實踐證明,主席是正確的,他看得想得比我深遠。得到這個‘證明,我黨我軍付出了很大代價,流了很多血,用了比較長的時間……”
1962年3月8日,朱德結束了在井岡山地區的視察,離開了吉安,返回北京。
對于這次井岡山之行的所見所思及親身體驗,朱德十分欣慰,在行程及歸途中接連賦詩,一次竟達10多首。仔細閱讀這些詩,我們定會被他對井岡山的深厚感情和精神境界所感動。
由井岡山赴吉安途中所見(四首)
其一
車速到茅坪,農田已翻耕。
舊友今不在,只訪袁夫人。
其二
春日訪寧岡,農民趕市場。
紅纓槍不見,老少樂安康。
其三
乘車訪永新,人民更相親。
桃花紅似舊,萬物早爭春。
其四
車過安福城,公路甚坦平。
軍長伍中豪,在此地犧牲。
礱市大會師
一九二八年,五四紀念節。
礱市大會師,慶祝大團結。
人民來歡迎,個個皆喜悅。
領袖毛澤東,革命重政策。
紀律嚴明時,群眾自親切。
為民除惡霸,安居才樂業。
井岡山(六首)
(一)
革命搖籃井岡山,車道新通到頂巔。
昔年小道今猶在,回憶紅軍行路難。
(二)
革命搖籃井岡山,群眾翻身個個歡。
革命聲音傳世界,星星之火已燎原。
(三)
革命搖籃井岡山,羅霄脈嶺創民權。
層巒高聳群峰護,獨立湘贛兩省間。
(四)
革命搖籃井岡山,崎峰有徑可高攀。
深林密茂人不見,隔嶺遙聞流水潺。
(五)
革命搖籃井岡山,通山五口似天關。
已開公路成車道,猶感行程今昔間。
(六)
革命搖籃井岡山,領袖深思創造艱。
足兵足食政權立,設險憑群挫敵頑。
再上井岡山
再上井岡山,山內別有天。
茨坪開玉宇,五井樂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