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逐長壽的過程中,“飲食清淡”應該算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本著這樣的原則,很多老人把喝粥奉為餐之上品,每天都要喝一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
粥不必細嚼,正適合牙齒不太好的老年人。但粥畢竟以水為主,“干貨”極少,在胃容量相同的情況下,同體積的粥在營養上距離饅頭、米飯,還是差得不少。尤其是那種白粥,單靠各類谷物的搭配遠遠無法達到人體的需求量,長此以往,必將造成營養不良;從另外一方面說,水含量偏高的粥在進入胃后,會起到稀釋胃酸的作用,這對消化不利。所以,“粥更容易消化”的說法值得商榷。
對大多數老人而言,平時吃飯,把飯做得爛些就可以了,或在正常飲食之余偶爾換著吃吃面條、喝點粥;即使是喝粥,也要弄個肉菜,不能清淡到只就咸菜;最好不要選擇白粥,至少應該加入一點菜或肉,每天變變花樣,以求營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