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 史哲新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老年性貧血患者越來越多,發生率高達17%。老年性貧血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應該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造血原料的缺乏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牙齒脫落、味蕾萎縮、胃腸功能減退,這些勢必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導致造血原料的缺乏,致使紅細胞或血紅蛋白生成不足。
造血功能老化 紅骨髓是紅細胞的生成基地。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紅骨髓逐漸減少,導致造血功能下降,出現貧血。
男性的雄性激素分泌不足老年男性的睪丸激素分泌不足,致使造血功能低下。
慢性疾病多 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慢性膽囊炎、慢性胃炎、糖尿病、動脈硬化、腫瘤、腎病、肝病等,均可引起貧血。
老年人常見的貧血有缺鐵性貧血和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 老年人胃酸減少以致對鐵的吸收減少,易發生缺鐵;嗜飲濃茶者,特別是飯后即飲茶者,茶中的鞣酸可與鐵結合影響鐵吸收;老年人易患痔瘡、肛裂,易發生消化道腫瘤,造成慢性失血,這也是引起老年人缺鐵性貧血的常見病因。
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
由于老年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意識很強烈,經常吃素食以預防高脂血癥,結果造成營養缺乏;有些老年人飲食不豐富,是造成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的主要原因;慢性胃病造成對飲食營養成分的吸收減弱,從而引發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
老年性貧血的危害
紅細胞能供給全身組織和細胞所需的氧氣,帶走所產生的部分二氧化碳,因此紅細胞數量(或血紅蛋白含量)的減少,直接造成人體臟器功能的減退。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本身就存在缺氧狀態,如果再發生貧血,其原有的慢性病會加重。
老年人血紅蛋白在9~11克屬輕度貧血,一般無明顯癥狀;當血紅蛋白在8克以下時,往往會出現或輕或重的表現。
一般癥狀 乏力、消瘦、體力下降、面色蒼白或萎黃、踝部水腫等。
心血管系統癥狀 心悸、氣短、胸悶、憋氣等。
神經系統癥狀 頭暈、倦怠、失眠、記憶力下降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錯亂、淡漠、抑郁、易激動,也可出現幻想、幻覺,肢體末端麻木。
消化系統癥狀 食欲下降,甚至惡心、嘔吐。
患者常誤以為患了心臟病,自行服用治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最終導致嚴重的貧血。
老年性貧血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防止其他疾病的發生。早期治療效果好。
中醫從整體出發,全面調理,預防病變,在老年性貧血的防治中有明顯的優勢。
對于嚴重的貧血,要中西醫結合治療,積極治療原發性疾病,消除發病原因;及時補充鐵劑、維生素B12、葉酸及優質蛋白質等。
提醒老年人,一旦出現貧血癥狀,一定要盡早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