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九江 拒馬河畔 2017年

孫九江 山里人家 2018年

孫九江 扇面之一
三十年前,我去白石山采風與九江相識,因為是同道,以后便經常來往。九江為人誠實、樸素、聰慧、勤奮,對藝術有著獨到的見解。他熱衷于描繪家鄉淶源那獨特的山水風光和農家庭院,并已形成風格,在國內外有著一定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進了城住了樓,那些留守在農村的人也蓋起了鋼筋水泥磚混結構的房子。眼看著那些傳統的依山而筑的土石結構農家庭院漸漸走進歷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為了留下那些充滿先祖智慧與文明的農家院落,九江走遍淶源及周邊地區的山莊各處寫生采風、創作,把家鄉人民千古文明的智慧結晶,那些絕版的村落文化——農家庭院一一收藏在他的作品里。他那一幅幅凝聚著故鄉情結的農家庭院,成了中國北方村落文化的絕版收藏。在他心中,家鄉的小庭院不僅是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更是積淀著祖祖輩輩太行山人的智慧,是家鄉父老千百年勤勞文明的象征,也是他藝術創作最寶貴的資源。
如今城市里高樓林立、人擠車堵、塵囂霧霾,生存壞境越來越差,于是那些幽靜的原生態的絕版鄉村小院自然成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因為那些“古建博物館”凝聚著華夏幾千年的文明和智慧,是無可替代的。是人們親近自然之幽,享受田園之樂的好去處,會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向往。

孫九江 太行牧歌 2017年

孫九江 春到東當溝 2017年

孫九江 扇面之二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現實中的農家小院會越來越少直至消失。那時人們只能從九江的畫作里尋覓回味那些曾經有過的,養育了幾代人的大自然懷抱中的農家庭院,想象感嘆著先人們田園牧歌似的生存狀態。
展望歷史,是為借古開今,出于本真,孫九江對此主題理解體味得更深。為畫好家鄉的小庭院,他行程幾萬里,探訪過不少古鎮名居,廣收博取,充實營養,筆墨不斷升華,終于完善了自己夢想的藝術品牌——農家庭院。他那情真意切、古樸清新又耐人尋味的作品頻頻入選國內外畫展并在專業報刊發表,作品被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我國臺灣地區等國家和地區以及榮寶齋畫院等機構與藏家收藏。我祝賀他成功,祝愿他寶刀不老。在藝術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孫九江 扇面之三

孫九江 扇面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