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玉濱 曲聲悠悠 2015年

崔玉濱 春柳南陌態 冷花寒露姿 2015 年
“盡善盡美”,是孔子兩千多年前為藝術評判樹立的標準,古往今來,能跨越者寥若晨星,但它始終是歷代藝術家孜孜以求的理想彼岸。
畫家崔玉濱數年如一日地追求“盡善盡美”的藝術理想,已屆中年的他,仍獨自駕著自己的獨木舟,泛舟藝海,在咫尺畫幅與方寸天地間“乘物游心”,在“神與物游”“遙情寄物”中表達著中國藝術特有的“中和之美”,體現出一種“意從象出”的文氣風骨與形神機趣;其作品則因此平實、優美、親切與詩意,而為人們所喜聞樂見。
玉濱人物畫,多以古代經典題材為主,以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經典傳說為內容,譬如《仁者壽》《鐘馗圖》《觀音菩薩造像》《劉海戲金蟾》《大壽圖》《福祿壽禧》,以及《清風伴墨香》《春來花開處處香》《琵琶吟》等作品,都洋溢著古典韻致,又不乏現實詩意與人性溫度,傳達出人們對現實生活的希冀、向往與憧憬,以及豐瞻、充實的美感魅力。
無疑,從民間生活的素材中,從代代相傳的文化精神中,玉濱汲取了靈感的營養與精神資源的積累,使他在厚積薄發中孕育并產生創作沖動,作品因而形神兼備,氣韻生動,意味深長,氣息親切。
這已經成為人們欣賞崔玉濱作品的共識。
顯然,玉濱的人物畫是在傳承與歷練中成熟的。玉濱以線為主的“小寫意”,頗具陳老蓮、任伯年的遺風,在寫意的夸張、變形與相關的筆墨色彩中,線條為主要語言形式,在干濕濃淡、虛實疏密、粗細有無之中,變幻著筆法、筆型,昭示了畫家對水墨材質的嫻熟把握與運用。人物的寫意用筆,在一波三折中,盡顯了中鋒轉側鋒、提按輕重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畫家在主觀意緒上,賦予線條以詩意的節奏、韻律與力度的變化,使之從屬于人性溫暖的表達,而非古典人物表現中的神秘、冷漠與僵硬。
畫家深諳藝術傳統與民間文化精神,力求在平民的心態中營造美好、歡樂、吉祥的圖景,并使之藝術化、筆墨化、形式化,形成包含內在思想情感的意義符號,傳達所思所感,把“小寫意”人物畫提升到獨屬于自我的審美境地,給人以賞心悅目、優美動人、韻味無窮、常讀常新,且具有無限內在意味、辭達旨豐與言外之意的美學境界。

崔玉濱 朝也思君 慕也思君 2015 年

崔玉濱 清風圖 2015 年

崔玉濱 蕭蕭遠樹流林外 一半秋山帶夕陽 2015 年

崔玉濱 竹林清風 2015 年

崔玉濱 風和日麗年年紅 2015 年

崔玉濱 大壽圖 2015 年

崔玉濱 清趣圖 2015 年

崔玉濱 人去天涯 2015 年

崔玉濱 賞春圖 201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