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奕
2018年2月4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發布,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指出,將大力建設具有廣泛性的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
據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農村實現網絡零售額12 448.8億元,同比增長39.1%。截止到2017年底,農村網店大985.6萬家,較2016年年底增加169.3萬家,增長20.7%,帶動就業人數超2 800萬人。
在此背景下,4月17日,阿里巴巴集團與五星控股集團聯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阿里巴巴將向五星控股集團旗下匯通達公司投資45億元人民幣,雙方將共同探索農村新零售樣本,賦能更多農村商業組織,共建農村商業新生態,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雙方將在供應鏈、渠道、倉儲和物流、技術系統等維度展開深度合作,為農村市場提供包括品牌專供、下單平臺、新零售系統、阿里云平臺、物流系統解決方案等一系列服務,為農村商業基礎建設賦能。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三年多以前,阿里巴巴集團推出鄉村戰略,并且把它定為阿里巴巴集團未來20年發展的三大戰略之一,“鄉村對阿里巴巴來講是根基,我們一直在實踐通過互聯網、大數據,運用已經建立的從電商到金融、到物流的生態,幫助鄉村發展。”
五星控股集團董事長汪建國指出,匯通達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并非單純的財務投資、淺層次的嫁接,而是深度的產業融合,以便讓農村享受與城市同樣的產品與服務。讓農村、農民生活得更美好,是阿里巴巴和匯通達共同的使命和社會責任。過去雙方在“互聯網+農村流通”各有所長,如今雙方攜手將在農村市場打造一個新零售標桿,共同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匯通達目前已覆蓋全國18個省份、15 000多個鄉鎮,累計發展并服務80 000多家鄉鎮夫妻老婆店(匯通達會員店),帶動40多萬農民創業、就業,服務網絡惠及6 700萬戶農民家庭,覆蓋2億農村人口。而作為阿里巴巴農村戰略抓手的農村淘寶,目前已經覆蓋全國29個省700多個縣30 000多個村點。農村淘寶已孵化培育出160多個區域農業品牌,上線300多個興農扶貧產品和23個淘鄉甜種植示范基地。數據顯示,阿里巴巴零售平臺上目前有超過100萬的農民網商,有超過1 000億元的農產品年銷售額,以及2 100多個年銷售額超千萬的淘寶村。
在2017年12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脫貧基金,未來5年投入100億元,振興中國鄉村。未來,除了農村淘寶,阿里巴巴的天貓、菜鳥、阿里云、釘釘、普惠金融,甚至健康、旅行、文娛等各種資源都將與匯通達進行協作。
公開資料顯示,五星控股成立于1998年,為涉足現代服務業連鎖、農村電商、特色地產、金融、投資五大業務領域并進行專業化經營的多元化投資集團,總部位于南京市。曾創立中國家電零售連鎖知名品牌五星電器,但已于2009年正式剝離。目前旗下還擁有“孩子王”“匯通達”“好享家”“星瑞堂”“展響”等服務業品牌。
對此,電子商務業內資深評論員曹磊指出,阿里在眾多農村電商企業中選擇匯通達的原因,主要看中以下有三點:
農村淘寶是一個開放平臺,會吸引品牌商入駐,然后由村淘在農村的近3萬個“村小二”和近3萬個“淘幫手”組成的6萬服務大軍,把正品好貨以跟城市同樣的價格和服務,提供給農村消費者。經過近4年的深耕,村淘在農產品上行領域走通了一條“直供直銷新鏈路”。大量農特產品通過村淘在天貓上的“淘鄉甜官方旗艦店”,直達城市餐桌,讓農民獲得更大收益。目前村淘已孵化培育出160多個區域農業品牌,上線300多個興農扶貧產品和23個淘鄉甜種植示范基地。
過去,沒有這條直供直銷新鏈路,也沒有阿里這樣龐大的電商平臺做支撐,匯通達更多地是幫農民把農產品就近銷售。在品質好貨下行領域,村淘則整合天貓、淘寶、阿里云、菜鳥物流和螞蟻金服的資源,搭建出了一個鄉村商業基礎設施的雛形。當阿里希望把這一商業基礎設施和平臺能力開放給產業鏈時,使命和模式趨同的匯通達,自然成為合作的重點對象。
匯通達則主要負責發展并服務鄉鎮夫妻老婆店(匯通達會員店),服務網絡惠及農民家庭,覆蓋農村,擁有良好的農村市場根基。匯通達在過去幾年時間利用互聯網、電商等先進生產力工具“賦能重構”了一張農村本地化、現代化的新型流通網絡。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陸續推進,這張新型的流通網絡,正愈發彰顯出其平臺價值的時代屬性。但是還不僅于此,匯通達更大的企圖在于,構造一個全新的農村商業生態,這與阿里的農村電商戰略形成互補。
匯通達自成立以來,每年都是盈利的,而且匯通達的網絡很值錢,業務很誘人,因此吸引了大量的資本投注。一方面,阿里看中的是匯通達的團隊。另一方面,匯通達的業務,可以與村淘產生協同互補。
“我們看到了一個熱愛農村的團隊,也看到了匯通達獨創性的商業模式。”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表示,匯通達創始人和總裁徐秀賢,都是農村出身,有著很深的農村情節。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守英說,一場遲到的農業革命已經到來。過去20年,資源是農村單向流向城市,包括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如今已經發生了變化,開始城鄉互動,資源向農村回流。前些年資本下鄉火熱一時,但大多數沒有成功,一方面是資本破壞了農村原有的業態,還有就是資本不了解農村,沒有認識到農村是熟人社會的特征。要真正成為贏家,就必須懂農民,懂農業、懂農村,把握未來趨勢,為農民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
阿里新零售“八路大軍”之一的農村淘寶,承擔著開辟農村新零售戰線的重任。此番投資匯通達,也透露出阿里巴巴重倉押注農村新零售的戰略意圖。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表示,阿里巴巴倡導用更多的新技術和新模式助力農村脫貧,匯通達則多年以來圍繞農民家庭的資源和需求,幫助農民實現更多的資產型收入,幫助農民就業、增產、增收,同一個“鄉村振興”目標下雙方不謀而合。阿里巴巴的優勢在于豐富的業務以及新零售基礎設施,而匯通達的優勢在于強大的會員店渠道體系,以及農村基礎消費大數據。雙方的優勢共享可能在農村市場帶來新的化學反應。

此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曾表示,袁隆平先生把畝產做到了1 000斤,互聯網要把畝產做到1 000美金。隨著農村淘寶今年正式啟動“畝產一千美金”計劃,要去幫助農民把產品銷售出來,并且去重塑農產品原產地的商業生態的當下,二者合作的愿景和目標也相對更明確。因為完成這個計劃,需要重塑農產品原產地的商業生態,包括農產品標準化、商品化、品牌化、溯源機制建設等。除了要打通供應鏈,還會在大米、肉禽、茶葉、水果等民生品類推出品類標準,推動和規范優質農產品的上行,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也讓城市消費者能吃到新鮮、安全、放心的農產品。
在這個過程中,匯通達的供應鏈體系,和村淘的供應鏈體系,應該能夠產生新的協同和“化學反應”。汪建國表示,農村市場對阿里巴巴來講是根基,對匯通達來講是本源。而農村市場是一個復雜的市場,踐行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繁榮,單憑單一的企業,單一的資源無法在農村市場取得成功。經營農村市場,需要更多的產業和企業共同參與,通過構建農村商業新生態的方式來助力鄉村經濟振興,從而真正實現“畝產一千美金”的目標。
五星控股集團董事長汪建國指出,匯通達與阿里巴巴的合作不是簡單的財務投資,不是物理上淺層次的嫁接,而是深度的化學反應與產業融合,源自互相吸引的使命召喚。
對此,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匯通達的優勢在于鄉鎮一級,可以填補農村淘寶在這一領域的短板。之前由于不具備的基礎條件,在與阿里集團合作后,將獲得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領域的全面技術賦能和資源共享,使得匯通達得以專注于農村新零售,從而促進未來雙方更好的合作發展。汪建國說,接受阿里的投資以后,其他很多事情就沒有必要去做了,未來只做農村新零售一件事,集中精力把新零售的樣板打造出來。
曹磊認為,不同于以往,農村電商已進入第二階段,如果說第一階段是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那第二階段就是巨頭間全方位、立體式的滲透和大舉進軍,其中包括原有電商的上行下行和對現有便利店、夫妻店、農村小店互聯網加數字化的升級改造,這也是物流和供應鏈的全面升級。目前農產品上行與工業品下鄉問題仍然沒有很好地解決。農民對信息化接受程度低、購買力有限。從全國范圍內來看,農村電商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成功的模式。雖然農村的商業生態也有其復雜的一面,但其足夠的發展潛力更是亮點。曹磊還指出,當前我國農產品電商呈現出以下三大趨勢:
一是標準化的趨勢。由于過去農產品缺乏行業標準,產品差異化、個性化強,有了電商平臺的介入,通過大數據對產品的產地、重量、生產季節以及運輸的距離都可以建立標準化的體系。
二是全渠道的趨勢。農戶群體最先接觸的電商是阿里巴巴村淘,逐漸地拓展到京東、蘇寧、1號店等平臺實現全渠道廣泛布局,以及一些微店等第三方網上開店工具。
三是個性化定制趨勢。此前網上流傳的“蒜你狠”、“豆你玩”等現象層出不窮,農戶群體看到哪個產品賺錢,就一哄而上大面積種植,造成產能過剩的現象。現如今,通過電商的大數據平臺,可以開展個性化定制,根據銷量以銷定產,更加科學地安排生產和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