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群
近期,網絡上流傳:“鹽吃多了,人會變傻。”這種說法究竟從何而來呢?事情源于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來自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小鼠研究。研究人員通過用高鹽食物(食物含有比健康飲食多8倍、16倍的鹽),喂食并觀察小鼠。試驗證明:小鼠大腦皮層的血流量下降28%,8周后海馬區血流量下降25%。并且,在迷宮測試中,高鹽飲食實驗組的小鼠方向感較對照組小鼠差了很多,反應速度明顯下降,同時在筑巢方面的表現也很遲鈍。最終,研究證明高鹽飲食可引發大腦認知功能缺陷。
但事實上,將這個實驗室研究結論,直接放到人身上的言論并不準確。因為小鼠的“體重”“血流量”等身體特征和人體差別較大,不能直接“套用數據”,也就是說此項試驗結論對人體而言存在偏差。但是,其他科學研究已經證實:長期攝入食鹽過多,的確會影響人體健康,包括大腦健康。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一天食鹽的攝入量應小于6克。世界衛生組織對于食鹽量的建議更低:每人每日食鹽量應為3~5克。食鹽過多容易導致各類慢性疾病,如大大增加高血壓病的患病風險。高血壓可導致心臟衰弱、冠心病等心臟病、心腦動脈粥樣硬化、腦部供血不足甚至中風,損傷大腦神經血管系統,引發頭痛,引起大腦認知水平下降,產生認知障礙。從這個層面來說,吃鹽過多的確有可能“變傻”。
吃鹽過多會增加腎臟負擔,使尿液中蛋白質的含量升高,導致水腫、腎臟損傷、腎結石、慢性腎衰竭等腎臟疾病。攝入食鹽過多,還會導致胃腸道免疫系統發生變化,破壞胃黏膜,誘發胃癌。多吃鹽易加速進骨鈣丟失,增加人體罹患骨質疏松癥的風險。鹽吃多了還會導致肥胖,使面色暗黃,面頰長雀斑,易患脫發、斑禿,以及一系列眼科疾病。
然而,食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其主要成分氯化鈉是人體組織中的一種基本成分,對維護身體健康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日常飲食應該科學健康地攝入食鹽。平時烹飪可采用如下控鹽方法:
1.烹飪含鈉量高的天然食材,如土豆、大豆、芹菜、洋蔥、南瓜、海鮮、番茄等,可以少放鹽。
2.避免喝菜湯。
3.烹飪可以加醋、檸檬汁、蒜泥等調味,減少用鹽量。
4.選擇低鈉鹽。
5.拒絕隱形鹽。不吃或少吃咸蛋、腌菜、方便面、甜飲料、掛面、餅干等食物。
6.多食水果,促進體內鈉鉀平衡。
7.出鍋前再放鹽。鹽在食物的表面而沒有滲透到食物內部,食用時舌頭可以感受到咸味。